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九十四章 1980年的第一份畅销歌单
    头戴一顶鸭舌帽的陈主任,看起来个头不高,一件浅灰色的猎装毛呢大衣,搁在这个年代还是挺显眼的。

    “江记者比传说中的还要年轻啊。”陈主任自打落座之后,一双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江山。

    今天的江山特意捯饬了一下,翻出了去年去日-本时电视台给集体订做的藏青色呢大衣。

    这玩意一穿上身,足足被江妈夸了一个早上。

    “传说?”江山听乐了:“我如今也有传说了。”

    “什么传说,”朱逢博将点单递回给服务员:“他那是听我传的话,今天这顿咖啡呀,其实就是陈主任拜托我约的。”

    “对,”陈主任点了点头:“说来也是巧了,前阵子我们厂的几个领导,还在纳闷《蔷薇处处开》的磁带怎么说火就火成了这样,刚好昨天就听见朱老师提到你了。”

    江山一听,只觉得:“那还真是巧了。”

    “说起来啊,最初廖明祖把磁带运到浦江的时候,就是联系的我们厂,才将磁带摆进了新华书店的唱片柜台。”

    在那个时候,陈主任还同情过廖明祖。

    只觉得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在为产品的销路犯愁。

    “你看看这才过了多久,太平洋的磁带居然就畅销成这样了,”从业这么多年,陈主任还是第一次见到排队购买音像制品的奇观:

    “我那天就在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里看着,同样是朱逢博的歌曲,群众们愣是放着两、三块钱一张的唱片不要,宁愿排队也要去买7块钱一盒的磁带。”

    陈主任的一席话,说得朱逢博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

    打进入这一行开始,自己的每一首歌几乎都在中唱厂灌过唱片。

    但论销售数量,还从没有哪张能卖得过自己的这盘磁带呢!

    “其实也不光是朱老师的唱片,”陈主任叹气道:“这几年无论是谁的歌都不大好卖,但是吧,我们这么大的厂子,不开机不生产新产品也是行不通的。”

    WG期间,每一首饱含时代特色的歌曲面世后,中唱社立马就得生产出规定数量的唱片。

    至于能不能卖掉倒不用操心,反正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拨款承担。

    但改开之后,面对一家家国企的改革,中唱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坐不住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陈主任说道:“厂里也在考虑引进磁带灌装线的事,但一套机器的价格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听说太平洋从香江回撤的消息,厂里就更不敢动了。”

    江山明白,其他人或许不会知道《蔷薇处处开》在香江的真实经历,但中唱社的领导肯定是了解的。

    “那您今天来找我是为了……?”直觉告诉江山,中唱社的库房里,一定早已堆满了历年的滞销唱片。

    与此同时,谷健芬和朱逢博也互相对视了一眼。

    好嘛,刚办完磁带的事,唱片的活又来了。

    看来著名女高音的歌曲,也不见的就畅销啊!

    “江记者不瞒你说,”陈主任的确不想瞒:“去年厂里录制了一批《朱逢博演唱会》的小薄膜唱片,虽然音色差点,但价格经济实惠。”

    (薄膜唱片,一种聚乙烯材料压制而成的简易唱片)

    江山好奇道:“多少钱一张?”

    “小盘5毛,大盘8毛。”

    “这么便宜?”

    “就这么便宜还没人买呢!”

    “嗯,”江山点点头:“那您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

    中唱厂自然也分析过这个问题,陈主任虽然不敢确定,但还是试着说道:“难道……是因为歌曲的选择出了问题。”

    “可不就是这个问题嘛,”

    江山毫不客气的指明:

    “我当初之所以敢力劝廖经理把磁带撤出香江,就是因为仔细分析了《蔷薇处处开》里的歌。”

    它要也是像朱逢博演唱会上的那些歌,江山根本就不会接下这活。

    一张专辑的问世之初,为什么要大肆炒作其中的主打歌?

    还不是因为歌能带人,而不是人能带歌。

    伱别说一首歌能带动一盒磁带了,很多人靠一首歌都能富一辈子。

    “您想啊,”江山必须要让对方重视这个问题:

    “如今内地到处都在流行邓丽君的歌,一盒走私磁带20块都有人收。

    《乡恋》为什么火,李谷壹又为什么会被唤做李丽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歌的类型。

    但相比《乡恋》,《蔷薇处处开》的整盘系列都和邓丽君的歌撞型。

    特别是这首主打歌,邓丽君的磁带里还录过。

    这盘磁带搁香江的确不怎么显眼,可要拿回内地还不受欢迎,那才奇了怪了呢。”

    “听你这意思,还真是选歌的问题了?”

    “任何一家唱片公司都不能保证每一张专辑都能畅销,”江山如实说道:“但只要是一家成功的音像公司,他都会遵循一个法则。”

    陈主任:“什么法则?”

    “为人民服务。”

    “嗯?”

    “说得再详细点,也就是人民爱听什么歌,就录制什么歌。”

    “可……我怎么知道群众们爱听什么歌呢?在《蔷薇处处开》进入市场之前,“太平洋”自己也不知道这盒磁带会受人民欢迎啊!”

    中唱社在这方面是真的没经验。

    不然,也不至于年年都实现业绩亏损了。

    哪怕在之后富得流油,那也是托了时代的福。

    和它的前身相比,如今的中唱社是真的没有赚钱的本事。

    1904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这张京剧《举鼎观画》的唱片,由国内录制、国外灌制合作完成。

    到了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在浦江的徐家汇成立了首家唱片公司。

    经营的项目包括唱片、留声机、电影机械、影片……

    打这开始,只要是在国内叫得响的歌曲,基本都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

    与其签约的艺人,也各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主。

    梅兰芳、周信芳、胡蝶、周璇、龚秋霞、陈歌辛、冼星海、聂耳……

    1934年,聂耳在担任百代音乐部主任的期间,由他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此录制而成的。

    1952年1月,百代正式由国家接手,更名为人民唱片厂。

    两年后,再次更名为中国唱片社。

    曾经红透全国的唱片公司,从80年代初开始,哪怕是在之后最火红的时候,都没能再干过广-州的“太平洋”。

    “想了解人民都爱听些什么歌,方法多了去了,”

    江山不紧不慢的说,在坐的几位也仔仔细细的听:

    “还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歌曲》杂志,合办了一期《听众最喜欢的15首歌》评选活动。”

    “当然记得。”

    朱逢博抿嘴笑了起来:“到了1月底就要公布评选结果了,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被选上呢。”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谷健芬笑道:“你的歌肯定会评上,是吧小江?”

    “就是!”

    这次的评选活动,主办方一共收回了20多万张选票。

    在选票上可以勾选的曲目中,相关专家曾建议将《泉水叮咚响》、《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这三首流茫歌曲给去掉。

    结果,被广播事业局的局长以“民意如铁”给拒了。

    没曾想到了最后,这三首歌均进入了前五名的行列。

    但即便如此,在《听众最喜欢的15首歌》公布的前夜,《绒花》这支歌也差点被一首红歌给替换掉。

    “江记者的意思是,”陈主任立马反应了过来:“等这15首歌公布后,厂里可以出一张相关歌曲的专辑?”

    “就目前的音乐市场来看,”江山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除了《蔷薇处处开》的磁带,群众们关心的另一个焦点,就是广播电台即将公布的15首歌了。”

    “没错,”朱逢博也同意这个观点:“全国人民选出来的歌曲,能不受欢迎嘛!”

    “对对……太对了,”陈主任一连说了好几个对:“我怎么就没往这上面想呢?”

    “到时候大部分报刊都会转载这份歌单,”江山点明了要点:“这些,才是对这份歌单最好的宣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