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九十章 坑了他张居正,张居正还要说谢谢
    骆思恭这个人,只听皇帝的话。

    “陛下,为人臣子,最怕的就是揣测错了圣意,有陛下授意,自然无所畏惧。”

    这还是张居正、王崇古在,否则还要去掉两个菜,这就是被黎牙实写到游记里的事实,大明的皇帝陛下犹如苦行僧一样,看得见的地方如此,看不见的也是如此。

    “陛下以为呢?”王崇古详细细致的阐述了自己的关于密疏的思考,试探的问道。

    好人是活不长的,好人是当不了皇帝的。

    “王次辅真的是,经验丰富啊!”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心中没由来的有了杀意。

    虽然黑料是王谦提供的,但王谦真的不能做这些事儿。

    这是张居正添加的密疏使用办法,皇帝是个人,他不是神,非要神话皇帝,那就是要把皇帝供奉在九天之上,僭越主上威福之权。

    有密疏制建立,那这句就不成立了,因为苍生泪君王一定会知晓。

    “空饷,各府州县的六房书吏、提学司等等,干活的就那几个人,其余人都是俸禄养闲,以蒲城为例,咱们老家的六房,一共一百四十员领俸禄,坐班的吏员就十七人,这十七个吏员看别人不点卯也能领俸,是如何感想?”

    “那我就不多留了,奏疏就留给元辅了。”王崇古没有解释,站起身来,选择了离开。

    “陛下,天子听政,是以事行而不悖。”王崇古面色凝重的说道,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圣眷这玩意儿,真的是太好用了!之前王崇古被骂成了什么样?陛下一出手,王崇古被攻讦的声势,立刻就消停了。

    王谦低声说道:“我们让江陵公搞吏治啊,他天天给咱下套,咱们也给他下个套,爹,江陵公就是明知道是个套,他也会往里面钻的,杨太宰那时候不是说了吗?江陵公啊,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大明当下统计还把战座船统计在内,规模都不如永乐十八年。

    王崇古这种臣子,用就得小心、警惕的用,不能一刻放松,但凡是放纵,就会招致灾祸,对王崇古也是坏事,他就不是青史留芳,而是遗臭万年了。

    揣测圣意,可能是臣子这辈子最大的心病,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猜来猜去,最后猜错,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了这绝不公开的密疏,下情上达,就不再是阻碍了。

    王崇古的制度设计里,在设计之初,只有各地巡抚、和钦定忠君体国之辈,例如侯于赵、周良寅这类人,才有资格上密疏,密匣和密疏上的火漆必须完好,否则对下追责,密疏直入御前,而不是过通政司和文渊阁。

    密疏这玩意儿,是大道之行的张居正能想到的?!

    “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凡有密疏,密之一字,最为切要,故此以火漆专封,以塘报送抵入京,直送御前。”王崇古详细解释了下密疏这个法子。

    要是闹到‘掐专线’的地步,地方巡抚、知府就该担心自己的脑袋了,明确规定了密疏的范围,还要请安用这个渠道,那就别怪皇帝不客气了。

    “书信和密疏亦有不同。”王崇古详细解释这其中的分别,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密疏,独立于流程之外,皇帝和地方巡抚封疆大吏的沟通渠道,它比私人信件更加正式,而且具有一定的行政效力,内容不是沟通感情,而是沟通国事。

    “王次辅,你给我交给实底儿,这密疏的法子,你是不是还在用来沟通晋人?”张居正左右看了看,将王崇古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道:“可别说我张居正翻脸不认人,我这是在救你。”

    朱翊钧赶忙解释道:“啊,就是说点京师的事儿,怕戚帅担心老家,就絮絮叨叨,朕绝没有指挥过前线作战,驻扎何处,如何攻打之类的,朕不通军务,戚帅在前线的胜利,都是京营锐卒勇武,戚帅指挥有方。”

    “先生,该休息了。”游七将石灰喷灯拧暗了一些,略带几分心虚的说道,他一个大管家管到了先生的头上。

    “还有就是有些个衙门,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已经设立多年,唯一的作用就是养闲人的。”

    王崇古不方便把手伸的太远,圣眷和功劳的确有王崇古的。

    当下这点振武,连穷兵黩武的门槛都没看见呢,京营编制从永乐到嘉靖年间额定20万众,现在只有十万人,剩下的额员都给了水师,算是海陆并重这个国策的体现,可在永乐年间,水师是单独的编制。

    永乐十八年,大明水师的总规模等于十个费利佩二世的无敌舰队,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400艘大船和400艘遮洋船,四百料的战座船甚至都不在统计范围内,水师军兵超过了二十万人。

    还没到午饭时候,皇帝就把张居正和王崇古给召到了通和宫御书房,同时也让张宏多备了碗筷。

    “过誉了,过誉了!”王崇古本来还打算不说话装高手,装装样子,结果一句经邦济国,王崇古的涵养功夫直接就破功了,赶忙谦虚的回答着,丝毫没有刚进门那股子桀骜不驯的样子了。

    斗不过就加入,这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儿,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朱翊钧忽然想起了那句诗: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陛下有些话在圣旨里不方便说,有的时候也有不能定夺的事儿,一个政令适不适合地方,应该如何定夺?就需要在密疏之中,往来斟酌商议,将密疏本来告密的功能,扩大到君臣讨论政事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大决策,征询地方巡抚意见。

    “这些个手段,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劲儿。”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的原本,和张居正的抄本,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张居正结合自己的吏治经验,补充了一些细节,主干还是王崇古的思路。

    “那么,九边总兵,是不是理当有此权柄呢?”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平静的问道。

    不要对好人要求太高,对坏人又过分的宽容。

    “原本在哪儿?”朱翊钧首先问原本,就是王崇古写的那本,他要确定整本奏疏是张居正的意思,还是王崇古的意思,没别的,就是想看看王崇古是不是真的忠君体国。

    “不,我不下套,我直接去找他!”王崇古站起来,对着王谦说道:“你啊,还是有点用的,张居正这种人,根本不必下套,直接把奏疏给他就行了。”

    大明总兵为非作歹的不少,可大明总兵为国死难,战死沙场的也不少,这是个对立而统一的集合,不能管中窥豹,以偏概全。

    菜谱是皇后定的,都会定时换,也不固定,但都是皇帝爱吃的。

    考成法,不是吏治上的灵丹妙药,一吃就好,百试百灵,有些顽疾,也是无法根除,但王崇古还是要说,这已经是独一份的,有得用就是极好的了。

    节省是一种美德,朱翊钧吃的这种光饼,前线军兵吃一个,就能顶半天饥,这要是掉队,或者被围困,有四五个,就足以脱险了。

    “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国朝庶务殷繁,亦有不便宣露于众者,陛下有旨,一切密谕,非奉旨通知,不许转告一人,言不过六耳,若要下章文渊阁、六部知晓,必删朱批和奏者姓名,臣僚之间不得互相探闻,不得引用、不得刊刻,转告者不得再奏,刊印泄密者斩。”王崇古详细的解释了下密疏的制度设计。

    刚消停两天,又得挨骂,这谁受得了?

    “说得更明白点,若非陛下如日立于中天,这等密疏则是天下之祸,这是个工具,就像农户手中的锄头一样,能耕地,亦能争凶斗狠,这个密疏,要看陛下怎么用了。”王崇古直接把话挑明了说,这种阴谋诡计,还是说明白说清楚的好。

    即便是反贼手段,张居正也能找到其中的大道之行,甚至时间长了,密疏的主要功能,会变成征询意见的专用渠道。

    王崇古真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事儿,他也是今天才知道陛下吃几碗饭的。

    这一套办法,既要从下而上的保密,也要从上而下的保密,陛下这里的保密工作是要做好的,原则就是能不公开就不公开,必须公开,则涂黑朱批和姓名后,由司礼监禀笔太监誊抄下章。

    但大明对于皇帝剑指是没有抵触情绪的,皇帝还是需要定下总目标的,黎牙实在游记里曾经断言,陛下若是剑指托莱多、马德里,圣堂武士和平波武士,一定会踏平剑指之处,哪怕远在泰西。

    王崇古感觉自己脖后一凉,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脑门,打了个哆嗦,但看着陛下那阳光灿烂的笑容,又觉得自己大抵是受凉了,才打了冷颤。

    游七抓着石灰喷灯说道:“先生,有旨意。”

    “不用不用,都是为陛下办事,为国朝振奋,太傅留步,留步。”王崇古完全没有料到张居正会如此隆重。

    王崇古笑着摇头说道:“不会的,他非但不会贪功,反而会详细记下来,该咱们的圣眷一点都不会少。”

    “陛下说了,先生要是熬夜,就拿我是问。”

    王崇古赶忙说道:“理所当然,京营、水师、九边的总兵参将,理当有密匣密疏印绶,用的就是塘报的驿传,臣在奏疏里专门写了武将更当密疏,以防兴文匽武之恶风!”

    朱翊钧又问道:“那要是诬陷呢?比如辽东巡抚侯于赵,诬陷宁远侯李成梁造反,借密疏之制,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兴文匽武呢?”

    他上这封奏疏是为了获得圣眷,不是为了找死,在陛下这里鼓噪兴文匽武,那不是胡闹吗?只有文官可以密疏,武官却不能,那不是让文官可劲的胡编乱造吗?

    王崇古赶忙说道:“陛下,密疏最重要的便是这个密字,君密,臣亦密,巡抚拿着密疏朱批,是有了圣意,可以请圣旨了,不是说得了圣意就可以直接实行了,那不是乱套了吗?”

    “好啊!好!”张居正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将奏疏收到了袖子里说道:“王次辅果然是经邦济国之贤才也!”

    皇帝给游七弄了个考成,分为了运动、饮食、起居、卫生等多个方面,做好了有奖,做差了挨罚,奖励极其丰厚,惩罚极其严重,还有一个人叫骆思恭,是全楚会馆的铁林军勋卫,也负责第二份记录。

    王崇古脚步一停,还真是王谦说的这样,坑了张居正一把,张居正还得谢谢他王崇古。

    “咱大明大县的三班有五千,小县的三班养三千的衙役,不养这么多收不上来税,养这么多,地方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考成法,解决不了这個问题。”

    “就像是朕给戚帅写信?”朱翊钧忽然找到了对应的例子。

    “姑息裙带,谭纶当初骂我,连家里的狗都要领到京营吃皇粮,他骂的对也不对,的确当初那封名单,全都是晋人,可也不都是无能之辈,马芳、马芳的儿子,还有麻贵、麻锦,还都是可用之才,但他骂的也对,全都是姑息裙带,考成法可破姑息,这个自然不必多说。”

    “权盛者摧,功高者隳,谁能躲得过去呢?”王崇古觉得自己重来一次,估计还是会那么做,人生看似处处都是选择,其实哪有那么多的选择,再来一次也改变不了什么。

    王崇古很羡慕张居正,在陛下庇佑之下,他可以躲过权盛者摧,功高者隳的梦魇。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