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85章 弩机与物理学
    李治褒奖了魏元忠对于科举的建议,然后不采用。

    最终还是要到开元年间,玄宗再次补上这个漏洞,对武举进行了改革。

    由此,唐朝武举才收获了终唐一朝人才独苗:郭子仪。】

    “这玄宗还真不愧是半生明君。”

    法正感觉后世说的还挺有道理,这些举措确实可以称得上明主了。

    但愈是如此就觉得愈是分裂,这样一个英明的人,晚年怎么就……

    “这李治倒是舒服。”

    张飞觉得自己看明白了:

    “这天皇大帝,花着老爹的钱,娶着老爹的媳妇,留下来的祸患还有子孙来弥补。”

    “过得真真舒服也。”

    刘备哭笑不得,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但三弟说的似乎也没错,因此也只能叮嘱一声:

    “三弟不可言语如此粗鲁。”

    随即刘备笑言道:

    “这唐之武举,军师可有高中把握。”

    孔明见光幕拿他调侃,如今主公也笑问,当下越是不客气,挥了挥羽扇道:

    “若能带弩参举,亮必高中!”

    成都府衙内顿时大笑。

    开弓是需要力气的,而孔明忙于政务,虽有按时锻炼,但力气相较于猛将来说还是有差距。

    张飞喜滋滋道:

    “那若是俺来,岂不是定有题名?”

    法正掰着指头帮张飞算:

    “举重,步射,马枪,这三项翼德将军成绩应当不错。”

    张飞纠正道:“何止不错?定是上上!”

    法正点点头:

    “材貌略去不谈。”

    “长垛若是练练应当也不差,骑射例外,需要久练。”

    张飞也数了数:“如此便有四项,仅剩言语,那岂不是……”

    法正摇头失笑:

    “这言语,翼德仅需三言两句。”

    张飞点头。

    法正言语一转,一本正经道:

    “仅需三言两语,主考官定怫然而怒,将翼德逐出。”

    张飞呆愣,府衙内其他人大笑。

    【唐军战力的起伏,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就是弩。

    在冷兵器时代,弩机有好几个标签:

    易上手,威力强,维护不易,造价较贵。

    因此这东西注定只能由官府控制,并由官府出资打造。

    即使在府兵时代,弩对于府兵来说也是禁器,地位和铠甲等同,都是大军集结好之后再开武库由士卒领取。

    而在唐朝对外战争战争中,因为作战对象基本都不持盾,也很少结阵,弓兵缺乏集结抛射的条件。

    同样平射的情况下,弩机要比弓更加精准,射程更远,因此要更受青睐。

    这也为什么李靖规定弩兵在一百五十范围就可以射箭,弓兵需要敌近六十步,因为唐军是不玩儿集团抛射的。

    高宗时期募兵的数量节节攀升,但募兵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他们没有府兵的条件从小就学射箭。

    按道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的配置弩机,让唐军的战斗力得到保障才对。

    但高宗嘛……不给你缩减就是好的了,加钱那是想都别想。

    因此在高宗时代,兵卒质量下降,又不肯花钱从其他地方弥补,唐军战力越来越拉胯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件事上能做对比的依然还是玄宗。

    玄宗时期府兵制基本在崩溃前期,军队的主体已经变成了募兵,这种情况下玄宗对弩机是相当舍得砸钱。

    王忠嗣的郁标川大捷有弩机,萧嵩的祁连城大胜更是靠着四千人的弩手队。

    玄宗开元年间的江淮弩手更是成了天下有名的精兵。

    往往只要说到弩,就必然绕不开宋朝的神臂弓。

    但认真来看,制约弩机的从来都不是威力,唐代军事家在聊到弩兵时就提过:临敌不过一二发。

    也就是装填速度慢的问题,弩机的演变也基本都是围绕这个缺点来改进的。

    首先是腹弩,也即用弩机抵住腹部上弦,后来演变出了挂在腰部的带钩,勾住弩弦从而发力。

    随后是蹬弩,即在弩机前端装个脚踏环,踩住上弦,神臂弓就是属于此种。

    随后西方用物理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绞轮弩以及杠杆弩(山羊弩)。

    再到后来出现钢弩以后,西方在山羊弩的基础上改进出了自拉式压杆弩,点出了弩骑兵这个东西。

    而在单兵上更是发明了手摇齿轮钢弩这种杀伤力上的绝对大杀器。

    总之,神臂弩是中国古典弩机的巅峰。

    但因为受限于科学发展,远称不上弩机的巅峰。】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