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权臣 > 第四百零二章 耶律雄才,大石拦路
    元宪焘抿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茶,笑着道:“这茶真是好茶啊!”

    裴世胜似有几分不满,“元兄。穆王想走先帝当年的路,太子难道会束手待毙吗?这朝局”

    “呵呵。裴兄,你心乱了啊!”元宪焘将茶盏放在手里,感受着暖意,“穆王也好,太子也罢,与我等何干啊?三十年前的事情哪怕再来一遍,我七大姓难道就会改了吗?陛下就是那么起来的,难道他没盘算?”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裴世胜,“陛下的心思,咱们不必去猜,到了咱们这个份儿上,也没必要去掺和,经营好自保之力,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更何况,如今定西王愿意出手,烈阳关和谈必能有所斩获,届时朝局稳定,乱不起来的。”

    裴世胜缓缓点头,“也是,有定西王出手,边疆这烂摊子,想必很快就能收拾得好,边疆不乱,那些现在蹦跶的小国也是挥手可灭,朝局自然就安稳了。朝局一稳,一切变化就都是可以预见的了。”

    元宪焘笑了笑,“所以,要宝刀有何用呢?”

    裴世胜哈哈一笑,拎起茶壶又给他续了一杯茶。

    比起裴府之中的轻松欢笑,宫城之中的大殿里,却是一派凝重。

    大殿的门窗紧闭,给殿中暖意添上几分燥热。

    梁帝披着狐裘,坐在宽大的椅子上,贺忠低眉顺目地站在一旁。

    下方殿中,站着两个年纪相差不大的男人。

    垂手而立、神态甚恭的北梁太子薛锐,昂然挺立、神色冷傲的穆王薛彰。

    梁帝将手中的折子朝桌上一扔,看着太子,神色冷漠,“春捺钵两年大疫,死伤无数,至今牲畜人丁还只有疫前的五成,这就是你代朕赈济的结果?”

    “夏捺钵避暑行宫采买了十万两的物资,实物折价不过四万两!”

    “秋捺钵的猎户在你举荐的官员治下,逃亡许多,秋猎的猎场都已经废弛。”

    “就连冬捺钵的木炭和锦衣,都要中饱私囊,朕这些年不曾巡视四捺钵,若非穆王所见还不知你竟如此胡来!朕如此信你,你就是这般回报于朕的?!”

    梁帝的声音不大,但言语之中的怒气显而易见。

    太子连忙道:“父皇息怒,儿臣对手下之人疏于管教,以至酿成大错,儿臣这就回去处置,将一干人等全部论罪,并让四捺钵重焕生机!”

    “哼!”一声冷笑在一旁响起,穆王开口道:“父皇,儿臣也觉得,一定是太子手下人胡作非为,太子一向温良恭俭,怎么会做这等辜负圣恩,伤害子民之恶事呢!想来只是太子识人不明,用人不当,重新补救起来便是了。”

    穆王的话左右都是陷阱,但太子却不得不跳,两杯毒酒无非选一盏自认毒性轻些的来饮,只好硬着头皮道:“儿臣一定竭尽所能,尽快将四捺钵的事情办得妥帖。”

    梁帝颇为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旋即又慢慢收敛神色,“行了,此事太子收拾首尾,穆王也辛苦了,都下去吧。”

    “谢父皇,儿臣告退!”

    一起走出大殿,凛冽的寒风登时扑了过来,穆王笑着道:“太子殿下可要抓紧啊,需不需要臣弟这边给你提供点情报啊?”

    太子拂袖而去,穆王看着那道背影,面露冷笑。

    等回了东宫,太子又得知了穆王被加封七珠亲王,同时获准参知政事的消息,忍不住怅然一叹。

    自己这个太子和对方比起来的优势,也就剩一个名义和这座东宫了。

    可是,定西王前往烈阳关和谈,以他的能耐,必能取得很好的结果,帮助父皇稳固国内局势。

    到那时,他纵然想做什么,朝局也没有做那些事情的空间了。

    但是,难道就这么被穆王步步紧逼,而后被取代等死吗?

    三十多年前的阴影在此刻悄然笼罩在东宫之上,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片纠结的沉寂。

    ——

    泽州城郊,军士们在驿站附近扎营,夏景昀和白云边坐在驿站的房中,听着鸿胪寺卿郎玉坤为他们讲解着北梁使团众人的情况。

    这些东西他们自然都提前了解过,但再听一遍,从不同人口中说来,或许就有不同的理解,也会藏着更多的细节。

    “北梁七大姓,薛、元、裴为上三姓,主要执掌皇权和中枢朝政,耶律、慕容、宇文、完颜,为下四姓,主要驻守边疆,执掌军伍。所以北梁也有【三上优雅,四下莽夫】的说法。”

    “此番北梁使团的正使耶律石,就是耶律八部的共主,此人老谋深算,亦是梁帝的忠诚心腹,在北梁朝堂屹立数十年不倒,建宁侯请务必小心。”

    夏景昀提前早就细细看过黑冰台那边送来的耶律石的情报,总结起来这就是一个小时了了,大了更佳的狠人。

    同时,还是梁帝的绝对心腹,当初北梁倾国而来,协助镇南王的便是耶律八部的控鹤军,而等镇南王兵败的消息传入梁都,梁帝第一个拉拢安抚的人也是定西王耶律石。

    对这样一个人,他完全没有掉以轻心的意思,相反,自打出来之后,心里就一直在很认真地琢磨着可能发生的情况。

    按照大家的认知,双方见面,大夏把烈阳关和凤凰城还回去,对方把雨燕州还回来,就行了。

    但落到实处,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考量。

    大夏肯定只想给烈阳关或者凤凰城中的一座,但北梁肯定想两个都要;

    而对雨燕州,大夏肯定是想直接接收,但北梁肯定不会出兵帮忙弄死东方平然后又老实地撤兵;

    更何况,让北梁兵马扫荡雨燕州,大夏心里也同样会犯嘀咕。

    而更关键的事,在夏景昀的心里,他一直觉得,以北梁那位皇帝和耶律石的本事,说不定就在这和谈之后藏着些别的心思,他若是被这场和谈蒙住了眼睛,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不能洞察全局,恐怕就会有别的问题。

    他回到房间,在脑海中想着那幅巨大的地图,忽然睁开眼睛。

    对方的算计恐怕还是要落在雨燕州身上!——

    雨燕州,范阳郡。

    崇宁帝之时,天下本就盗贼四起,随着雨燕州的动乱,叛乱之势压根未得平息,大大小小的匪寨林立在雨燕州的大地上。

    对这些人,眼下形势危急的东方平就一个态度,听话老实,就让你活着,不听话就直接剿了。

    这些盗贼义军也没多大抗拒,我们是反贼,你也是反贼,那我们都是一伙儿的,大家听你号令就是。

    所以,这雨燕州许多明明是盗匪、义军,但却都挂着雨燕军的大旗,同时跟雨燕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算是一大奇景了。

    范阳郡固安县外,一处规模不大的山寨中,一伙初来乍到的汉子将原本山寨中的人尽数扣押,一个带着面具的男人大马金刀地坐在大当家的位置上,看着下方跪着的原本的山寨头目,轻笑一声。

    “怎么样?大当家的,服了吗?”(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