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开局一块地 > 434 第二场会战
    ……

    在楚王的英明领导下,二十八万楚军被分成三路——

    两翼,各有十万楚军——相比之下,中军的兵力反而是最薄弱的,仅有八万楚军。

    这样安排的好处很明显。

    开打之后,中军黏住秦魏韩主力,两翼充足的兵力可以大范围地迂回机动,从侧翼扑杀而来,尽可能多地包住敌军,起到最大的杀伤效果。

    而两万越国军队,则被安排在楚军的中军方阵后面。

    虽然越军人少,但是精锐程度其实远胜楚军的那些戍卒——越王姒惊的练兵手段还是过硬的,而且这两万越国军卒,至少都是打了好几年仗的老兵。

    两万越军,充当这次会战的预备队。

    等到两方大军厮杀得精疲力竭的时候,这两万精兵再一鼓作气压上去,便能取得全胜!

    从楚怀王的排兵布阵上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这场大战,已经有了绝对的信心。

    一切安排,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扩大战果!

    话说三十万大军摆开阵势,端得是漫无边际……旌旗隐天蔽日,鼓点震天……微风吹过,漫山遍野的旌旗如同云朵一般摇曳。

    肥胖的楚怀王端坐于战车之上,哈哈大笑、意气风发:“击鼓!邀战!”

    咚!

    咚!

    楚王的战车后面,八十面牛皮大鼓齐刷刷敲响,鼓手方阵挥汗如雨……中军王旗微微摆动。

    二十八万楚军、两万越军阵型整肃,剑戟林立。

    一通鼓响之后,三十万大军齐刷刷举起手中的剑戟,用右脚猛跺地面,低吼声凝聚在一起,如同滚滚的沉雷一般划破天际:“霸主万岁!”

    “大王快看!秦魏韩联军出动了!”武贲高高举起手中的佩剑,指向远处的方阵。

    二十三万秦魏韩联军组成的大阵,明显要比楚越联军这边的要小上一圈儿……但是威势同样不小。

    屈屏凝神看去——秦军的骑兵、步兵摆在两翼,中军由魏军的战车部队和步兵结合起来,绿色的韩军方阵则列阵在魏军之后。

    这个阵型很熟悉——前一阵子,第一次会战的时候,秦魏韩便是如此阵型。

    屈屏不敢大意,高高扬起手中的剑:“三军!备战!”

    像是楚怀王这样不知兵的蠢蛋,可以自大地认为司马错水平不过耳耳……但是屈屏也是沙场老将,丝毫不敢小觑对面那位久负盛名的秦国国尉。

    且不提司马错以往的战绩。

    单是前一阵子,雉山的那场会战——就能看出司马错高超的水平!

    话说在这种正面硬碰硬的会战中,两边的人马无穷无尽,甚至左右两翼的军队,已经完全不在中军主将的视线范围之内。

    因为这样数十万人的大会战,绝不是小说里那种局限于一隅之地的拼杀——而是一场囊括战场周边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一场斗智斗勇。

    位于指挥台上的主将,甚至无法将自己麾下的部队尽收眼底,更别提看穿对面的部署了。

    如此一来,对指挥官的考验可想而知——

    不但要充足地掌握自己麾下各支军队的情况——所处的地点、兵力损失、移动速度、甚至是士气的高低……

    譬如你麾下的一个万人方阵,距离中军距离十几里,主将根本看不见——假设这支军队已经减员严重,主将还要命令他们向前移动挡住敌人的骑兵……那么这支军队就离溃散不远了。

    而这个时代,可没有电报电话……各部与中军的联系,稍近的还能看见旗语;再远的,便只能靠那些传令兵骑着马狂奔。

    还要考虑地形——一道小小的沟壑、不起眼的小山包,可能便会延误军队的运动速度——在战场上,半炷香的误判也可能是致命的。

    由此可见——一个牛b的古代指挥官,大脑应该有类似于卫星地图的功能……

    所以,这种涉及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很大程度上要考验指挥官的预判能力、甚至是与下属之间的默契!

    在先前的‘雉山会战’中,司马错展现出来的这份指挥能力,堪称恐怖!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