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344章 弓月古道
    天宝九年初秋,西域经略大使方重勇,以“对大唐天子不敬”为由,向西域石国派出使者问责。

    使者从北庭金满城出发后没过多久,方重勇又以瀚海军中熟悉碎叶地区民情的精骑两千人为前军开路,自己亲率银枪孝节军三千为中军紧随其后。

    通过“弓月古道”,从庭州开拔,前往由突骑施亲唐势力所控制的碎叶镇。

    而安西远征军余部,则是一分为二,各五千人,分别由管崇嗣与王难得二人代管。其中一部殿后,一人双马,在前军出发五日后才动身。

    另外一部则是将坐骑全部换成骆驼,一人三驼,搬运粮草辎重。

    为什么大军不一股脑的出征呢?

    因为碎叶镇到庭州之间,只有弓月城一处大型补给点。万人以上的队伍,携带马匹与牲畜上路,后勤压力太大了,大军寻找水源都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分进合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不得不说,北疆的气候,比南疆要湿润许多。庭州所在的地段,乃是西域为数不多,依靠降水就能维持农耕的精华之地。大唐把西域的战略支撑点设在庭州,其实也是因地制宜的选择。

    一路走来,方重勇看到了庭州这条“走廊”上唐军所建立的一系列戍堡,最大,也是离金满城最近的那个,就是岑参诗句里面提过的唐轮台。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说的就是这个轮台城。

    这是一座位于湖泊一侧的小城,坐落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一处山丘上。

    说是“小城”,其实也有金满城的内城那样大,是一个呈长方形的城池,其长约一千米,宽约六百米。虽然只有内外两层嵌套的结构,但城墙却异常高大,易守难攻。

    这个据点,与金满城距离不远,二者互为犄角,互相守望。它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时候,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算是庭州第二大的重镇。

    除了唐轮台以外,其他一系列戍堡,也就最多能屯扎数百人,都是以“守捉”为名的小城。从最靠近金满城的张堡守捉,到最西端的东林守捉。

    这一系列小城,都是建在河边上,防备着北方游牧民族沿着河道渗透到庭州。以点成线,构成了庭州防御西北两個方向的防线。

    方重勇听夫蒙灵察介绍过,北庭的情况有点特殊,或者说西域的驻军都比较特殊,其戍堡的屯守并不是把那些守军固定在一处。总体来说,就是每个守捉只有几十个人的固定编制,日夜驻守在戍堡内,维持戍堡和烽火台的日常运作。

    只有面临紧急情况时,才会让周边牧民也进入戍堡,一同参与守城。

    而大量正规军兵力,是以“流动哨”的方式,通过日常巡视和“打卡”,来确保周边区域安全。所以这些守捉与瀚海军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河西那边是平级单位,而是其兵员都是来自瀚海军。

    也有部分来自本地军户,不在大唐兵部的账册上。

    不打仗的时候,就分兵驻守。打仗的时候就集中起来变成野战军,这更像是汉代戍边军队的标准编制配备。

    一连多日行军,方重勇带着三千银枪孝节军,来到了一处规模大得骇人的湖泊边上。这里水草丰美,到处都是飞鸟在滩涂上栖息。

    他翻身下马,随即又微微皱眉,看着湖岸边插着的那块巨大木牌,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只见那块木牌上写着:此处盐湖,人畜皆不可饮用。

    落款是瀚海先锋军。

    这是安西远征军的前锋部队,他们到此地后,担心方重勇他们是外来的客军不知道本地内情,特意在这里留了个牌子。

    如果没有知情人提醒,谁能想到这个水草丰美之地,居然是个盐水湖呢!

    “封常清,你去周边寻找一下,看有没有小河小溪流向此地,我们面前这湖泊必为活水。”

    方重勇对身边担任参军的封常清吩咐道。

    “方大使,此湖周边共有河流二十三条,可供饮马,无须担忧水源缺乏。末将现在便指引大军到最近的一条河岸边屯扎即可。

    嗯,那条河叫双河,就在西边不远。”

    身材矮小的封常清指着西边的方向说道,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册子,边看边说道。

    诶?

    方重勇有些意外的看了封常清一眼,他突然发现,这一位好像很有当参谋的资质啊!

    “那个先不忙,本大使要考考你。”

    方重勇摆了摆手,继续问道:“此番出征,粮草辎重不能缺少,可这一路上,能够补给的地方不多,维持粮道非常重要。本大使欲在庭州金满城和碎叶镇之间找一个粮秣中转地,你以为选在何处为好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回答,实则不简单。

    因为粮秣中转,本身就涉及到战略思想,以及用兵的谋划。如果不能猜透方重勇在想什么,那么也就无法选择让他看中的地点。

    封常清想了想,然后面色沉静回道:

    “节帅,如果按普通的方法,那自然是选在从汉代以来的固有补给点,也就是弓月城所在地。

    但是末将打听到,那一带且不说弓月城早已废弃,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就说附近的河流也处于季节性断水的状态。

    若是将粮秣中转地设在这里,入秋之后恐怕会有不测之事发生。”

    听到这话,方重勇不置可否的微微点头,等待封常清的下文。提出问题的同时,你还得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就是百无一用。

    他相信封常清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弓月城往南走,就是伊犁河。此河在这一段东西走向,我们在伊犁河东岸某处选一个好地方筑城,末将都想好了,就叫伊犁城。听闻此处水草丰美,树木繁多,乃是一块风水宝地。

    将牛羊和马匹养在这里,不仅不会被拖瘦,还会养得肥壮!以此处为后勤支点,此番西征石国,不在话下。”

    封常清越说越激动,恨不得方重勇立马下令建设伊犁城。

    “原来是伊犁河谷啊,那就难怪了。”

    方重勇抱起双臂,喃喃自语的说道。

    来自千年后的人,谁会不知道伊犁河谷是什么地方啊!

    这是新疆乃至整个西域的精华之地,只是目前处于突骑施与大唐势力的夹缝之中,恰好把这块风水宝地给漏了!

    新疆的地形,就是一个“双臂环抱”的局面。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将一块面积极大的盆地包裹其中。

    南面的南疆,最西边的山脉高耸,挡住了地中海那边的季风,导致无法形成降雨。

    北面的北疆,最西边虽然也被山脉挡住了,但却没有完全挡住!

    这些山脉不仅绝对海拔低,还像老太太的牙齿一样,四面漏风。

    于是有些地方,就把西边地中海的季风给漏进来了,在局部地区形成了降雨区。其中伊犁河谷,便是这些区域里面的佼佼者,自然条件优越。

    不得不说,封常清还是很有几分战略眼光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实地考察,收集情报。

    从地形上说,伊犁河谷不像是弓月城那样,卡在翻山之前的节点上,军事防御的作用不那么明显。但是考虑到此时大唐对于西域的掌控力度,那么这点缺陷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伊犁筑城么……”

    方重勇在心中权衡利弊。

    筑城的话,就算一万多丘八一起动手,要完全建好,最快也要一个月吧?而且还不知道当地能不能找到合适筑城的材料。

    可是如果筑城完毕的话,等于是把战线往前方推进了数百公里!这在后勤上的好处,不言而喻!

    “这样吧,你也不必跟着队伍了。现在就回金满城,拿着本大使的军令,调动金满城周边的所有工匠,来伊犁河谷与大军汇合。

    丘八们出死力气没问题,但筑城不是靠蛮力就可以的,还需要工匠。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