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15章 强叩国门
    “更何况。”李世民不紧不慢道:

    “这倭国后世入华夏之地行侵略之举,此辈便是如此报答隋唐与其开蒙之恩?”

    说到后世,魏征顿时哑口无言,毕竟若真是藩邦臣属,那还有得说道,但既说起这倭国后世罪行,那魏征都不好为他们说什么。

    更何况控诉曾控诉这倭国罪行的乃是这光幕中的后辈。

    一个是不吝私藏,对他们这些先人情感充沛的华夏后辈。

    一个是狼子野心,受隋唐之恩却又行不义之举无信之辈。

    魏征自然知道怎么选,因此也不再说话,但随即看着后面这倭国的局势变化,便也皱起眉头:

    “这郭务悰若真有如此行径……实在不妥。”

    魏征从不掩饰自己王道的政治主张。

    何谓王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孟子对此阐述的最为清楚,总结一下就是上有朝廷能吏治清明,下有百姓知荣辱礼节。

    这个主张的核心基础便是仁义治天下。

    而这郭务悰若是刚巧遇上这事,魏征不会说什么,但若是真有主动插手,那魏征觉得此举似有违背仁义。

    李世民还没说什么,李靖便摇头反对:

    “我则以为,此行径妥之。”

    “取其财足以利我唐百姓,荡其土能安我唐边疆,此二者于我唐百姓亦可谓仁也。”

    “更何况……”李靖说着眼神微微眯起,锐利如鹰隼一般:

    “那高句丽余孽与新罗,二者有联倭国之意,后世亦知之可见确有其事。”

    “知而不报可谓无义,既如此,我唐使者强叩其国门,慑其宵小之心,以消弭倭国刀兵之祸,可谓仁矣。”

    一时间李靖与魏征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

    不过一旁的李世民倒是想起来了那辽宋二国的兄弟之盟。

    如此看来,这郭务悰收的应该也能算倭国战败的赔款了不是?

    一念既开,李世民悠悠道:

    “若非倭国撺掇,这百济如何有诸多事端?”

    “若无百济诸多事端,说不得高句丽提前数年便可征服。”

    “数年间民夫劳死,钱财损耗,士卒抚恤,足有上亿之资,如此赔付不过一毫也,如何不仁?”

    李靖愣了一下便反应过来,不由得抚掌大笑,大声赞叹陛下仁善!

    而魏征则是皱着眉头,总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太对。

    “而且……”李世民摊摊手不紧不慢道:

    “这倭王之死,乃是其贼胆心虚,恐唐军天威,惊惧而死,与我唐使者有何干系?”

    【根据倭国自己的历史记载,在郭务悰到达倭国之后不久,便刚好赶上了倭国的壬申之乱。

    这件事说穿了也并不复杂,白江口之战的战败导致天智天皇威信下降。

    这种情况下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话语权,最终在668年被立为东宫,也就是太子。

    而在郭务悰到达倭国后不久,病重的天智天皇宣布了一项新的任命:

    任命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这个位置基本就等同于宰相或者相国。

    如此一来,身为太子的大海人在政治权力上就被架空了,但天智天皇还不放心,将太子召到榻前交代:

    我快死啦,准备把皇位让给伱。

    天智天皇本就是靠权力斗争上位的高手,历经古人大兄皇子之乱、苏我石川麻吕事件、有间皇子之变,可谓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这种情况下大海人很懂事,主动推辞,并推举相国,也就是天智天皇的亲儿子大友皇子为太子,为了避嫌还出家为僧。

    等到天智天皇死掉之后,继位的大友皇子并不打算放过自己的亲叔叔。

    这场冲突最终演变为一场真刀真枪的火并,而最终的结果反而是在野的大海人获胜,彻底击败了手握政府军的大友不说,还逼得自己亲侄子自缢而死。

    而在大海人皇子获胜之后,郭务悰拍拍屁股回国了,挥一挥衣袖,用船装走了很多财富。

    倭国历史上叛乱并不少,但叛乱者能够车翻中央军的寥寥无几,因此这场内乱很是耐人寻味,而郭务悰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也无从得知。

    大海人登基之后号天武天皇,并再次推动了唐风改革,正式开始从内到外的全方位学习唐朝。

    天武天皇也是倭国历史上首个学习唐朝使用年号的天皇,并正式废掉了倭国自己的历法,改用唐朝的元嘉历。

    而天武天皇的结局也非常有唐风韵味:在他驾崩后,他的亲侄女兼皇后经过权利斗争后临朝称制,成为倭国历史上第三位女性天皇,即持统天皇。

    持统天皇在位七年后让位于自己的孙子,成为倭国首个太上皇,并与自己孙子一起执掌权力处理政务。

    这出兄弟相争,皇后称帝,二圣临朝,最终还政于朝,以及太上皇制度等等。

    很难不让人想起赵匡胤赵匡义、武则天李治等人物,只能说实在是太像了。

    不过可惜的是中原王朝对于海洋向来不感兴趣,因此可能改变了倭国历史的郭务悰名字并不见于新旧唐书,只见于倭国的国史。

    同样也有人认为郭务悰乃是熊津都督府的唐军将领,这一起入倭国打秋风乃是其临时起意。

    但根据倭国历史记载,郭务悰入倭时是有带国书的,而且这国书开头就让倭国人很不舒服,因为开头是李治大喇喇写的:

    “大唐皇帝敬问倭王云云”

    倭国后来引以为耻,毕竟他们在跟广神递交国书时就已经自称天皇了,结果又被李治降格为了倭王,对此颇多怨言。

    既然有携带国书,可见郭务悰是李治正儿八经委派的使者,而其作风也相当具有强唐风采。】

    汴梁御苑中,低着脑袋专注看光幕的赵光义感觉脖子上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不用抬头都知道,兄长此时必然正在用锋锐的目光审视着自己。

    而想到兄长腰间别着的玉斧,赵光义不由得心乱如麻。

    LOL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就等周六的决赛了,连着四天操劳结果懈怠了一下,明天一定照常。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