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 132 人是铁饭是钢
    啥意思?话说到这里就该图穷匕见了。洪涛没别的意思,只想让李贽舍弃内阁大学士的殊荣,心甘情愿的去当几年封疆大吏,代替自己推广玉米和红薯的种植。

    为啥非要是李贽呢?因为手底下没人可用。徐光启、李之藻、赵士祯、王徵等人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干,总不能让太监去劝农桑吧,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那是户部的工作。

    只有李贽适合这个职位,首先他的品阶和声望足够高,从大学士到总督不仅不算高升还有点贬黜的味道,任命的时候在朝廷里也不会遭遇太大阻力。

    其次他是泉州人,对岭南一带的气候、人文比较熟悉,还有一定的家族人脉。如果让个北方官员去干这件事,难度凭空又增加了好几倍。

    最后就是品格了,李贽对官场并不眷恋,反倒是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比较看重。只有这种人才能忍辱负重、心甘情愿的去挑重担还不求回报,更充满了为达成理想奋不顾身的勇气。

    想推行一种新的事物,必然会遇到极大阻力,没有这股子狠劲儿很难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更何况还有替皇帝背黑锅最终身败名裂的风险。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此物真能让百姓吃饱肚子?”胆量李贽从来不缺,狠劲儿也足够,同时也不傻,光靠几句听上去挺美妙的话还不足以使其盲从。

    “来,把朕的黄金粥和黄金饼端上来给大学士尝尝!”

    不信?这就对了,谁突然听说上千年都无法解决的温饱问题靠两种植物就有希望产生大的改变都必须质疑,这才是负责任的官员。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呢?好办,不看广告看疗效!

    “但吃无妨,要不是李师恰好前来,朕只能便宜他们了。”王承恩端上来的是一碗黄乎乎的粥和两块琥珀色的饼子。

    看到李贽有些犹豫不决,洪涛不由得苦笑。堂堂皇帝连吃什么、喝什么都不能自己做主,这日子过得也太憋屈了!

    “味道如何,可能果腹?”盯着李贽喝光一碗粥又吃了一块饼子,洪涛满怀希望的站了起来,笑得很像狼外婆。

    “这是番麦和番芋所制?”到这时候了,李贽如果还猜不出来刚刚吃喝了什么,大学士就真是白当了。可他还是不敢全信,万一御厨往里面加了其它食材,百姓们可没条件如此破费。

    “君无戏言,除了番麦和番芋别无一物。”玉米面粥、红薯干,确实没加任何东西,这也是洪涛想出来最适合的烹饪方式。

    玉米磨成面可以煮粥、蒸饼、做窝头,要是再与白面混合起来还能做更多食物,比如面条。到了20世纪初期仍旧可以当做主食,没理由明代百姓不能拿来果腹。

    红薯蒸着吃明人已经会了,但把红薯切片晾晒成干好像还没普及。在困难时期红薯干也是好东西,容易保存便于携带。

    “……若是如此,臣愿领命!”亲口吃过之后李贽终于有底了,他确实不太眷恋内阁大学士的职位,整天勾心斗角、满嘴瞎话、碌碌无为,甚至有些厌烦。

    现在有了能实现理想的机会,哪怕不是很确定也值得搏一搏,最主要的是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成功几率要高很多,谁不愿意留名千古嘛。

    “甚好……朕会尽量为李师争取方便,先在小范围把番麦和番芋纳入秋粮征收之列。不必操之过急大面积铺开,可找一两处州府试种一两年看看效果,把对当地粮食种植的影响减到最小。

    另外甘蔗和糖厂的事情不必主动干预,也不用暗中网开一面,只需定期向朕奏报即可。谁反对的最积极、最厉害,把名字告之糖厂内官,由朕来处理!”

    光派李贽去推广新粮食作物的种植还不太够,下一步就是政策倾斜了。想把农户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得让他们有利可图,比如当做税粮。

    至于说内阁和六部九卿能不能同意自己的建议,空口白牙的说肯定没戏,要是拿一两个内阁大学士的职位交换,好像就不算太难了。

    李贽离职会空出一个位置,内阁首辅朱赓的年岁也不小了,与其整天夹在几个壮年同僚中间左右为难,不如致仕回乡过几年清闲日子,别累死累活的哪天再客死他乡,算是自己对他这几年稳住内阁的报答。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