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
    朱翊钧对三娘子仔细交待了一番,并且询问了一下塞外过冬的细节,在漫天大雪里,最先冻死的是牲畜,所以食物上并不会短缺,燃料不足,以及保暖之物不足,是塞外平民过冬的最大难题。

    三娘子对山西煤炭的开采非常关注,希望在大同府附近的煤炭,塞外北虏也有购买的资格,朱翊钧没有答应,让三娘子有些遗憾。

    大家彼此心知肚明,没有煤炭,草原就无法冶炼,没有大规模的铁器,瓦剌、鞑靼、兀良哈、东夷等等都无法大规模的南下。

    只有等到大明征伐之后,煤炭的供应才有可能提上日程。

    三娘子再次郑重的感谢了圣德庇佑草原之后,颇为留恋的看了一眼通和宫的御书房,披上了大氅,离开了通和宫。

    这件大氅,是她入京后来自皇帝的恩赐,她是一品忠顺夫人,大明京堂百官也都有,精纺毛呢制作,带着一个毛茸茸的衣领,大氅的胸膛处,左边绣着日月共辉旗,右边写着一个明字,三娘子到了冬天都会披着,根本不顾及俺答汗那恨不得吃人的眼神。

    大氅上腰腹布左边,绣着一个大红色的小人儿,是三娘子的皮影画模样,这小人儿三娘子格外喜欢,她自己在另外一侧秀了个陛下的皮影画模样,当然是常服模样,也没人说失仪的问题,没人闲的没事干问那皮影画究竟是谁。

    朱翊钧对三娘子保持着一定的尊重,这是个心系万民的政治人物,她的舞台在辽阔的草原。

    新都杨氏及其爪牙,共计二百三十四人斩首,刑场就搭在了大明午门之外的长安长街之上,大明京师百姓也都喜欢瞧热闹,天寒地冻也要来看看,朱翊钧如期而至,到了午门监刑,在数百名缇骑齐声大喝拿去的时候,人头落地。

    在需要杀人的时候,朱翊钧从不珍惜自己的名声,被骂暴君,好过新政夭折。

    这数百颗人头落地,代表着皇帝推动新政的巨大决心,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

    而大明佥都御史王谦、四川巡抚王廷瞻的奏疏,让朱翊钧长长的松了口气,纹丝不动的四川清丈,终于开始了推进,而寒冷的冬风,不能阻碍清丈的脚步,这清丈的第一站,便是蜀王府。

    王廷瞻在走进蜀王府的时候,才发现,这蜀王府远不如传闻中那么豪奢,甚至有不少宫殿因为年久失修全都倒塌,甚至显得破败不堪,嘉靖三十一年,嘉靖皇帝停了藩王府的修缮宫殿费用,理由是打仗,自此以后藩王府就没有了专项修缮费用。

    蜀王府名下田亩超过了三万顷,蜀王府的日子,其实过得不算太差,但决计和三万顷田,三百万亩地不匹配。

    四川清丈的进程,也带动了河南、陕西的清丈,尤其是河南,河南多王府。陛下这一查到底,坚决执行新政,丝毫不顾及亲亲之谊的做法,让各地王府只能捏着鼻子,将挂靠在王府名下的田亩还给遮奢户们。

    王府是世袭官的一部分,他们其实不怕当地的遮奢户的报复,大不了把城门一关过自己的日子,但他们非常害怕皇帝的怒火。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布延来到了通和宫朝见天子,感谢大明皇帝圣恩。

    土蛮汗在万历七年六月被册封为了怀义王,而布延就成为了怀义王世子,在三娘子离京之后,王世子也送别了车队,他不会亲自带领前商队前往塞外,而是留在了大明。

    自从土蛮汗封王之后,布延就再也没有回过草原,他是质子。

    这次布延面圣,是为了讨论明年春天土蛮汗入京朝贡的诸多事宜,或者说确定大明皇帝肯收留土蛮汗这一个事实。

    “免礼。”朱翊钧摆了摆手,写完了一封奏疏的朱批,才示意布延坐下说话。

    “倒是有趣,图们为什么突然想通了呢?”朱翊钧看着布延好奇的问道,说是入京朝贡,其实是投降,彻彻底底的投降,朱翊钧喜欢站在实力的基础上说实话,没有绕弯子。

    “父亲其实尽力了。”布延真的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回答。

    土蛮汗作为蒙古的宗主大汗,甚至对蒙兀儿国具有法理宣称,但这个宗主大汗的实力,和俺答汗相比,委实有些孱弱,从隆庆元年起,和大明也打了十四年了,该结束了,重振黄金血脉荣光的理想,终究败给了现实。

    土蛮汗真的真的尽力了,但他碰到了李成梁、戚继光、张居正,还有这个勤勉的陛下,大明实力越来越强,草原人的固定技能西征,在打不过中原的时候,去欺负西域,土蛮汗也做不到,因为西边还堵着一个俺答汗,大明边军甚至有了进攻能力。

    到了这一步,已经穷途末路。

    布延俯首说道:“陛下,反正草原的叛徒也不是从我的父亲开始的,而是俺答汗,他作为黄金家族的一员,首先背叛了草原。”

    “啊?这…也是。”朱翊钧听闻也是一愣,笑了笑,面色古怪至极,感情土蛮汗不遗余力的宣传俺答汗是草原叛徒,还有这个目的,反正历史的罪人不是他图们,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第一个投靠大明的是俺答汗,他才是罪人!

    “陛下,胡中生齿浩繁,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乏,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劫掠不得,唯有西征,西征不得,便只能依附了,前有匈奴归顺,后有鲜卑汉化,再有突厥依附,俺答汗还能往西跑,父亲实在是无处可去了。”布延把投降的原因说的很明白,什么都要依靠大明的生产,尤其是必须的盐和铁。

    “大明愿意接受你父亲的朝贡,明日起礼部鸿胪寺会跟你详细商议此事,不必过分担心你父子的性命。”朱翊钧给布延吃了颗定心丸,宗主大汗的进京朝贡,并且永留大明,朱翊钧不会伤他性命。

    这不是朱翊钧个人的抉择,而是廷议的结果。

    穷寇莫追,困兽犹斗,毕竟是宗主大汗,烂船还有三千钉,大明要完全消灭土蛮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接受土蛮的投降,无疑是一个更加简单的方式,而后便是对顽固派进行清理,消灭最后的抵抗意志了。

    这其实也是朝廷为何不对各大王府逼迫过甚的原因,把一个王府逼到破产的地步,林林总总连一百万银子都筹措不到,但一个王府造反,至少需要五百万以上的白银去平叛,建文君朱允炆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过分逼迫的严重后果。

    河南的问题,难就难在了这里,不是士大夫口中的亲亲之谊,而是成本和收益之间的问题。

    河南的藩王能够主动将诡寄名下的田亩清退,这个做法,让朱翊钧很高兴,他们如果继续冥顽不灵,朱翊钧也只能重拳出击了。

    布延突然站了起来,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的大声说道:“请陛下赐姓,以繁衍后嗣。”

    这是必然要走的流程,改汉姓。

    大明有大量的鞑官,都需要改为汉姓,比如恭顺伯吴允城,就是鞑靼人,洪武年间携五千户归附大明,赐姓吴;比如后军都督佥事、凉州卫指挥柴秉诚,也是鞑靼人,他死后,他儿子嗣位,他儿子名叫柴铁柱,此世系一直到大明亡国;

    很多人将鞑官误解为达官贵人的达,但其实达官贵人的达是发达的达。

    请大明赐姓,这支嫡系的血脉才能真正的繁衍下去,到了大明还姓孛儿只斤,那绝嗣就是唯一结果,改了汉姓,其实就没什么人关注了。

    尚久的尚本身就是汉姓,而足利义昭其实姓源,勉强算是个汉姓,因为此时的倭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都是汉文化,连年号都是如此。

    “就赐包姓吧。”朱翊钧思索了片刻,从礼部奏来的姓氏中挑选了一个。

    他本来想给孛儿只斤家族一个很正式的姓氏刘,这也不是无的放矢,谁让成吉思汗铁木真,真的是老刘家的血统呢,但最后朱翊钧也没那么做,金刀之谶,可是中原延绵了一千多年的预言。

    “谢陛下隆恩。”布延再次叩拜谢恩。

    金刀之谶,就是有预言说:刘姓天子必然拯救天下危亡,如果刘备的季汉真的成功,老刘家真的有可能成为世袭天子了,历代皇帝对这个金刀之谶,都忌讳莫深,大明也是如此,宫里一把用金子做的刀都没有。

    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本名叫杨钊,就因为一个立刀旁,险些没能做成宰相,主动改名国忠,就是怕皇帝看到立刀旁,想起这个预言。

    布延走后,朱翊钧看着手里的一卷书,这是他想到的一个办法,河南清丈问题,朱翊钧其实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办法,但他还没有出手,河南藩王先怂了,实在是让朱翊钧有些遗憾。

    这是朱翊钧为藩王们准备的大礼。

    朱翊钧打算将藩王全部请到南京去,共襄大明再次伟大的盛举,将藩禁进行到底。

    以祭祀孝陵为由,召集各地藩王携家带口入京,共祭祖宗,这是祖宗成法,在建文年间、永乐初年,各地藩王都要到孝陵祭拜。

    因为受制于朱元璋遗旨,各地藩王三年内不得入南京祭拜,但各地藩王的子嗣,必须在南京孝陵守孝,为了让朱允炆坐稳皇位,朱元璋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都在孝陵待了很长时间。

    这些藩王来到了南京,祭拜之后,来了就回不去了,朱翊钧打算把他们全都关到凤阳高墙里,养猪嘛,散养是养,集中养殖也是养。

    集中养猪法,朱翊钧正打算在四川戥头案落下帷幕,河南成为了清丈唯一的老大难时,再进行发难,为了这事,朱翊钧还和万士和商量了许久,万士和提供祖宗成法,朱翊钧负责实施。

    而且这些藩王散在大明各地也不是人人都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哪怕是蜀王郑王之流的亲王,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大明朝廷屡次降低宗藩的俸禄,生活已经非常困难了。

    但藩王们也不傻,现在的皇帝,已经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大明宗藩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来的作用,逐渐成为了大明的顽疾之一,皇帝要清丈,藩王们还坚持田亩诡寄在自己王府名下,那是招祸。

    朱翊钧这一手集中养猪法,到底是停留在了设想之中。

    随着朱翊钧逐渐长大,他现在倒是希望出一个藩王造反,好武力镇压,昭告天下。

    大明现在的剑,何等锋利。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