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121章齐老把画藏哪了
    话音刚落,黄永钰把江山手里的画笔收了,邵伯林双手将桌上的“猫头鹰”拿开。

    江山懵了:“马上就写?”

    黄永钰双眼一瞪:“赶紧的。”

    邵伯林也想看:“如果不麻烦的话,就写出来吧,我那帮老友也挺喜欢看这的。”

    一听见这话,江山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行,老师们喜欢,再苦再累我也写。”

    夜渐渐深了,鸟笼里猫头鹰活泼了不少。

    多才多艺的黄永钰上厨房顺了些肉条回来喂鸟。

    这一会,站在江山身后的邵伯林,一脸感慨的摘下了老花镜。

    “老黄啊,小江编辑,让我想起了你当年做编辑的时候。”

    “他们现在哪有我们那时候好玩。”黄永钰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笑道。

    邵伯林点点头:“是啊,那时候真好!”

    一听到黄永钰提当年,江山立刻就激动了。

    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黄老师,您当年在哪里做编辑?”

    “想听?”

    “跟我们说说呗。”

    “好,”黄永钰看在江山连夜赶的功劳上:“解放前我在香江的《大工报》谋了份美术编辑的差使。”

    江山悄悄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黄永钰缓缓回忆:“当时除了我,编辑部还有另外两人,国际电讯翻译查良庸,和文字编辑陈文统。”

    这二位,就是后来的金庸和梁羽生。

    “外界都说小查有两支笔,”黄永钰抿了口烟斗。

    江山接话道:“一支写武侠,一支写影评。”

    “不愧是在报社工作的,”在黄永钰做编辑的时代,报社获取的消息能抵半个保密局:

    “其实刚开始时都是陈文统帮他写得,至于影评嘛,那都是我写得。”

    邵伯林帮老朋友撑腰道:

    “小江你可能不知道,黄老师在香江时不但是《大工报》和《新晚报》的编辑,还在长城电影担任编剧。”

    江山当然知道,直到金庸70岁时,黄永钰见到他还是会叫一声:小查。

    但,一旁的余思归不知道,于是发自肺腑的道一声:“好厉害!”

    “咱们那个时候办报就是玩儿,”那是黄永钰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们三人上饭店吃饭忘带钱都不要紧,快吃完时,我要么画幅画,要么写一篇影评,然后小查打电话叫来人收稿付账……”

    江山越听越有感触,香江的高光时期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余思归:“后来呢?”

    “后来我就回国了,”黄永钰丝毫不想隐瞒:“我有一位很牛的表叔叫沈丛文,他写信让我回国帮他。”

    说到这,江山注意到了邵伯林越来越暗的眼神。

    “回来后也很好,”黄永钰继续:“他搞他的文学创作,我继续画我的画。”

    但,十年很快就来了。

    黄永钰狠狠的吸了一口烟。

    一点不避讳江山只是他刚认识的一位小友:“之前死乞白赖非要拜我叔叔为师的一位学生,叫范憎……”

    邵伯林在一旁:“咳咳……”

    “你咳你的,”黄永钰:“我说我的,这范憎可是我叔一手扶持上来的,却一连给他写了十多张大字报,罗列了上百条罪状……”

    既然已经说到这了,邵伯林也摇摇头说道:“在那个年代,有十条就足够致人于死地了。”

    更何况,事后经过调查发现无一条可成立。

    不但没有罪,还查出了沈丛文连续十多年,自己掏钱购买了无数文物赠予了国家历史博物馆。

    去的多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连收条都懒得写了,老人家也根本不在意。

    幸好,人家还记得为老人说话,这才免了老人的牢狱之灾。

    只将他安排在自己捐献过文物的历史博物馆里,打扫厕所。

    “范憎?”江山喃喃重复道:“就是那位大画家范憎?”

    “对啰,”黄永钰蔑笑道:“苦禅大师的得意弟子,也被苦禅赐号:子系中山狼。”

    “看来这一位喜欢得罪老师啊,”江山奇道。

    黄永钰深有感触:“但人家也很会转拜山头,他要是画一张邮票,保准早通过审批了。”

    后世名扬天下的猴票,在现如今却连个准生证都拿不到。

    一直拖到今年11月时,方才得到上市发行的批复。

    如果再晚些时日,庚申年一过,还发行个屁。

    谁敢想象,当时这二位创作者的心情!

    “两位老师是在操心这猴吧?”江山试探道。

    邵伯林到此时为止,仍时不时就拿出放大镜看一眼手上的画作。

    这幅红底黑猴,在放大镜下观看时,会呈现出一只毛茸茸的3D小猴。

    江山继续说道:“我倒有一个办法。”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