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424 院士为说客
    倘若搞钱搞成了一棵大树,给同类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遮风挡雨,那有时候基层科研狗,其实巴不得此类大佬多给自己搞点钱。

    希望大佬自己搞点钱,缘由就在于大佬自己有钱的话,实验经费会更加灵活,不至于每次为了点小钱就去跟管理办公室犬吠。

    十年后诸多小研究生之间无聊又现实的一个话题,就是有没有跟对“老板”,跟对了顺风顺水,跟错了延迟毕业……甚至毕不了业。

    杨院士带来的几个博士也是手头有项目的,杂七杂八的都有,虽然他是弹道学,但是不卖硬件卖软件也是可以的。

    当然卖弹道学相关的软件肯定不行,这够他枪毙十好几回的,不过他带的博士里面,并非全都是弹道学,也有控制系统方面的,无人潜艇、水下机器人、无人机、高空飞艇等等,总之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多少总有。

    张浩南对别的不感兴趣,但是无人机很有兴趣。

    “杨老,您是说这位学哥是做无人机的?”

    “他研究生是做飞行控制软件的,然后有个两个项目二合一,打击系统和侦查系统要一起弄,就调来建康理工了。原先是建康航空航天的研究生。”

    “不会有什么泄密问题吧?”

    “这个不会有,有条例在,也会审核。怎么?你真有项目?”

    “还真有。”

    倒也不是吹牛,张浩南解释道,“我去年其实承包了一些耕地的,夏粮赚了一点,但也就是以量取胜。想要赚得更多,就得承包更多的耕地。要是多承包的话,打农药很费人工,开销不小。”

    “跟无人机有关?”

    “我寻思着,是不是可以设计一款大一点的无人机,上面能装百十来斤药水,这样无人机打农药,应该会更省钱。几千亩地的话,用农药喷洒机就已经比人力省钱了,无人机应该会更省钱吧?”

    “但是空域使用要空军审批。”

    “航模,我要的是航模,不是无人机,有人操控的。”

    “……”

    张老板头脑很灵敏,反应很快,“我要的航模就是个头稍微大一点,功能比小型机要多一点,载弹量……载药量也要稍微可观一点,这样应该能省不少钱吧?”

    “您说的是斯科特电子旗下的维拉科技吧?应该是两年前的一个技术应用,是旋翼机形式。不过应该是为了测绘,倒不是说打农药。现在农业上还是低速螺旋桨飞机更省钱一些。”

    “两江省要请农药喷洒机,需要提前打申请,麻烦得很。有些飞机还得从东北出发,飞几个省过来喷农药,实在是没这个必要。”

    其实盐渎和广陵也都有飞机,可惜用不上,因为张浩南现在一两千亩的地,实在是太少了一些。

    所以要是能有大一点的无人机或者遥控飞机,怎么地也能一劳永逸,往后无人机下面挂一排喷嘴,一亩滋一下,估计也就十几秒钟,撑死一分钟。

    换成一个人来打农药,你就是带马达的农药喷壶,也不可能分分钟喷好。

    一年两年可能是亏的,但这玩意儿只要自己能搞个一批生产,十年二十年就是赚的。

    长远来看,种得地越多,那省的钱也就会越多。

    一进一出,同样都是种粮大户,张浩南利润起码多出十到二十个点出来。

    放现在的水平来看,那怎么着也是十万二十万的量。

    给大小老婆一人一个镯子可能还剩不少伙食费出来。

    “这市场前景……大吗?”

    杨院士知道这位两江工业的同道晚辈号称“散财童子”,听说只要他过手的项目,就没有不赚钱的。

    赚一百万都算是亏本。

    “应该挺大的吧?万一以后农民种地喷农药都用无人机呢?”

    “……”

    “实在是不行呢,我就专门成立个农用飞行器公司,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嘛,愿意技术转让就转让,愿意售出就售出,愿意合股就合股,价钱好说的。”

    “……”

    这下让杨院士纠结了,总感觉都不错又都有可能少赚的样子。

    但是听张浩南说得这么诚恳,又心里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同道晚辈这么客气了,自己何必小家子气。

    倒是陪坐的博士在嗦完一口金丝虾球之后,吃着黄鱼羹眼睛放光:“有个三四十万,我看就差不多了。”

    “咳嗯。”

    杨院士轻咳一声,瞥了一眼这倒霉孩子,寻思着你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读博读得这么沉不住气?

    眼前这位请客吃饭的,可是活体财神爷,你开口就为了三四十万,胃口也太小了一些。

    想想看那位岭南靓仔叶国栋吧,人家现在年薪都有二十万,格局打开啊徒儿们。

    张浩南见状也是笑了,他先是让服务员多准备几份吃得爽的好菜,然后才跟杨院士说了一下自己这边的需求,基本上就是农药喷洒这个项目。

    当然如果出国的话,可能就要有测绘需求,这个如何加装设备,那就要看能不能给飞行器留有改装设计冗余,或者说直接就是模块化。

    总之不会是一锤子买卖,因为阿列克谢跟他说过,帕夫洛夫家族上头还有更大的寡头,在可萨斯坦搞了不少地种大豆,张浩南跟帕夫洛夫家族十二月份就会谈判一个合资公司,要不要引入各自的国资,那还要看情况。

    可萨斯坦官方很好搞定的,给钱到位,绿灯常亮。

    麻烦的是民间,阿里克谢希望张浩南成立一两家NGO,也算是可萨斯坦的一种“传统”。

    毕竟,可萨斯坦这光景夸张到什么地步呢?

    街上遇到六个人,其中就有一个是国外NGO的成员。

    张老板多少也得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在其市场中行走。

    环保组织、动保组织、地球保卫组织、传统文化保护组织、中亚一体化组织、西里尔文字捍卫组织、历史组织……

    地球上各种奇怪的NGO,甚至是纯粹的邪教发展组织,都能在这儿找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但只要搞定了,有人拿了自己的钱,民间的事情就好说了,比如说女权组织,搞个活动在广场上集体露个奶,只要肯加钱,那都不是事儿。

    连露个奶都可以做了,何况种大豆?

    那既然种大豆不是问题,剩下的可不就是怎么提高产量么。

    所以张浩南提到出国,还真不是扯淡,是真的很有可能。

    最多十几个月的事情。

    这么一聊,杨院士顿时来了兴趣,不过掐指一算,感觉也卖不出去几架飞行器,所以还得是卖技术来钱更多更快一些。

    张浩南对更广阔的无人机民用市场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撒农药方便快捷,钱不钱的其实无所谓,真要是想快速搂钱,直接“沙城食品”弄个马甲上市一通乱嘎就是。

    而且“紫金科技”也能上市,估计嘎起来更加快捷,毕竟这玩意儿是高科技,电动噶韭菜肯定是要效率更高。

    “那要不早点签个意向?”

    杨院士寻思着不能拖,夜长梦多啊。

    这京城……还有京城航空航天呢,万一走漏风声,鬼知道会不会有人捷足先登。

    从张浩南的态度来看,出价三四十万应该是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都可以,回建康还是在京城这里,无所谓的。都是自己人,我出价绝对有诚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张老板说着开了椰汁给旁边宝宝椅上的女儿满上一杯,两人干杯之后,这才跟杨院士几人也举了一下杯。

    “我看不如就在京城,过个几天,等你忙完了,就先签个意向,我也顺便去国防科工那里报个到,到时候审查过了,回建康就早点开始投入研发工作。”

    “行,我都可以的。”

    几个博士一听,顿时感觉嘴里的龙虾肉更香了,然后纷纷聊起了别的项目,其中包括中程弹道导弹,奈何张老板公司太小,要这玩意儿没用,于是作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