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14章 鱼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
    “指挥大兵团作战,在平原上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那才叫爽!”

    朱见漭笑嘻嘻道:“像湖南这点破事,最多算打兔子,还不值得儿子出手。”

    “只要中枢不动手,地方见风使舵,就会知道中枢的态度,然后愈演愈烈。”

    “他们会认为儿子年老无力,徒有虚名罢了。”

    “就让他们再疯狂一点。”

    “把事情捅大了。”

    “儿子再来个一网打尽!”

    “湖南一个省没意思,要打,就把南方所有省份,一网打尽!”

    “朝廷不缺官员,更不缺权贵,全杀了,也无妨!”

    朱见漭还在笑。

    这话别人说,朱祁钰不信,但老四说,他信。

    “那朕拭目以待。”

    朱祁钰发觉自己凉了很久的热血,重新被点燃了。

    “您就吃好喝好,等着看好戏吧。”朱见漭笑得很轻松。

    “看伱这自信的样子,可是发现什么好苗子了?”朱祁钰问。

    “爹,您这翰林院里,可是卧虎藏龙啊。”

    朱见漭也不瞒着:“儿臣在翰林院,发现个改革奇才,叫张璁,他八次进士不中,考上后,一直在翰林院养望,颇有能力。”

    “张璁,朕记得。”

    朱祁钰点点头:“还有吗?”

    “编修蒋冕、经筵讲官贾咏、监察史夏言、东宫讲读毛纪,您觉得这几个人怎么样?”朱见漭笑着问。

    “眼光不错。”

    朱祁钰笑道:“但这几个,都是有刺儿的,得好好磨砺一番才能大用。”

    “爹您眼光最毒辣,儿子也是这样想的。”

    朱祁钰轻轻点头:“用人啊,是一门大学问,但你当了三十余年皇帝,这一点不用朕教。”

    “但你要记住,用人就信人,你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渺小的,得用朝臣为你治理这个国家,用好他们,就是你的臂助。”

    “老四,你能力朕知道,你的心胸朕也不担心。”

    “朕担心你会自作聪明,被人抓住这个弱点,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话宴席上其他人不理解。

    但朱见漠却凝重地点头:“爹,您放心吧,儿子晓得。”

    “无论何时,都要保证头脑清醒。”

    朱祁钰又指了指自己的椅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保住它,其他的都会有的。”

    “儿子晓得。”

    一顿饭吃完,老皇帝心情不错,引领着出去看烟花,宫中紧张的气氛终于一扫而空,恢复喜乐的本色。

    正月初六,朱厚煐从黎平府出来,乘坐火车去贵阳。

    贵阳,是贵州最大城市,人口1200万,目前只是一线城市,却是一线城市中垫底儿的存在,也是特大城市,也是特大城市中垫底儿的。

    经济学家分成超级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城市,五个等级,按照人口、经济规模来统一划分的。

    今年贵阳最火的是,自来水厂。

    甚至,北京用的自来水,都要用贵阳一家公司的专利,作为该公司的本部,肯定是全世界第一家接自来水的城市。

    贵阳一共有三家自来水厂,每天都会引来上万游人的围观,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朱厚煐都去看了一眼。

    宫中就有,但他没注意看过呀,反而在贵阳看得津津有味的。

    贵阳还有大明规模最大的两家药厂,贵阳药厂和哈尔滨药厂。

    贵阳药厂,本来是宫中独资,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批股份进来,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厂。

    当初,老皇帝构想中的贵州,茶、酒、药,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

    贵州的茅台、习酒、珍酒、董酒、鸭溪窖、湄窖酒等等几十个品牌,全都畅销国内外。

    这个世界上,不喝白酒的国家,只有法国和德国,像维京人也在喝白酒,英国人本来也不喝白酒,但被淮王祸害之后,也开始借酒消愁了,肯定得喝白酒啊。

    像英国、荷兰这样的大明产品倾销地,是大明卖什么他们用什么,大明不卖,他们敢用?

    就连捷克斯洛伐克,都已经在接受白酒中。

    洋酒那个东西,真是狗都不喝。

    真正火爆,是夜店带起来的,调酒后足够美艳,口感未必多好,颜值高啊,所以这东西火,但在家里一般没人喝,纯粹为了装比。

    这种洋酒,是为了跑船才喝的,为了补充维生素,后来逐渐成了高端。

    调酒后喝的也不是酒味,而是气氛,所以洋酒喝得是浪漫,不是本身的酒。

    作为世界上的饮酒大国,大明每天会消耗掉25亿公斤白酒,每日消耗240亿公斤啤酒,其他酒液消耗在300亿公斤左右。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也造成了,大明是车祸频发的国家,有记录的车祸,一年发生200万次,每年会有3万人丧生于车祸。

    不止国内,全世界每日都会消耗掉巨量的酒液。

    最畅销的是啤酒和葡萄酒,其次是白酒和洋酒,最后是果酒。

    景泰五十六年时,中枢曾倡议戒酒。

    全世界两千多家上市酒企股价血崩。

    景泰五十八年时,中枢提出交通规则,要求所有车辆、行人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纵然这样,车祸率也居高不下。

    这年头都骑自行车,喝多了也骑,晚饭必有酒,全世界都这样,不喝两口浑身难受。

    幸好,饮酒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四十岁以上人群,四十岁以下人群,对酒精感兴趣远不如可乐和咖啡。

    最有意思的是,景泰六十年,朝廷又倡导少喝饮料,饮料对身体不好。

    结果,导致一百多家饮料企业股价血崩。

    从那之后,朝廷是什么都不敢说了。

    因为这些企业中,要么是国企要么是皇企,就说饮料吧,宫中投资了一百多家饮料厂,很多饮料配方掌握在老皇帝手里。

    你现在来一句饮料有害,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嘛。

    但这东西就是,报道是一回事,老百姓相信是一回事,照常买又是另外一回事。

    都知道吸烟不好,为什么要吸烟呢?

    都知道喝饮料不好,为什么要喝饮料呢?

    都知道在外面吃不干净,为什么在外面吃呢?

    习惯啊!

    这种习惯是极为可怕的,而且人都有侥幸心理,喝饮料会死,但可能死的不是我呀,所以我喝没事。

    股价崩不崩,跟老百姓关系不大。

    操心的那些富商。

    景泰五十八年,老皇帝将一家饮料厂,总部迁到贵阳来,想给贵阳再增加一条腿走路。

    其实,贵州的罐头厂一直做的不错。

    贵州气候适合种植水果,前些年一直在种,可近几年健康专家总说罐头不健康,该多吃鲜果,导致全世界罐头行业整体没落。

    纵然有火车了,鲜果运输也是很困难的。

    真想运输出去卖,就得上点科技,保鲜剂、防腐剂、保水剂走一波,反正能保鲜,能不能保命就不知道了。

    这世界总不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快,这种鲜果就出现在各大市场上,包括北方勒拿省这样的边疆省,都能吃上贵州的水果。

    罐头行业倒了,果蔬种植业攀上了新高峰。

    贵州就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可是,贵州山路不便,交通不畅,铁路运输漫长且运费较高,很快果蔬第一大省的名头,就被山东抢走了。

    山东成为供应整个北方的瓜果蔬菜基地,而且越做越大。

    搞得第一个吃到螃蟹的贵州人,都跑去山东打工了,去山东搞瓜果种植了。

    受限于地理环境,贵州终究无法发展起来。

    朱厚煐在贵阳呆了十几天,他去看了集市、看了商场、又走访了居民区,最后得到一个寂寞。

    都是被人安排好的。

    真百姓一个没见到。

    他的路线,该离开贵阳,去水西府。

    而他忽然转道,北上去播州府,治所遵义。

    播州府,是景泰朝撤宣慰司,改为府的,前几年被划入重庆,之后又被划回贵州。

    习酒,就出自播州府。

    截止到今年,播州府在籍人数760万人,常住人口仅有510万人,作为三省通衢,播州要比其他府经济强上一点的。

    朱厚煐刚到播州府,屁股没坐热,立刻杀回贵阳。

    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他见到了贵阳真正百姓。

    纵然没了解到什么,但他不喜欢被人操纵的感觉。

    在贵阳多住了一天,才去播州府,去遵义。

    作为播州府府治,朝廷在遵义投资了煤厂、铝厂等传统矿产,这是一座以旅游为主的小城市。

    朱厚煐匆匆考察,匆匆离开,前往黔西。

    他骑了水西马,便离开黔西,按照行程,他该北上去重庆,去四川,从四川南下去云南。

    可他更改了行程,直接南下去云南。

    可是,路上他接到了朱见漭的电话,让他立刻去重庆,不许更改行程。

    行程都是确定好的,路上都有人保护。

    一旦更改,全盘计划都要改,纵然能查到什么,万一朱厚煐被害,产生的政治影响更大。

    所以,朱厚煐乘坐火车去重庆。

    四川盆地,被拆分成两个省后,经济实力终究被沿海强省稳压一头,如果两省能够合并为一,整块盆地的富饶程度,是不比沿海省份差的。

    重庆省,在籍人口1.7亿,常住人口2.1亿。

    很多贵州人,都在重庆打工。

    作为西南经济第一省,重庆能用富得流油来形容,烟酒糖茶黄金珠宝,什么品牌都有。

    最著名的,肯定是火锅啊。

    重庆火锅,连老皇帝都爱吃,景泰六十三年时,民间有统计说,全世界重庆火锅有十七万家,品牌落在重庆省的,有两万多家。

    重庆省还有一个垄断性产业,就是涪陵榨菜。

    经济报纸统计过,全世界每日要消耗涪陵榨菜110亿袋,作为涪州(后改为涪陵)本地第一品牌,可谓是火到全球。

    重庆的治所,原来叫巴县,四川的简称是蜀,重庆的简称巴,巴蜀之地的巴。

    后来改名为重庆。

    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名命名的城市名字,重庆省,重庆。

    重庆,这个名字来自于来源于宋光宗赵惇,宋光宗先被封为恭王,后来即位成为皇帝,自诩“双重喜庆”,因此将恭州改名为重庆府。

    重庆的渝,嘉陵江古称渝水,就来自这里。

    华夏的所有名字,都有很深的寓意,古代有寓意,今天有寓意,而这些寓意是一代代人创造出来的,又经过优美的文字书写出来,才造就了华夏底蕴。

    其实,刚设重庆省时,朝廷就想将巴县,改为渝都,和成都正好对应,毕竟贵州省治所贵阳,湖南治所长沙,根本没有重庆省治所重庆,这样显得没文化呀。

    渝都还真叫了几年,可不顺利,天灾不断。

    朝廷就改渝都为重庆,从此之后国泰民安,重庆就叫到了现在。

    景泰六十六年的重庆,是超级大城市,总人口2600万,常住人口3100万人,是西南第一大城市、

    汇集医药、重工、纺织、化工、采矿、铁路、养殖、制造、金融等所有行业,是大明全产业链城市。

    西南的铁路总局,就设在重庆,整个西南的铁轨、火车头等等一应配套工程,全部在重庆生产制造,重庆火车厂,是全国最大的五个火车厂之一。

    这是一个制造业强市,全产业链的制造业,重庆都有。

    大明第一家飞机构想企业,就设在重庆,大明第一个飞上天的人,就是重庆人,虽他已经死了,但这种飞天精神,传承不息。

    重庆,全国城市综合排名,第十三名。

    虽然没有港口,却能利用长江运力,将这座西南内陆城市,建设成超级大都市。

    旅游业,重庆丝毫不弱。

    不止是经济强省,还是军工强省。

    皇企中一共有十家军工厂,四家超大型军工厂,就有一家设在重庆,但这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郊区的山里。

    这座城市,大明耗时十二年才彻底建成,又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如今经济规模超过武汉,人口数量超过武汉,城市排名位于前列。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好的。

    坏处也有,房价非常高。

    平均房价每尺7000元,过万的地区比比皆是。

    其实,在景泰五十年之前,重庆房价都不高,因为本地人喜欢玩牌,不爱攒钱。

    为了刺激房价,朝廷放开重庆的土地管制,允许建立一批别墅。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允许建设别墅的城市,必然吸引了天下富人买房啊,直接就把重庆房价给顶爆了。

    一直到现在,也居高不下。

    据说,天下富人都在重庆有一套房,住不住不知道,反正他们得掏物业费。

    朱厚煐在重庆的感受,就是游客多,非常富裕。

    景区里的乱象,是一点都不少,遍地都是吵吵闹闹的声音。

    而在寸土寸金的地区,全是别墅,这些别墅融合了苏州园林风格,讲求一个雅。

    这些别墅,看着就让人眼馋。

    但只能眼馋。

    景泰六十四年时,朝廷下旨,暂停别墅出售,那些富人天天骂娘,大家都有生意,谁没事跑来重庆住啊。

    当初买,那是为了投资。

    谁知道啊,皇帝套路多呀,把我们圈在这,不让走了?

    缺点还有一个,交通困难。

    这座城市太大了,在没有电力的年代,全靠自行车蹬,即便城市里也通了火车,还是无法解决交通臃肿的难题。

    前几年有官员提出意见,扩大重庆环数,扩大到十环。

    可这样一来,还不如建设卫星城呢。

    重庆多是六七层楼的高度,早些年也有高层,但百姓不愿意爬楼,导致高层价格暴跌,拆毁了不少,这几年可就没人建了。

    容纳三千万人口大城市啊,还都是多层住宅,现在就建到六环了,再扩下去,都得把涪陵扩进去。

    不止浪费土地,居民生活很不方便,上下班交通拥挤,回家路途遥远,距离近的租房价格又特别高。

    所以,省布政司只能拆分工厂,把工厂拆成几个分厂,把分厂往外挪,缓解压力。

    可人家工厂不愿意呀,钱都投资建厂房了,我们工人奖金怎么办?反正问题挺愁人的。

    朱厚煐在重庆转了十几天,实在太大了,根本逛不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也吃不完。

    和死气沉沉的贵州不一样,重庆不比京师差多少,非常繁荣。

    这里的人说话南腔北调,不止是本地方言,全国做生意的都往这边涌,其中以云南、湖南、贵州三地的人最多。

    也让四种方言,开始融合,形成新的川渝方言。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