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301章 谁怂谁是狗
    这两天吐蕃人不计伤亡的攻打石堡城,以及石堡城所在山丘对面的定戎城,日夜不息。他们还与前来增援的唐军兵马,在宽阔的山坡上展开激战,作战强度非常大。

    如此凶猛的攻势,让王忠嗣也有点吃不住,也只好以之前没有参战,作为预备队的天威军当做主力,从其他需要修整的陇右各军中,抽调暂时还打得动的兵员。组成一支生力军,跟吐蕃人在石堡城磨时间。

    这种战斗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双方都是在靠蛮力,寄希望于“大力破巧”。

    吐蕃军在山坡上作战,西边是定戎城,东边是石堡城,南面是唐军打援的军队,一来就是被三面夹攻,自身处境非常不利。然而即使是面临如此不利的状态,吐蕃人也是死战不退,战斗意志非常顽强。

    两天下来,吐蕃军损兵折将,在这块宽阔的战场上留下了不少尸体。然而唐军虽然小胜,却又让唐军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迷惑不解。

    吐蕃人这么玩消耗战,又有什么意思呢?

    刚刚入夜,王忠嗣在安戎城的木寨上巡视了一圈,发现周遭并无异常,于是稍稍心安。等回到帅帐之后,他就看到一位从赤水军来的信使前来拜见,后者送来了赤水军使郭子仪的亲笔信,随后退出了军帐。

    “河西兵马夺取亹源了啊,怪不得吐蕃人北路攻势暂缓呢,原来已经攻守易势了!”

    看完信,王忠嗣将信纸放到桌案上,额头上的皱纹稍稍舒展,用食指敲击着桌面。郭子仪很谨慎,并未告知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迂回突进的事情,害怕人多眼杂,导致消息走漏。

    在王忠嗣看来,河西兵马夺取亹源,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其实也能解释为什么河西没有派兵,到鄯州作为“天线宝宝”的后备军了。

    因为那种打法,对于河西镇来说,性价比太低,粮草补给也成问题。

    现在赤水军占据了亹源,那么吐蕃在鄯州的北路军后援断绝,已经陷入两面夹攻之中,唯一的逃生通道,便是从大通西北的黑林河谷道,前往青海湖北部,也就是毗邻湟源县西北,前安人军驻地的吐蕃防区。

    这条路难走的地方在于,要从一个低海拔冲到青海湖的高原,还要走山路谷道,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后勤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也不是说顷刻间想撤走就能全部撤走的!

    王忠嗣很容易从这个重要消息里面判断出,吐蕃军在鄯州的北路偏师基本上已经废掉了。现在不是那些人要攻河源军驻地,而是要担心被唐军一锅端了!

    从地形上说,如今的大通地区已经是被唐军三面围困,基本上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当然了,夺取这块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谷地,不算什么稀奇事,问题只在于能不能留住那支成建制的吐蕃野战军!

    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比占据土地更加重要。

    而且,在解除了北线威胁后,陇右唐军就能全线压上,跟吐蕃人在石堡城争雄,再也不用分兵驻守保后路了。

    是现在动手,还是……等南线吐蕃军攻势稍缓后再动手?

    火把照耀下,王忠嗣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看上去十分纠结。李光弼在前线打得不错,战术执行非常坚决,唐军明显占据上风。

    要想解除后顾之忧,便只有派李光弼带着天威军回师河源军驻地,合兵一处后,再集中兵力北上攻大通的吐蕃军,将这颗讨厌的钉子给拔掉!

    然而调走李光弼和天威军,石堡城一线就会再次陷入兵力吃紧的状态,这是王忠嗣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风险。

    如果丢失了石堡城,那么即使占据了亹源与大通这些地方,也补不回来战略上的损失。

    石堡城,从细节和战术角度看,它一钱不值,占据这里,并不能让唐军取得战术上的优势,反而为了维持这个地方,需要浪费不少人力物力。

    然而,从战略上说,石堡城是进入吐蕃高原区的钥匙。如果唐军把这把钥匙丢了,那么吐蕃就立于不败之地,在外面打输了回家补血就行。

    所以不管大唐怎么想的,反正吐蕃人对于夺回石堡城,意志是非常坚决的。

    夺回自家大门的钥匙,那意志能不坚决么?

    “还是不行,以稳为主。”

    王忠嗣长叹一声,将这封郭子仪写来的信,直接放到油灯下烧掉了。不留证据,只要以后郭子仪不大嘴巴说,就当没有这件事发生好了。

    石堡城不能有失!其他的暂缓!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想到这里,王忠嗣已经下定了决心。

    “来人啊。”

    王忠嗣喊了一声,一个亲兵走上前来,叉手行礼问道:“节帅有何吩咐?”

    “拿着我的令箭,派人传信给哥舒翰,让他派人侦查一下大通地区的吐蕃军动向。让他自行判断战局。

    如果吐蕃军撤退,可以试探进攻一下。”

    王忠嗣想了想说道,他没有做决定,但是给部下放了指挥权。

    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喏,卑职这便去。”

    亲兵接过王忠嗣的令箭就走了。

    “好不甘心呐。”

    王忠嗣忍不住长叹一声,此战因为陇右镇兵力不足,一直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战况险象环生。

    他就像是個一身武艺的猛汉,被一群人围殴,闪转腾挪一身狼狈。

    果然呐,河西与陇右两镇是一体的,只要是打大仗,两镇就不得不联动,在广袤的战线上机动防御,互相支援才行。

    让陇右镇在前面顶住,河西镇的精兵打反击,这样一来可以说得心应手,进攻防御都无忧。

    一人身兼两镇,看来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啊!

    想起方重勇当年给他提过的“身兼西北二镇方案”,王忠嗣这才感觉对方不是在信口开河。

    应该说相当有预见性了。

    ……

    沿着祁汉开沟一直走,会出现一个非常窄的隘口,被后人称为“祁汉开峡”。

    穿过这条峡谷一直走到沙塘川河,然后转向沿着山路一直南下,就会发现山路的海拔在持续在降低。这附近的景色与植被,已经跟河湟谷地没有多大区别了。

    事实上,大通地区跟湟源县一样,都是属于河湟谷地外围的一部分,只是被局部山脉所分割而已。这里无论海拔还是气候,水文,植被情况,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路行军,方重勇感觉自己像是撞了大运一样,因为大通西北可以布防的区域,压根就没有什么吐蕃人驻守!这些人大概是很信任亹源地区的吐蕃守军吧。

    银枪孝节军一路沿着沙塘川河所在的峡谷南下,来到一片不知名的大湖,被其拦住去路。

    这下方重勇便下令队伍原地修整,不知道该不该带着他们继续往前走了。

    其实也不是不能继续南下,不知名大湖的西岸便有一条遍布脚印,似乎经常有人和动物经过的山路。

    方重勇考虑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向导介绍,过了这一段,那就真的没有山川湖泊可以作为防守的据点了!

    这个湖后面就是大通西北部最后一道峡谷,再往前,便是一马平川,随处可见农耕土地与放牧的草原了。也就是说,那时候,他们将会失去队伍的隐蔽性,遭遇吐蕃人,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了。

    来的时候就不到三千人,跟吐蕃禁卫军打了一仗还折损了两三百人,要不要继续往前冲,真的很考验主将的谋划水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