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111章狩猎场鞑靼人做猎物给朕射杀伴君如伴虎
    鞑靼汉子趴在地上,手脚不管用了,任由设杀。

    咻!

    一箭设偏了,扎在他后背上,咒骂声不断。

    接连设了七八箭,才射杀了他。

    朱祁钰看出门道来了,这些鞑靼人都被废了,不能跑不能跳,登时有些意兴阑珊。

    因为他骑行很慢,是隶夫将人送到他面前,让他来射杀的。

    等于说,所有人在配合他演戏。

    他意兴阑珊。

    返回营地。

    延答被绑在树上,面容悲惨。

    “把朕的御弓抬上来!”

    朱祁钰站起来,搭弓射箭,瞄准延答。

    “天可汗陛下……啊!”延答吓得闭上了眼睛。

    那一箭,设在他脚下。

    再往上看,皇帝是冲着他那里去的!

    幸好,准头差,不然就被设穿了。

    这哪里是天朝皇帝啊,明明是草原暴君啊!恶趣味到了这种地步!天朝的读书人就不管管吗?

    咻!

    又来一箭,又偏了!

    延答见朱祁钰铁了心要射杀他,登时暴怒:“大明皇帝,老子与你不共戴天!”

    他装不下去了,狗屁的天可汗啊,你就是弱明的狗皇帝!

    老子叫你天可汗,那是给你戴高帽呢!

    你不识抬举也就罢了,要杀要剐,草原汉子不会皱一下眉头的……可你往哪设呢!

    “都别动!朕今天不把他设穿,誓不罢休!”

    朱祁钰也火了。

    非要设穿你的担!

    咻!

    箭矢扎在他的大腿上!

    “啊!”延答惨叫,皇帝的弓是特质的,力量不大,刺得不深。

    他低头一看,浑身发抖,好近啊!

    就差一点点,就中了!

    再看皇帝,他又挽起弓弩。

    咻!

    一箭飞过来,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另一条腿,中招了!

    他现在忽然冒出一个诡异的想法,还不如一箭设中了呢,早死早超生。

    “不要!不要了!”

    延答看见皇帝再次挽弓,直接就疯了!

    “伟大的天可汗,求您给您的仆人一点……啊!”延答低头一看,腿上又中箭了!

    第几箭了?

    皇帝能不能准一点,早死早超生啊!

    “天可汗,臣下对您有用!有用啊!”延答惊恐大喊大叫。

    朱祁钰瞄准:“什么用啊?”

    “臣下了解鞑靼,鞑靼各部落臣下都知道……啊!”延答又中招了!

    酸爽!

    “朕对鞑靼没兴趣,那等穷乡僻壤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朕惦记的?别动啊,这次朕一定能中!”

    咻!

    箭矢飞驰而去。

    延答都不想惨叫了,大腿都快扎烂了,好疼啊。

    朱祁钰活动活动肩膀,让人把弩呈上来,拉弓太累了,因为臂力不够,所以准头很差。

    换做弓弩就好多了。

    “别动啊,朕这次一定能中!”朱祁钰用弓弩瞄准。

    “臣下有用!”

    延答惊恐大叫:“臣下有草原地图献给天可汗!”

    “地图?真有?”朱祁钰收了弓弩,没想到有意外之喜。

    “有有有!”

    延答连连点头,说在他脑袋里,有草原地图。

    咻!

    延答陡然惨叫一声!

    设穿了!

    扎着一根箭!

    正中靶心!绝了!

    延答刚开始是痛,后来是惊恐,最后变成了绝望,那可就不能修复了!

    “看你还有用的份上,打发浣衣局去,入宫伺候吧。”

    “反正地图在你脑子里,慢慢画出来。”

    “朕相信你,让你贴身侍奉天可汗,是你的荣幸!”

    “不是吗?朕的仆人?”

    朱祁钰放下弓弩,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延答都傻了,都这样了,还要谢恩?你想屁吃呢?

    “伟大的天可汗,求您收下您忠诚的仆人!”延答也不想谢恩啊,关键皇帝又举起了弓弩!

    要是再来一箭,疼啊……

    “哈哈哈!”

    “看见了没有?鞑靼人就是贱!”

    “跟他们好说好商量,反而没用!”

    “就这东西有用!哈哈哈!”

    “把这东西留在这啊,以后有外国使团来,先带着他们来观赏!”朱祁钰让人手了弓弩,坐在凳子上,喝了口茶。

    按照皇帝的口谕,直接切了。

    延答惨叫个不停。

    隶夫嫌弃延答惨叫声太凄厉,让人把他嘴巴捂上,拖下去治伤。

    然后,把林聪、李贤等人宣来。

    胡濙今日身体不适,就没让他随驾。

    “尔等怎么看?”朱祁钰问。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以不变应万变。”

    王直率先开口:“瓦剌被我军打残,鞑靼内乱,正好给大明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我们应该关起门来,发展自身。”

    李贤却有不同意见:“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应该派使团出使瓦剌与鞑靼。”

    “说下去!”朱祁钰来了兴趣。

    “瓦剌战败,我大明是战胜方,应该逼迫瓦剌称臣纳贡;”

    “而鞑靼,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正该借此机会,雷霆出手,犁其汗庭,分解鞑靼,彻底消除北方忧患。”

    “老臣以为,我大明应该双管齐下,同时对瓦剌、鞑靼施以辣手,一劳永逸!”

    李贤急声道。

    没看出来啊,李贤还是个主战派!

    等等,不对劲!

    李贤是想将朕的眼睛,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用瓦剌和鞑靼当钉子,让朕去碰。

    等到朕碰到钉子了,知道痛了,再想回国整饬国内,面临的阻力就是现在的千倍万倍!

    好手段啊李贤!

    最奸猾的是,李贤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让王直说,再反对王直。

    把自己摘得干净。

    聪明人啊。

    “陛下,虽然打了胜仗,但也是运气成分居多,当前还是以稳定为主,山东、湖广尚且不安稳,而且宁藩跃跃欲试,老臣以为,还是当稳定为主。”

    王文瞪着李贤,你不能为了转移陛下的视线,就把大明往火坑里推啊!

    漠北是个无底洞!

    草原人不是多厉害,而是他们会跑啊,跑到谁也找不到,等大明退走,他们又回来了。

    太宗数次北征,都是空耗钱粮,找不到敌人。

    除非大明能够在草原上扎根,否则就是追着打,打着打着,人丢了,找不到了,等大明军撤走,人家又回来了。

    “王大人,此时是横扫漠北的最佳良机!”李贤认真道。

    “钱粮呢?从何而出?”王文问。

    李贤看了眼皇帝。

    朝中百官将贪污钱返还内帑,皇帝的内帑估计超过了七百万两银子。

    要是算上不动产,肯定超过八百万两了!

    皇帝从来都没这么富过。

    九门提督府、养马军、侍卫军、团营,全都在扩军,都是有生力量,估计有五万人了。

    有兵有粮,拿出去消耗掉,多好。

    王文瞪了眼李贤,就你心眼多!

    朱祁钰还真在思考,钱没了可以再赚,反正天下肥羊多,若真能借机横扫漠北,才是真的大赚。

    可打下来,如何扎根草原呢?

    他可不想和太宗一样无用功,打一仗换取二十年和平,这样的仗打得毫无意义。

    “王伟,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陛下,臣以为可打,也可不打!”

    王伟认真道:“不打的原因,瓦剌虽然没了一部,却还有两部,实力尚未受到折损,而且,往西之地,还有瓦剌诸部,如哈密等国,皆是瓦剌藩属国,真要征兵的,完全可以。”

    “鞑靼虽然有政变之乱,但微臣担心,一旦大明军队深入漠北,鞑靼会迅速平息政乱,变得铁板一块,我军反而促成了鞑靼统一,得不偿失。”

    “而且,还要算上兀良哈,倘若我军攻破了瓦剌或者鞑靼,得利最大的就是兀良哈,兀良哈很有可能吸收吞并之后,成为新的瓦剌、鞑靼,又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王伟说得条理清晰。

    漠北是三国志,要打就要同时削弱。

    不然就得想个办法,扎根草原,把草原变成汉地才行。

    “微臣说打,也可。”

    “因为我军挟大胜之威,出关再打一场胜仗,绰绰有余。”

    “但,也仅仅是打几场无关痛痒的胜仗罢了,决定不了漠北局势。”

    王伟是拐着弯劝皇帝别打。

    他们之所以说话大胆,是因为拿回皇权的朱祁钰,反而变得很好说话,只要他问,臣下说的言之有物,即便触怒他,他也不会生气。

    皇帝鼓励畅所欲言。

    朱祁钰微微颔首:“王卿大才啊!”

    李贤有点不爽,王伟坏了他的好事。

    “王卿,你说说,明人如何扎根草原?或者说,朕要如何统治草原?”朱祁钰问。

    李贤翻个白眼,您真当自己是天可汗了?

    陛下呀,天可汗当得有什么意思啊?看看大唐,煌煌大唐,最后却毁于异族之手,何其令人惋惜啊!

    归根结底,就是盛唐不分胡汉,以胡制胡,给胡人兵权,才有了安史之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微臣以为,一手钱粮,一手刀斧,便可让陛下成为草原上的王!”

    王伟认真道:“但是,等天朝丢了钱粮,草原便会脱离天朝;若天朝丢了刀斧,胡人便会入主中原,做中原的皇帝!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

    “就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吗?”朱祁钰想不通,鞑清是怎么治理草原的?

    “有!同化!”

    王伟道:“在统治的年份里,令其迅速汉化,放弃原传统,毁其文字、历史,让新生的孩子变成明人!”

    “臣估算,以漠北之大,想彻底同化,起码需要二百年!”

    朱祁钰翻个白眼,你还不如直接说,放弃算了!

    同化蒙古,明清都在做,用了五百多年,只同化到漠南。

    可漠北脱离鞑清之后,为何被北极熊迅速同化了呢?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其他原因?

    火器!

    对,王伟是回溯历史,得出的结论,所以有局限性。

    历史是冷兵器时代,但随着火器的发展,完全不同了,统治草原,用火器、银钱和粮食,一定能成!

    “哈哈哈!”

    朱祁钰忽然大笑:“王卿此言甚是,彻底同化需要二百年,但朕等得,明承元制,瓦剌、鞑靼、兀良哈人皆为华夏苗裔,朕可等他们慢慢同化!”

    李贤瞟了眼狩猎场,你就是这般对待“自己百姓”的?

    您这张嘴呀,真能糊弄鬼。

    “两京十三省,实在太小了!”

    “明承元制,土地却仅仅有汉家疆土这么少!”

    “安南也丢了……”

    “罢了,不提这些悲伤的话题,都说说,朕打算趁机收复河套,以河套为门户,防备漠北、西番。”

    “尔等怎么看?”

    朱祁钰问。

    李贤直接摇头:“陛下,河套残破,养不了多少人。”

    “若走漕运的话,又有冰封期,进入冬天,如何运输粮食?”

    “安置不了百姓,便养不了大军。”

    “陛下,老臣知道陛下收复天下之雄心,奈何河西、河套已经不是隋唐时期的了,过于残破,承载不了太多人口了。”

    李贤苦笑:“陛下可令山陕多种树木,保护水土,慢慢滋养,多年之后,山陕还可能再现盛唐荣光,届时便是我大明返回河西之日!”

    王文、林聪等人颔首,同意李贤的话。

    “白圭,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微臣同意李阁老之言,收复失地不难,难得是治理,就算朝堂如今宽裕些,能支撑些年,过些年终究还是要放弃的。”白圭直言不讳。

    粮食!

    限制大明发展的,是粮食问题!

    “如果朕能解决粮食问题呢?”朱祁钰环顾众臣。

    “倘若粮食不成问题的话,陛下莫说漠北,就算是全复大元领土,也无所谓!”

    李贤笑道。

    “陛下,粮食是重中之重,大元之所以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土,是因为人少,蒙人不善治理,喜好杀戮,每到一地便大肆屠城,经常杀的万里无人烟,所以才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土。”

    白圭认真道:“但我煌煌大明不是,我大明善治理,每到一处,便行怀柔之策,繁齿人丁,用不了多少年便兴盛繁荣起来,而人口多了,吃食便不够了。”

    “是以中原王朝富庶,胡族贫瘠。”

    “白侍郎之言有理,陛下,大明仅靠两京十三省,却成为天下最富庶的盛世大国,全因明人勤恳,精耕细作。”

    吕原发言:“而胡人粗忽,以为马上打江山,便要在马上治江山,最后一塌糊涂,灰溜溜退出中原。”

    吕原言下之意,是说,若汉人家有余粮,就会疯狂生孩子,过些年孩子太多,吃的还是不够吃。

    所以,他在劝谏皇帝,天下间其他土地贫瘠,让皇帝专注于两京十三省,就足够了。

    中原王朝国祚二百年,原因就在这,人口太多,养不起了。

    “诸卿说的都有道理。”

    朱祁钰缓缓道:“传旨各地,搜寻可种植的植物,全部运送入京,朕亲自来培育!”

    “若大明没有者,可与西番贸易,只要他们有作物,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也给朕弄来!”

    “内阁,下中旨!”

    “天下各地官员,都给朕找,找不到的就降职,纳入下一次京察,知道了吗?”

    朱祁钰寒着脸道:“找到的,此作物能吃能广泛种植,可赐金符!”

    “陛下圣明!”

    百官叩拜。

    寻找新的作物,推广种植,才是圣天子该做的事情。

    当然了,若真有能吃的作物,早就有人进献了。

    皇帝愿意折腾,就随他折腾吧。

    朱祁钰其实想找玉米,但不知道玉米有没有传入大明,反正弗朗机人一定有。

    “再给商人下旨,进献作物者,准其一子入科举!”朱祁钰这招够狠的。

    和西番交易频繁的,都是走私商人,若给他们一个官身做做,指不定能激发其积极性。

    “陛下,商人去哪弄来的作物?”傻乎乎的俞山开口了。

    说完就后悔了。

    见其他官员都低头不语,显然这是个马蜂窝,心照不宣的。

    估计就骗皇帝呢!

    殊不知,皇帝心中有数。

    这就有点尴尬了,更尴尬的是,被某个傻瓜戳破了尴尬。

    “等他们弄来,你就知道了,千万别小瞧商人的力量,若有三倍的利润,商人就会发疯的。”

    朱祁钰话音方落。

    李瑾和梁珤激动地来报功。

    二人猎杀一样的人数,并列第一。

    “好!你二人各赏五百匹战马!”

    朱祁钰心情不错,让群臣退下,把方瑛、梁珤、宋杰、宋伟、李瑾召集起来问话。

    “方瑛,你先说说,征兵情况。”

    方瑛呈上来一本奏章,上面删删减减,显然是经年累月写的,有点像是日记。

    朱祁钰皱眉:“怎么才征了三万多人?”

    方瑛看了眼梁珤和宋杰。

    “启禀陛下,这段时间,大概超过二十五万流民汇聚京畿,微臣优中选优,再加上,征兵处非臣这里一处,所以才征募这么多兵卒。”

    朱祁钰明白,方瑛内涵梁珤、宋杰、李瑾呢。

    九门提督府、侍卫军、养马军,也要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老弱,再从流民中招募一些。

    尤其是九门提督府,朱祁钰答应梁珤随便征兵。

    当时朱祁钰认为,京营会全都死在宣镇。

    所以敞开了征兵。

    结果于谦送给他一份大惊喜,京营损失不多。

    “你征了多少?”朱祁钰问梁珤。

    “启禀陛下,微臣征募了一万四千人,九门提督府实额两万五千人!”

    梁珤用个词,实额。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又问宋杰和李瑾。

    侍卫军和养马军,以淘汰老弱为主。

    都各自招募了一些,并不多。

    实额均有一万人!

    朱祁钰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忽然,话锋一转!

    “在朕这里,不能把朕的军队给搞烂了,喝兵血什么的,朕劝尔等趁早收手,没有的引以为戒,有的趁早收手,朕不过问也不追究。”

    “从今天开始算!”

    “以后若是被朕知道了,多摸摸自己的脑袋,省得到时候就摸不着了。”

    “臣等绝对不敢!”方瑛等人跪在地上,额头冷汗涔涔。

    皇帝是敲打他们,别内斗。

    朕刚有羽翼,若谁内斗,伤到了朕的羽翼,就别怪朕无情了。

    尤其方瑛,他先挑起矛盾,含沙射影。

    此刻瑟瑟发抖。

    真是伴君如伴虎。

    六一快乐!求订阅!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