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
    “陛下睿哲已成。”张居正也认同皇帝的分析。

    这次的袭杀,目标非常明确从头到尾都是张居正,进攻的主要方向也是东部山洼处。

    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他们之所以选择仓促发动,是有上中下三个目的,最好的结果,就是把先生给杀了,把朕也给杀了,这样一来,潞王登基,主少国疑;其次就是把先生杀了,没能攻破缇骑的防线,杀掉了先生,就除去了他们的心腹大患。”

    “最差的结果,也是先生没事,朕也没事,但是刺杀发生在宜城伯府,朕肯定会怀疑先生,先生也可能会怀疑朕,君臣有了间隙,就会在挑唆之中,越来越疏远,最终先生不可能再回朝了。”

    “千算万算,可能没算到,朕带着缇骑们进攻,最终导致他们什么目标都没达成。”

    皇帝带头冲锋,谁能想得到呢?

    宜城伯府有五百铁林军看护,铁林军就是皇帝给武勋的戍卫,由朝廷派遣,按制,伯爵府就只有五十人,但张居正的情况特殊,朱翊钧担心张居正的安危,特加恩到了五百。

    如果朱翊钧不率缇骑进攻,缇骑有保护陛下的职责在身,那么五百铁林军和七百匪寇,谁输谁赢,还不好说,这七百匪寇既然敢杀皇帝,那都是亡命之徒,早就是有死无生的死士了,战力可想而知。

    但是朱翊钧这个皇帝,可是个习武的皇帝,亲自带兵,缇骑随着皇帝运动而运动,最终让战局发生了改变。

    “陛下英明。”张居正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即便是皇帝真的怀疑他,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他现在不是大明会典总裁、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居正,只是宜城伯张居正,面对皇帝,他是没有任何能力反抗的。

    失去了权势之后,就像是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张居正也预料到了今日的局面,但他还是放弃了权力。

    “朕总算是知道了,君臣不能太过于亲密,君主在臣子的府邸用膳已经是天大的事儿了,君主下榻臣子府邸,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刺杀成功与否,只要刺杀发生了一定是君臣相隙,猜疑链的存在,导致君臣之间失和,成为必然。”朱翊钧由衷的说道。

    这个发动刺杀的人,绝对不糊涂,即便是不能得手,目的也达成了。

    君臣猜疑链,就是君臣之间一旦发生君臣失和之事,皇帝一定会怀疑臣子,最后必须要杀,否则臣子会怀疑皇帝,必然要反,这就是一个无解的猜疑链,不会因为张居正和皇帝的师生关系而改变。

    “幸好是朕,不愧是朕。”朱翊钧很罕见的自夸了下,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君臣猜疑链这个无解的难题被他给破解了,关键是,他当时做决定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应该如此,这或许就是政治天赋。

    “陛下,臣愚钝。”张居正有些疑惑,不仅仅是张居正,张宏和冯保也是一头雾水,陛下这话有些突然,想转过这个弯儿,实在是有些困难。

    朱翊钧十分详细的解释了下自己所悟,这个君臣猜疑链的破解之法。

    张居正并没有完全失去权势,因为朱翊钧皇恩庇佑,他有五百铁林军,甚至还有皇帝亲自救他。

    皇帝亲自救臣子,这是千古以来少有之事,自古都是臣子救驾,哪有皇帝救臣子的?

    但事情就摆在眼前。

    这就打破了君臣猜疑链存在的根基,皇帝或者君臣之间有间隙,皇帝亲自带兵救援,就是皇帝极度信任太傅,而太傅也不必疑虑皇帝会不会怀疑,因为皇帝已经用行动证明了。

    “陛下圣明。”张居正这才理解了陛下所言,陛下的一些不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策略,让敌人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张居正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可怕的政治天赋。

    张居正已经五十多岁了,两夜一天未曾休息,已经有些不灵光了,人是个活物,状态差的时候,思考问题便不那么全面了。

    张居正忧心忡忡,他已经思考了一天,思索再三后说道:“陛下,要不停一停新政?”

    “绝无可能。”朱翊钧的话虽然平静,但是斩钉截铁,现在的新政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绝对不可能允许新政暂停脚步。

    “陛下,就是停一停,等到陛下壮年,再推行不迟,陛下尚且幼冲,不急于一时。”张居正的意思不是新政不搞了,而是矛盾激化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可以等一等,等到陛下手中的力量再积蓄一些,再推行便是。

    “先生也是糊涂了,新政之事,历来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停下,就是反攻倒算,局势会更加恶劣,新政难以再推行,不期数年,大明必亡,眼下是大明仅有的机会了,先生莫要再劝了,刺王杀驾、火烧皇宫、行宫刺杀,这些爷爷也经历过,朕不过是重复经历而已,退不得,停不下,因为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朱翊钧仍然十分坚持。

    “有什么招数,尽快来用,胜者为王败者寇!”

    道爷耻辱的二十五年,是在壬寅宫变之后,道爷选择躲避之后的必然,因为前二十年的新政,因为修道和心灰意冷,新政尽数废止,道爷就是想从西苑再出来,也绝无可能了,大势已去,作为君主的道爷也没有逆势而行的能力。

    朱翊钧不肯停下,因为他是皇帝,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他无法忍受自己往后的五十年,在耻辱中度过,所以他要争,宁愿在灿烂中死去,也不要在耻辱中活着。

    “陛下不是成王败寇,而是王成寇败,之所以能成是因为行王道,寇之所以落败,是不行王道,理应如是。”张居正由衷的说道:“臣再没有忧虑了。”

    成王败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王成寇败,王者行王道胜,而寇者行寇道败。

    张居正所言,意思很明确,是赢家书写了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赢家?显然张居正仍然履行着太傅的使命,教育小皇帝,毕竟皇帝还叫他先生,从未改口。

    “先生果然大才,如此疲惫,还是教朕道理。”朱翊钧听闻不住的点头,这也是他喜欢找张居正说话的原因,张居正的很多观点,和其他人完全不同,而且在朱翊钧个人看来,更加准确一些。

    朱翊钧拿出了铅笔做好了笔记,忽然眉头一皱,他发现张居正的思想出了问题!

    他眉头紧蹙的看着张居正的脸色,越想越有这个可能,略显疑惑的问道:“先生莫要糊涂,搞出什么自杀明志的事儿来,朱纨之后,倭患持续了数十年,先生倒是明志了,可是这求荣得辱,亡国之兆也。”

    “啊,也对。”张居正有些恍惚,他张居正是个人,但他的名字同样是新政的代名词,他如果以一种耻辱的方式死去,那新政自然戛然而止,正如陛下所言,大明数十年内必亡。

    所以,为了大明,他也不能自杀明志。

    “先生还真这么想过?!怎么可以这样想呢?啊,这些个贱儒,还是杀的少了!”朱翊钧气急败坏的说道,对于贱儒他更加不满了起来,这种对时机的把握,显然是贱儒所为。

    “张大伴,送先生回房休息,这显然是没睡够,想什么事儿,都有些迷糊了,快快快。”朱翊钧让张居正休息去了,刺杀之后,张居正一直没睡觉,思想会受到状态的影响。

    张居正倒是自杀明志了,留下的烂摊子,朱翊钧压根就没法收拾,也收拾不了。

    “陛下,群臣都在宜城伯府外候着,是宣还是不宣,昨日就都到了。”冯保请示皇帝,这皇帝在西山遇刺的消息传回京师,京堂所有官员,全都跑来西山恭候了。

    “好好的不在官署当值,跑这里来凑什么热闹,去去去,都让他们回去。”朱翊钧连连摆手,大明这帮官吏,逮到机会就偷懒摸鱼,不上班,跑到西山踏青吗?!

    冯保当场宕机,刺杀这种事发生,京堂百官,谁不来谁就是嫌疑最大的那个,这是上班不上班的问题吗?但是陛下这么想,冯保也无法劝,只能去传讯。

    “太后驾到!”一个小黄门吊着嗓子大喊,两宫太后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也不顾什么礼节,把朱翊钧里里外外的翻了个遍,才长松了口气。

    “这群大臣简直是无法无天,把他们都拉到永定河砍头,换一批,下一批还这样,那就再换!冯保,立刻去拟懿旨,让赵梦祐去把人全部抓了!”李太后气急败坏,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出离愤怒的状态,她甚至打算不顾春秋史断,打算下懿旨,把京堂杀个干净,杀干净就通透了。

    “啊?”冯保呆滞的看着发飙的李太后,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朱翊钧其实也曾怀疑过李太后,毕竟按照历史而言,李太后更加宠爱小儿子朱翊镠,甚至在万历八年,在万历皇帝胡闹之后,还说要换皇帝。

    可是现在一看,李太后就是个妇道人家而已,就像是那成千上万,望子成龙的母亲一样,孩子不争气的时候,总会不顾一切的生气。

    “这哪有血洗京堂,这把百官杀了,这朝廷直接没了。”朱翊钧赶紧劝,劝李太后冷静些,他也是心累,浴血奋战之后,还要劝先生不要犯糊涂,还要劝亲娘不要发飙。

    在经过了长达半个时辰的劝解下,李太后的怒火终于慢慢平息了下来。

    “委屈皇儿了。”李太后一边哭,一边说,生气之后就是委屈,委屈之后就是对丈夫的埋怨,儿子才多大啊,十五岁,就要承担这些,丈夫撒手而去,留下孩子受这样的苦。

    朱翊镠在旁边看的真的是胆战心惊,在年幼的他看来,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要面对这些风风雨雨,哪有当亲王舒服?看看皇叔朱载堉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万国美人伺候着。

    想当好皇帝,不是容易的事,朱翊镠亲眼见证了皇帝的辛苦,那件全都是血的甲胄就在旁边放着。

    在年幼的朱翊镠看来,当皇帝真的不如亲王。

    昨天参加领导儿子的订婚宴,这陪跑的只能喝酒,怎么回家都不知道,睡醒了,赶紧码字,这是补昨天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