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 第三百八十四章:真正的春耕(5、6、7、8的回忆,不喜可跳定)
    这时候还没有机械化的播种机,农村用的都是耧“lóu”,有的地方叫耩子、木桨子、蒋子、耧犁等等。

    耧分为单腿耩和多腿耧,它的构造并不复杂,长长的两个猿杆上架子一个上大下小的漏斗形耧仓、紧贴篓仓的后上端是耩的扶手,扶手垂直下面是耧腿,这个耧腿里面是空心的。

    庄稼种子就是在装进耧仓后,在耧仓底端的“仓眼”处向外流出。

    为使种子的均匀流进下面空心的耧腿里,会专门在耧仓的仓眼处拿一个鸡蛋大小的石球上绑上一根小棍,小棍插到耧仓的下种口,上面用细绳连到扶手上。

    在摇耧人的来回摇晃下,拴在耧仓口的石球也随之摆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种子随着石球撞击耧仓的声音,哗啦地顺着耧腿就被播种到地里。

    “耧”在农业生产中属于精细活,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老把式来操作,俗称“掌耧”、“摇耧”。

    整个上河村的千把口人中,掌耧最好的也只有四、五个大爷级别的人物。

    掌耧的人在开始播种前,首先要根据是什么种子以及现在天气的情况进行“定耧”。

    因为不同的种子,在晴天和阴天的流速不一样,这些关系到被播种的种子是能否均匀下地。

    开始播种以后掌耧人只能靠两条胳膊,双手手要端平耧把劲要匀,这样才能掌握好深浅。

    要是看着播种深了,就稍微的抬抬手,要是看着播种浅了,就往下稍微的按按。

    这个期间掌耧的人不但要有节奏地摇晃耧,使种子均匀的落下去。

    还要时刻观察种子的流速以及耧仓口是否畅通,因种子里有杂质难免会堵住耧仓口。

    只有掌耧的人摇的好,地里的苗才能出的均匀,往后农民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和力气。

    当然拉耧最好的使唤对象还是老牛,它步子稳定、不还不驰,非常适合这份工作。

    可惜牛这种大牲口很珍贵,有的村子甚至一头都没有,或者有牛但是忙不过来的时候。

    于是拉耧就变成了人,这个居中驾辕的领头人,被人称为领耧人也非常重要,他不但要有力气还要步履匀称、走直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耧垄的笔直和垄距的均匀。

    但是摇耧这种东西现在都是木制的很笨、很重,一个人根本拉不动耧,这时候两边套上绳子最少要也有两个人帮忙拉,有开玩笑的说两侧拉耧的人就是拉帮套的。

    摇耧虽然是从西汉时期就传下来的工具,经过历朝历代的逐步修改才有了现在这个样。

    但是一直到生产大队解散以后,村民们依旧用了很长时间的摇耧,这才迎来机械化的播种机。

    特别是生产大队刚解散分东西的时候,谁家要是能抓阄分到摇耧的话,那他们家一定会成为村里的香饽饽,播种的季节哪怕家里面没有老黄牛,也会有很多人主动上门帮他家拉耧。

    这样做就是为了等下能够抢先一步借走摇耧给自己家地里播种,帮忙的优先借,不帮忙的只能往后排,有的人要是开口晚了,就只能等前面的人全部种完才轮到自己用,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天,或者好几天,有时候赶上下雨就更槽糕了。

    在这嘎达播种的时候还有一种类似“耧”的工具,那就是点葫芦。

    这个点葫芦前后总长大约有一点五米,可以拴绳跨在肩上操作。

    平时播种小块地,或者点播小粒种子,比如谷子、糜子、高粱经常会用到。

    整个点葫芦分四部分组成,1、葫芦头,2、葫芦嗉子、空心的木头导管,3、葫芦筹,用细树棍绑扎成,能控制导管流出种子多少,4、点葫芦篦子,用笤扫糜子绑扎成,起到迟滞种子落地作用,扩散播种面积。还有一个木棍敲打点葫芦嗉子促进种子流出落地。

    使用点葫芦播种的时候,前面要有犁.犁开地面,背着操作点葫芦的人会顺着犁沟走边、边敲打葫芦嗉子,葫芦里的种子就会流向空心杆,空心杆里的种子又会流到葫芦筹,然后从篦子的缝隙里均匀地撒进犁沟中。

    能用点葫芦的同样是老手,因为他们可以调制点葫芦,还能够熟练的控制播种量。

    播种到这里还不算完,紧紧跟在“耧”或者点葫芦后面的是砘(dùn)子、打(压)磙子、轱辘砘子、bo. se。

    砘子的样子和举重杠铃比较相似,不过它中间连接的是木头,两边是专门做出来的圆形带孔石头。

    有单个的砘子、两个一组的砘子,还有三个一组的砘子,如何使用就看是人力还是畜力了。

    不管怎么样组合,是人拉、还是牲口拉,但是每个砘子必须顺着垄沟滚动。

    被砘子碾压过的垄沟土壤密度增强,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分、保护墒情,这样易于种子在土里生根发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要不然被犁过、“耧”的地面很容易水分蒸发、湿度下降,种下的种子可能还没发芽就会干渴而死,所以最后一遍拉砘子就变的非常重要起来。

    到这里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用耙pá子或者刮土板,轻轻的从地里搂起一点土形成垄背。

    这样就把整块地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拢,有利于将来的浇灌工作。

    不过上河村的知青们只能做拉耙、拉耱、拉耧、拉砘子这些活,至于其他的活村里人交给他们不放心。

    特别是摇耧和点葫芦这两种活,知青们想碰都不让碰。

    还有最后的起拢背,在知青里面也只有孙勇和李红霞这两个老知青可以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休息,玉米和甜菜到现在还没种下去了。

    甜菜是村长和大队长打算留到最后,请村里的老把式再结合上面给的甜菜种植说明书,大家一起商量怎么着种。

    至于玉米不需要犁地,分组后前面的人用铁锹、镢头在地里挖出一个小坑。

    后面的人往每个炕里面丢上两到三粒种子,最后用脚把挖出来的土推回去填平小土坑即可。

    不过就在知青们明天要去种玉米的时候,韩立当天下午快下工的时候从山里面赶了回来。

    嗯,韩立是故意在这个时候回来的,他跟熊瞎子打架的时候把衣服上弄的全都是泥土,最近两天也没有洗漱,整个人看起来狼狈的不行。

    明面上带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应季药材,身上连一根鸡毛都没带。

    唯一.一个额外的东西,那就是韩立上次进山时采到的那颗粗大的葡萄藤。

    韩立现在这个有些狼狈的样子,任谁看到也只能说他为村民采药受苦了。

    感谢:书友20170703205616242打赏:100点。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