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医路青云 > 第1322章 大神的世界!
    病人的家属远在国内,他们焦急地等待结果。

    妻子这么多年跟丈夫相处的时间很少,她经常会抱怨此事,每次丈夫都说过段时间就申请回国。

    然而,作为公司的顶梁柱,每次申请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

    妻子虽然一次次失望,但她能理解丈夫。

    在国外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集体需要他。

    常规治疗方式为弹簧圈栓塞+支架。

    支架的作用是阻挡弹簧圈疝入血管内。

    但应用支架辅助治疗后,患者需在术中应用负荷量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术后出血风险大,严重影响后续治疗,围手术期增加巨大风险。

    赵原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动脉瘤。

    双微导管辅助技术,即将两根微导管同时置放于动脉瘤腔内,通过这两根微导管交替送入弹簧圈,观察弹簧圈稳定后再进行解脱。

    这种技术应用娴熟,可以最大程度上替代支架作用填塞动脉瘤,避免术后长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但对技术操作过程中的要求很高。

    随着手术推进,赵原利用标志性的筷子手法,应用两根微导管在动脉瘤腔内分别输送弹簧圈,在动脉瘤内形成非常稳定的3D结构。

    能看懂手术难度系数的医生,不在少数!

    但真正知道实践起来多么复杂,现场则是寥寥无几。

    两根微导管到达瘤腔内,分别置于动脉瘤中部和瘤颈处。

    然后,先是瘤颈处微导管输送6mm×18cm弹簧圈调整后成篮,稳定后暂不解脱。

    瘤体中部微导管输送,依次填入3mm×6cm、2mm×6cm、2mm×4cm、1.5mm×3cm、1.5mm×2cm、1mm×3cm共计6枚弹簧圈,实现致密栓塞动脉瘤,再解脱6mm×18cm成篮圈。

    这样交互编织的弹簧圈,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性强,不需要应用支架就能解决弹簧圈的稳定性。

    术后既不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又减少了支架的昂贵花费。

    造影,见动脉瘤未再显影。

    瘤腔完全闭塞!

    载瘤动脉畅通!

    手术并没有结束。

    患者的肺水肿症状还在。

    但拆除了颅内的炸弹,肺水肿的问题变得轻而易举。

    “难怪赵原会先拆炸弹,他对自己的手术有信心,知道四十分钟之内,可以解决颅脑部分的战斗。而四十分钟通过药物完全可以控制肺水肿带来的致命伤害。”

    “四十分钟,这个速度,国内有几个人能办到?”

    神经外科主任和急诊外科主任面对赵原眼花缭乱的操作,已是心服口服。

    赵原选择的策略,跟他们截然相反。

    他们的策略是先解决肺水肿,让体征正常,然后再处理动脉瘤。

    但赵原是先处理动脉瘤再处理肺水肿。

    只能说大神的世界,凡人不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