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 第172章兵事
    而此刻的步兵重甲尚未完全成型,着步人甲的步兵还算不上重甲步兵。

    而步兵的这些武器,真正能对骑兵有大威胁的,只有神臂弩,但神臂弩不是近战的武器,真正大规模作战时作用有一定限制。

    其次就是长刀,长刀可以断马腿,但是因为此刻的步人甲还做不到覆盖全身,所以长刀威胁也有限,至于枪棒和投石砲,同样如此,尤其单兵投石砲,存在砲石消耗难以补充的桎梏。

    想要步兵对阵具装骑兵,大抵可行的是依托战壕,弓弩开路,全覆重甲,手持大斧大锤等重器,这也是后来岳飞和韩世忠用重甲步兵对敌女真的主要方式。

    至于所谓的布置弓兵于侧翼,专射对方马屁股,让对方骑兵无法冲锋破坏步军阵型,这种事情想想也就罢了,逻辑上没问题,操作起来极难实现,比纸上谈兵还要假。

    依眼下步军的装备,无论是对辽国骑兵,还是对女真骑兵,都没有胜算。

    而训练战场上的单兵作战,不是简单的两个人较量武艺,拼杀的同时,还要对鼓锣旗子信号,飞箭跑马,或进或退,都有一个反应。

    多人配合亦是如此,围战,攻战,少战多,多战少,都有一个不同的章程。

    孟德新书里对这些描述的很细致,这点和别的兵书不太一样。

    张宪操持着神武左厢,却发现想要据此训练步兵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禁军本来就惫懒,想要他们一下子接受这许多东西,一时半刻根本难以完成。

    而且,这还没算最基础的战力。

    回营时张宪有些闷闷不乐,赵柽道:“斗篇是训练精兵的方法,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如果只是几天就能练出一支精兵来,那天下人人都是军神了。”

    张宪道:“王爷,那要多久才能练出一支精兵?”

    赵柽看他一眼,道:“禁军性子早就形成,军中又有百十年来传下的一套战场保命经验,想要将他们练成精兵,哪怕就算十出一,没有个两年都是完不成,何况……”

    说到这里赵柽顿了顿:“何况所谓精兵是先精,后兵。”

    张宪道:“王爷,什么是先精,后兵?”

    赵柽道:“不是每一个兵都可以成为精兵,有的人自身条件不好,哪怕再练也成不了精兵,有的人生性愚钝,怕是要十年八年才能练出来,而万千军兵,哪个主帅可能由着他一个人去练?”

    张宪道:“王爷,是不是乡兵,厢兵,和禁军这种区别?”

    赵柽摇头道:“乡兵不说,至于厢兵,西军里面却是有许多要强过地方禁军的,单拉出来恐怕不少地方禁军都不是对手。”

    张宪道:“王爷,西军的厢兵这么强吗?”

    赵柽望了望帐外那些在地上扭七扭八歇息的禁军,道:“至少比他们强就是了。”

    张宪思索道:“我明白了,王爷的意思是真想练精兵,不能良莠不分的一起操练,要从中挑选,一万人选五千,五千人选三千,三千人或可再选一千,依此操练。”

    赵柽赞许地点了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数量却不用拘泥不化,或许一万人里有五千人条件可以,那就练五千,三千人可以,那就练三千,这还是要看将帅的眼光。”

    张宪点头道:“属下记得了。”

    赵柽想了想,又道:“新兵总比老兵好练,就像一张白纸,想画上什么颜色就可以画上什么,而老兵那张纸,上面早就涂抹的乱七八糟,如同这些京畿禁军,虽然也能勉强画一画,但却是要更费力,更用工夫。”

    张宪沉思片刻,道:“可是王爷,哪里来的新兵操练呢?我听父亲说,禁军中大多都是家里传承,父子相袭,怕不是没当兵前就知道那些所谓的保命经验了,而每年收录各地灾荒逃难的壮丁,却多是充进厢军,禁军之中能分配的不多。”

    赵柽看着他道:“想训练新兵?”

    张宪道:“是,王爷。”

    赵柽点头笑道:“放心吧,会有机会的。”

    十几日后,练兵结束,而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年关也逐渐到来。

    东京城内的年味慢慢浓了起来,不但大相国寺、开宝寺、观音院这些地方卖桃符的多了起来,便是州桥、马行街裹头的市上,一些落魄书生也支起小摊,边卖新桃,边写春贴。

    春帖,就是春联。

    赵柽这日上了一次朝,原是河北田虎造反作乱,声势浩大,已经占据了威胜州和下属四县,如今正在攻打昭德府。

    道君皇帝龙颜大怒,众臣畏缩不语,便有领枢密院事童贯出列,荐刘正彦前往河北平叛。

    刘正彦乃是一代名将刘法之子,刘法号称时下名将之首,曾任鄜延路第三主将、鄜延路钤辖、侍卫亲军司马军都虞候,尤其是积石军之战,在河湟立下赫赫大功,官至熙河路经略使。

    但就在今春三月,刘法受命攻打西夏统安城,力战而死,刚刚由御史贬为员外郎的李纲还为其写了《吊国殇文》祭奠。

    道君皇帝闻听是刘法之子,便即准奏,加封刘正彦太中大夫,威胜军节度使,前去平息田虎叛乱。

    下了朝后,赵柽回府,看看左右无事,便信步来到后宅。

    这时虽然王府内小路上的积雪都已清除,但那房檐屋顶,假山花园等地处地方,白雪扔在,却是形成了一幅幅雪景,和雕梁画栋相映成趣。

    后宅诸多院子皆无人,看起来冷冷清清,唯有张贞娘所在的小院,此刻有些气息人声。

    赵柽走进去只见院中堆了个雪人,锦儿穿了一身小红袄子,正拿着只扫把在雪人身子上摆弄,看样子是想给雪人做出条胳膊来。

    赵柽见她小脸冻得通红,便是睫毛上都哈气结出白霜,不由笑道:“出来耍子,怎么不穿多点衣服?”

    锦儿闻言顿时大惊,见是赵柽,小脸更加红了,忙过来行礼。

    赵柽道:“贞娘呢?”

    锦儿道:“娘子在楼内绣花。”

    “绣花啊……”赵柽想了想,道:“绣花有什么好的,眼下快到年关外面热闹,叫她穿得厚实些,再叫上小郎,一起去州桥那边走走。”

    锦儿年龄小,正是爱热闹的时候,闻言欢喜道:“王爷,我现在就去叫娘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