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
    主要是进攻方向,他带领的振武团营,攻伐的是胜州方向,全是黄土的地方,没有多少匪患,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势力,几乎都是传檄而定,军功上倒是和耀武团营、奋武团营是一样的,但没打多少仗,却领一样的赏赐,多少有点躺赢的感觉,怕其他步营、骑营有意见。

    “三边迁绥远军屯卫所子粒粮尽数诏免,永不加征。”朱翊钧看向了曾省吾,说起了一个税收的减免政策。

    兖州孔府三番五次的不遵朝廷号令,反反复复终于是惹恼了朱翊钧,把凌云翼请到了山东。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万士和,都有点嫌弃,你这大宗伯,到底准备了多少套词,张口就来?也太熟练了吧。

    谁敢欺负王皇后?!你皇帝去太傅家里蹭饭都要带着的王皇后!

    殷正茂带着张元勋、邓子龙讨伐吕宋殖民者的原因,不仅仅是林阿凤这些海寇的归降,还有打完仗的三千客兵,无法妥善安置,客兵的招募由来已久,嘉靖年间为了应对倭患和虏祸,在军屯卫所,九边边军无力征伐的情况下,使用的办法。

    营造有的时候也是打仗,这个过程中也要清理匪患,有的不长眼的匪患也会撞到工兵团营的手中。

    皇帝用印之后,曾省吾拿出一本奏疏,看了看张居正,在张居正没有反对的时候,开口说道:“不知道诸位还记得万历初年,关于客兵安置的问题吗?现在作为大司马,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各位,客兵安置的困局,已经彻底解决了。”

    太后下懿旨给皇帝后宫加人,陛下也答应了,可是军兵在前线卖命,陛下后方纳妃嫔这怎么听都不好听,这事拖了快一年了,京营不回来,陛下不纳妃嫔,礼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无毒不丈夫,不是度量的度,是狠毒的毒。[注1]

    一时间,好杀人的恶名,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没人会跟徐渭和他们带领的牙兵谈原谅,因为这是血仇。

    罗应和一扶额,这个徐渭是真的有点疯。

    但当初新京营初建只有一万人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京营三大团营为一个整体,任务有难有易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军功均分,京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京营的军纪严明,最重要的是皇帝的额外封赏格外恩厚。

    天恩浩荡说的是十万斤火药,硬仗都已经打完了,皇帝又发了十万斤的火药,前线真的够用,火药囤积在五原府,可以用于开矿,值得注意的是,潘季驯领便宜行事圣旨,并不打算和戚继光在绥远见面。

    凌云翼这两年收起了杀心,好杀人的名头就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罗应和想了想被俘虏和一起上天,选择了后者。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边方地区的产粮真的很少,人少地少,皇帝再取粮食,卫所逃卒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

    长崎总督府织田信长有信心赢,可长崎总督府背后的大明呢?还有织田信长他的那些敌人呢?

    毛利辉元,长宗我部元亲、上杉景胜、北条氏直,当织田信长彻底开罪大明,并且大明拥有庞大水师的时候,这四家会如何选择呢?

    应对这四家已经是很艰难的事儿了,再加上一个大明,织田信长必须要考虑,他的军事天赋能不能让他打赢接来的硬仗。

    戚继光回京的消息,让廷臣们由衷的松了口气,京营不在京的这段时间,缺少了许多的安全感,最高兴的是礼部。

    这么多宝钞,织田信长那点大判货币,拿什么跟长崎总督府斗?

    张居正拿出本奏疏来,笑着说道:“戚帅在五原府发来奏疏,说:仰仗天威,荡平贼虏,敬陈善后事宜,计安边塞,以备采择选用,择期班师回京,敬谢天恩浩荡。”

    织田信长若是不肯认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把长崎总督府攻灭是唯一的选择。

    连汉宣帝刚从民间回到宫中,都能用故剑情深来立自己的心爱的人为皇后。

    徐渭眉头一挑笑着说道:“那岂不是正好?他最好打过来,然后把我们都给杀了,到那时候,朝堂上再反对灭倭之人,都得闭嘴了,进攻如同水到渠成一样的合理。”

    可是更多的宝钞涌入了,这就是刻意的激化矛盾,局面立刻变得危险了起来。

    “陛下,太后懿旨遴选两名妃嫔入宫的事儿,都拖了一年半了,是不是可以进行了?”万士和一听戚继光班师,立刻说道。

    想到死后还要被人如此编排,罗应和突然觉得上天是个不错的死法。

    所以能用手段对下朘剥的时候,倭国的大名们绝对不会心软,而高达三成的铸币税,大名们只会想尽一切办法的使用,并且和织田信长这个大魔王对抗。

    子粒粮是真正的皇粮,国帑内帑分家的时候,子粒粮归了内帑,就是九边军屯卫所需要给皇帝交的粮食,朱翊钧减免,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最终如此决定。

    孙克毅也不是一开始就疯的,他哥哥被徐阶弄断了腿,他们孙家一落千丈,百般周转没人帮衬,才疯的,徐阶死后,孙克毅大仇得报,就剩下了倭患的仇还没报。

    之所以变得危险,这里面的原因不复杂。

    客兵安置问题,不是曾省吾突然提起,朝廷明公们都已经忘了,还有这一茬。

    七百四十三人,被潘季驯插上了亡命牌,开始游街,当着所有俘虏的面前,全部枭首。

    为了刺激织田信长用更加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孙克毅连夜派了快船前往了倭国的京都,告诉织田信长,大明到了万万贯宝钞,欲换从速。

    大明人数最多的客兵就是京营十万锐卒,九万水师,共计十九万人,京营和水师的退役制度已经极为完善,其次就是辽东李成梁手下的客兵,在册三千客兵,再加上李成梁的家丁,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再其次就是山东巡抚凌云翼手中的三千客兵,那是皇帝为了让凌云翼对付兖州孔府招募,现在这支客兵在山东剿响马。

    朱翊钧嘴角抽动了下,开口说道:“咳咳,大宗伯,日后不必如此浮夸。”

    景泰二年十一月,景皇帝朱祁钰下旨辽东诸卫并东宁六卫子粒粮免半,次年三月,再下旨全免,并永不加征。

    “不急,凯旋之后再议,后宫那么多人,乱糟糟的,都觊觎皇后之位,丫头性格温和,恐怕吃亏。”朱翊钧对纳妃嫔这件事还是略显抵触,王皇后都生了俩了,朱翊钧已经有二子二女了,还要加人。

    戚继光带领的南兵军纪严明,他最讨厌的就是战场抢人头、抢军功贻误战机。

    工兵团营中择优遴选为京营锐卒,在京营退役后,再回到工兵团营领工兵完成营造,这就是大明当下的螺旋门,它有很多弊端,但这些弊端远小于直接解散。

    万历二十三年,第二次万历朝鲜抗倭战争中,胡怀德率领三千南兵入朝抗倭,入朝后,连盟誓用的牛羊都是买来的,而不是抢。

    整个过程,突出了一个心狠手辣,阴险狡诈。

    “先征召一下,不够就兼任,总归是有人愿意前往的。”张居正写好了浮票,送到了御前,请皇帝陛下用印,在三级学堂建立,委培有成效之前,这是个长期的矛盾,大明需要更多的循吏。

    绥远的确远,胡汉杂居,确实比较危险,有抵触情绪也正常,但是辽东都经营多少年了,又不是让人去吉林当官,就这估计愿意前往的也不多,王崇古自认为自己是僭越佞臣,但也好过贱儒。

    四月,夏天悄然而至,又到了最适合前往倭国的信风季,密州远洋商行的船队出发前往了长崎总督府,水程只有三天,得益于堪舆图、舟师、星图、针图的发展,这段水程的日程大大缩减,而且到济州岛还有海防巡检司为向导,过程十分的顺利。

    这又是一次先斩后奏,不过朱翊钧仍然没有介意绥远总督潘季驯的暴戾,甚至没有计较先斩后奏,一定是矛盾激化到了必须要马上杀人才能安定,潘季驯才会这么先斩后奏。

    大明京营、水师这些主要是从官厂工匠窑民中遴选,在退役之后,在官厂的法例办做厂卫,也可以安排到各县做县尉、捕快、班头,现在又多了一个去处,工兵团营继续领着工兵,不过从打仗,改为了营造。

    潘季驯又在杀人,这都是今年的第二次了。

    徐渭、孙克毅、罗应和都算不上什么好人,他们请陛下送宝钞过来那一天,就知道宝钞对倭国的可怕危害。

    “我们多了一千五百客兵,再加上总督府的牙兵,织田信长未必是我们的对手。”罗应和觉得织田信长打过来,也赢不了,这一千五百客兵,可谓是及时雨。

    这就是兵部说彻底解决的原因,工兵团营还在扩大,即便是不需要大规模的营造,也可以安置在边方成为军屯卫所戍边镇守,边方的确苦,但工兵团营绝不是草芥,甚至不是牛马,而是人,是有田亩的有产良家子。

    织田信长是雄主,这一点徐渭他们也都认可,织田信长就是看清楚了宝钞的可怕危害,才铸造金银铜钱,来应对这次的危机。

    李妃和刘妃也都有了身孕,陛下身边伺候的只有王皇后、周妃、冉妃了。

    景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正统十四年明英宗被俘后,辽东地面的女真虏酋李满住、董山等人,见大明如此不堪一击,开始不断扰边。

    孙克毅颇为认同的说道:“就是,让他来,谁怂谁是海王八!”

    这个恐怖的税率由岛原藩松仓氏创下,而被大明水师总兵陈璘打穿的岛津家是八公二民,四民六公是北条家称霸关东的关键仁政。

    不能兑现的宝钞,在倭国大量泛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倭国彻底变成人间炼狱,这是织田信长布武天下的目标,一统倭国,结束战国,让倭人喘一口气。

    皇帝陛下给侯于赵那么多的恩荣,还给升官,甚至连睡觉都让睡饱,不是没有理由的。

    “他快点来吧!”

    相比较绥远,辽东要好上太多了。

    之所以要这么做,实在是宝钞太多太多了。

    罗应和放下了手,面露绝望,孙克毅也是个疯子。

    曾省吾详细介绍了客兵安置办法,其实就是螺旋门。从何处来,回何处去的螺旋门。

    而且要快,因为已经尝到了甜味的大名们,收到消息后一定会蜂拥而至兑换宝钞。

    织田信长既然要做天下人,就要为倭国的万民做主,面对大明的盘剥,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