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十六章 动荡的世界
    弗兰茨倒是觉得十分正常,毕竟波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由来已久,有点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

    波兰贵族来源于北欧的征服者,而平民则是当地的斯拉夫人。虽然这已经是17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但是依然有很多贵族盯着这件事情不放。

    曾经平独镇露对抗奥斯曼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就是因此衰落的,波兰不止有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还有贵族和贵族之间的矛盾,那就是选王制度和绝对平等原则。

    奥地利与克拉科夫自由市的谈判也终于尘埃落定,一条从利沃夫到克拉科夫的铁路将会在两年之内建成。

    谈判之所以能成功,是克拉科夫中鹅卵石贵族的努力。波兰贵族分为七个等级:大贵族(农奴过万)、中级贵族(农奴500人以上)、佃户贵族、小户贵族、堡内贵族、乌合贵族、鹅卵石贵族(城市贵族,从事工商业)。

    过去让人最为不齿的第七等级,鹅卵石贵族却成为了此时克拉科夫中最有权势的一批人。

    他们的经济来源于贸易,自然不会放过和奥地利扩大贸易的机会,而且搭上了奥地利这条线,就等于同时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和亚平宁关税同盟。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克拉科夫是波兰曾经最繁华的城市,但此时一条铁路却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

    如果能扩大和奥地利的贸易,那么它就能继续昔日的繁荣,但拒绝了就将成为无根之树,早晚都脱离不了枯萎的命运。

    只不过当铁路建成之后,克拉科夫自由市也将不再自由,而是受奥地利控制的一颗棋子。

    这自然会引起一部分贵族的不满,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说服”了,要么用道理,要么用物理。

    至于想阻止这一切发生的波兰复国军和波兰民盟成员,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淹死在维斯瓦河里。

    普鲁士,西里西亚。

    作为普鲁士的纺织业中心,腓特烈大帝最宝贵的遗物,曾经对霍亨索伦的家族最忠实的省份。

    此时的西里西亚拥有普鲁士50%的纺织工业,同时也是对于税收贡献最多的省份,包买制度已经在此执行了接近一个世纪。

    (普鲁士1740年从奥地利手中夺走西里西亚,此时正好是1840年。)

    包买制度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商人将纱交给织布工,而织布工则在家中生产预定的衣物。村舍工人根据织品的质量领薪,织品在漂白与修整后由商人售往国内外市场,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一直支撑着普鲁士的经济。

    然而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的纺织品市场就一直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双重冲击。大量廉价的纺织品充斥着普鲁士的市场,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是西里西亚这个纺织业中心。

    之后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然而奥地利的加入,彻底打破了西里西亚人的幻想。

    奥地利的商品通过萨克森疯狂涌入普鲁士,同时萨克森也是纺织业大国,再加上美国人的棉花断供,更是让其苦不堪言。

    不过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原材料,没有市场份额,而是普鲁士政府要求的赋税并没有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