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五百一十章:决断
    但一直攻击到次日的中午,皆无进展,连泰山军的吏士都损伤不小。

    一直关注城内战事的关羽得知此消息后,知道小城坚固难以急切而下,遂放弃强攻转为围攻。

    在挖堑壕的第二日,一直未入城的关羽得到了第二个消息,这是从南面鹿丘方向的高雅送来的。

    据高雅汇报,他们在对面的卞秉军团中看到了徐州军的旗帜。

    当时高雅还不敢置信,等到第二日的攻防战中,他们的确抓获了一批来自徐州的丹阳兵,才真的确定徐州的陶谦已经进入青州战场。

    为何陶谦会主动进入青州,并帮助曹操呢?

    虽然在明面上,他有足够的理由来援助,比如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对于陶谦来说,并不是说得通就能去做的。

    真正推动这件事落地的是一批流寓徐州的青州士子,其中就是以郑玄为首。

    郑玄的名望太高了,即便到了徐州,依然处在徐州士族圈的中心,如陈氏、王氏、萧氏等公家豪姓就围绕在郑玄身边。

    他们推动着徐州的意志,决定了这次北上救援的行动。

    而郑玄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他的那些门生在陆续投入了曹操的幕府后,对于曹操的评价非常高,皆认为其有挽天倾之气魄才能。

    于是,郑玄决定在曹操身上加注。

    就这样,以王朗为左军,臧霸为右军,左右共计吏士两万从琅琊莒县出发,驰援济南。

    ……

    得知了这一重大军情变化的关羽,内心很沉重。

    但他依然保持着面上的冷静,他将各防线上的主将唤回大帐,决定召开一次军议。

    当从前些驰回来的大将,如张南、郭默、郭诵等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伙都沉默了。

    率先开口的就是张南。

    张南是这些人当中和张冲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亲从大将,是从践更的时候就追随张冲的老人。

    再加上其人素为军中的智将,常有胆魄,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他也在李大目卸职后成为了军中最重要的校尉。

    也就是说,此时他的话语和态度非常重要。

    但张南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三个字:

    “麻烦了。”

    关羽心中一紧,知道张南可能不想打了。他捻着长髯,问了一句:

    “哦,为何?就因为徐州军来了那两万人?”

    张南点头,最后又是摇头,他抱拳对关羽道:

    “大帅,如今的局势已经看得分明了。现阶段对于我军来说最有利的就是撤军。”

    即便其他将领隐约有这个意思,但听到张南说出撤退这两个字,大家还是大吃一惊。

    尤其是郭默,他开口就反驳:

    “撤退?咱们都打下东平陵了,为何要撤?我还是那句话,关帅只要与我五千兵,我将为大帅驱赶那些徐州兵。”

    张南当然知道郭默这话背后潜藏的意思,那就是军功。

    此战的头功必然是郭默的,但如果这个头功是一场失败的撤退,那军功即便有也要黯然失色。

    所以郭默肯定是想全据此战战果的。

    但可惜……

    张南淡淡回了一句:

    “打下东平陵?我看那内城不还在曹军手上吗?”

    这下子张南的话捅到了郭默的肺管,因为负责攻内城的就是他。

    但张南的身份和资历摆在那里,郭默的脸只能涨得猪肝色,最后还是嗫嚅了一句:

    “再给我一日,我必然将大旗插上内城。”

    但张南并不理会郭默,他摇了摇头,对一直沉思的关羽道:

    “大帅,我所虑岂是因为那两万的徐州军?去年,我军在琅琊一带大破徐州兵,我军兵锋更是直指东海,那陶谦老儿不还是摇尾祈怜?我所担心的是平原津的曹操啊。”

    直到这个时候,关羽才开了口:

    “曹操?他不是在平原津?此前我已经传檄给丁大器我军的行动,让他务必牵制住曹操,不使之南下。有丁大器在,曹操就是有心南下,也力不能逮吧。”

    听到关羽这话,张南内心叹了一口气,他听出关羽内心并不想撤退。

    这也是人之常情,关羽打了那么多年仗,只有敌人望他而逃的,他还没有跑过。

    但关羽却将曹操南下托给丁盛,这就让张南不能接受了。不是张南瞧不上丁盛,以就实论,人家丁盛的能力肯定是比自己强的。

    但现在的局势却不是丁盛占优,他如何能将曹操留下?

    不过张南没有说他的真实想法,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大帅,此前我一直守在北面的台县,每每望北,我皆有一种寒意,总觉得济水对面的某个地方潜藏着曹军。现在我军困顿在内城之下,南有曹陶联军,北面又可能面临曹操的南下之军,一旦真被夹击,我军危矣。”

    最后,张南郑重向关羽建议:

    “大帅,我请为大军殿后,掩护全军撤回泰山。”

    其实如果是一般文人在听到张南的这番话后,肯定会嗤之以鼻,觉得张南说的什么糊涂话,你看个黑夜胆战心惊就是有曹军?这么重大的决策难道就以你张南的个人体悟为依据?滑稽不滑稽?

    但在场的这些从血海中杀出的悍将们却沉默了。

    到现在,他们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了张南的建议。

    而其中张南刚刚那番话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直觉,在战场上久了,没人会不信这个。

    而另外一方面,众人也知道仗打到现在虽然未能竞全功,但原先分担平原津战场压力的既定目标还是实现了的。

    此时撤退,虽然不甘,但也是能接受的。

    但素以百折不挠,勇猛精进著称的大帅会在乎吗?

    于是这个时候,帐内的其他人皆将目光放在了上首的关羽,一切都看他的决断了。

    弟兄们,撤还是不撤。你是关羽你怎么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