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五章:献土献民,坐在火药桶上!
    ……

    土桥村。

    昔日的篱笆小院内。

    杏树下。

    朱棣、徐妙云被一群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围着,说说笑笑,说着曾经在土桥村的点点滴滴。

    跟随他们来土桥村的徐妙音,拿着毛笔,站着俯身在桌案上的宣纸上画着。

    唇角噙着笑容。

    时隔数年,她完成了当年和阿姐的约定。

    土桥村的孩子们长大了,基本都成家立业了。

    这幅画中,又添了很多人。

    小院都显得有些太小了。

    蓝玉双手环臂,站在一旁看着,看着雄英也在徐妙音画中,唇角浮现笑容。

    低声道:“妙音丫头,希望再过十数年,你能再来这里画一幅画,到时候,恐怕画中的人更多了,你这画很有意义……”

    这幅画中。

    有皇族。

    皇族是朱家皇室,衍生出的大明和燕藩两个政权的关键性皇族。

    有平民子弟。

    这些平民子弟,都是朱老四夫妇,被贬为庶民后,教导培养成才的平民子弟。

    也恰恰是从朱老四被贬为庶民,来到土桥村开始后,才有了后来的竞拍包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等一系列,影响大明的事情。

    也才有了后来,朱老四出海,开创新风之事。

    “你瞧着吧,你画的这些画作,将来必然成为瑰宝!而你这丫头,也因为这些画作,必将名传万世!”

    皇族、平民子弟,他有预感,未来这些画作,必将产生极大影响。

    那幅收藏在皇宫,被文人向往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幅画面前,都得相形见绌。

    或许,妙音丫头的画技比不上清明上河图。

    但这幅画的意义,将超越古今所有的画作。

    因为这幅画,这个农村小院,见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这幅画中,这群人,开创了始皇帝大一统之后,皇权天下的又一个分水岭!

    徐妙音莞尔一笑,一边认真勾勒,一边浅笑低语,“那侄女就借蓝叔吉言了,蓝叔,要不然,你也坐过去,和我姐夫他们聊会儿,我把蓝叔也画进去,蓝叔也名传万世?”

    蓝玉含笑瞪了眼,“我不去,我只是画中一幕的局外人,我要是进去了,那就是狗尾续貂,能见证这一幕,已经是荣幸了,要是跑入你这幅画中,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徐妙音笑笑。

    她这位叔伯,这些年变化还真大。

    笔尖沾墨,灵越在画作旁边留白处,写下:洪武二十四年腊月二十六,徐妙音作后。

    笑着看了看蓝玉,从袖中拿出自己的小印章,笑道:“蓝叔你都说,这幅画会影响很大,我怎么也要厚着脸,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

    话中,在小印章上压上印泥,将红色的私印,印在宣纸上。

    “当初妙音小师傅来陪师娘,那时候,杏子熟了,小师傅就坐在杏树下,张开嘴,等着杏子往嘴里掉……”

    哈哈……

    哄然大笑声响起。

    徐妙音抬头,看向采绿,“采绿,又在说我什么坏话?”

    话中,拿着作好的画,走过来,放在众人围坐的矮桌上,“阿姐、姐夫,看看我画的怎么样?蓝叔说了,我会因为画这幅画,而名传万世呢!”

    朱棣扭头看了眼蓝玉,起身把位置让给徐妙音,往院子外面走去。

    蓝玉忙跟上。

    二人在村中漫步走着,朱棣笑道:“梁国公似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若是没有信心,不可能说出,妙音会因为这幅画,而名传万世。

    蓝玉笑笑,目光中含着缅怀,看着前方,“燕王没有出生在我们那个年代,陛下、我姐夫、汤二哥、徐三哥,乃至已经死了的冯胜,我们这群人,真正见过什么叫绝望,冯胜还好点,人家是士绅出身,我们这些人,当初那才叫绝望,燕王肯定不知道,人饿极了,草根树皮,往肚子里塞,那种感受,王爷肯定也不知道,观音土吃多了,肚子涨,却怎么也拉不下来那种感受……”

    朱棣认真听着。

    “王爷纵横疆场而无谓生死,是勇气使然,但我们那个时候,是真觉得,死了其实一了百了,或许比活着舒服。”

    “所以我在战场上,从不怕死,哪里凶险,我就往哪里冲,那时候就想着,这人吃人的狗屁世间,死了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没想到,我这人命大,就是死不了,后来陛下建立大明,我还成了人上人。”

    “可过往的一切,对我们这些人影响太大了,即便我享受荣华富贵,即便我们家每天都要把只动几筷子的鸡鸭鱼肉,倒在门外的泔水桶,我依旧能想到当初那种绝望。”

    “吃的越好越饱,我就愈发能想到,当初吃观音土,吃草根树皮,撑的要死,却浑身轻飘飘那种感觉。”

    “所以,以前,我想要更多,权力我要更大、财富我要更多,谁敢得罪我,我就想着,先下手为强,弄死他!总觉得,这样才能安心一点。”

    “睡的才踏实。”

    ……

    “当然,我们这群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陛下、汤二哥、徐三哥他们没有变成我这样,陛下登基后,说句大不敬的话,虽然变得多疑,冷酷,但陛下一直以身作则,倡导勤俭节约,汤二哥功劳最大,却只封了一个侯爷,却也能甘之如饴,甚至,跑回老家,当个种地的愚公,你泰山,我徐三哥,陛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自解兵权……”

    “说实话,当初王爷喊出争储夺嫡时,我真动了杀心,我就想着,陛下没了我们这些人,能坐稳这大明江山?你只不过是陛下的一个儿子罢了,陛下的儿子多的很,汉高祖刘邦,为了自己的江山,还把嫡长子扔马车下呢……”

    ……

    “差点被王爷杀了后,丢了面子,我也不敢咋咋呼呼了,后来,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是政治权术后,浑身冒冷汗,那时我才清楚,政治权术不是比谁的拳头大,这个时候,我开始观察朝中百官,搞清楚了什么是权术。”

    ……

    蓝玉说着,忽然不说了。

    朱棣扭头,笑问:“后来呢?若只如此,你梁国公充其量只是一个玩弄权术的权贵罢了,权贵,应该更加敌视我那些主张,就不会成为革新急先锋之一。”

    蓝玉点点头,继续道:“刚开始接受你这套主张的原因,并不是我有多么大公无私,只是因为我是外戚,雄英的娘舅姥爷,我觉得,你这套主张,能让太子、雄英这一脉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是血缘亲情让我最初做出这种选择。”

    真正让他转变。

    是在示范区时。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示范区内,对你这套主张走的更远,张玉不但搞了乡土村社,而且还巧立名目,低调搞了雇工身股制,同时,示范区内,蒙汉杂居,中原文化、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碰撞,文化方面比咱们中原走的也更远一些,我不但亲眼见证了,昔日那些坐在马背上,凶狠南下打草谷劫掠的蒙古人,变得温顺,慢慢中原化,并且和迁居的中原百姓和睦相处,相互进行文化、经济上的交流,我还亲自参与了蒙汉杂居示范区的建设。”

    亲自参与,亲眼见证,示范区一点点变化。

    让他真正信服认同了朱老四这套主张。

    “所以,我现在这个革新急先锋,绝不是因为血缘亲情,而是真正打心底里认同。”

    “自从亲自参与,亲眼见证了示范区欣欣向荣的变化后,我就再也没有在梦中,梦到以前小时候,那些令人绝望,令人戾气难消的事情了。”

    “我觉得,你朱老四这套,不管是主张,还是你燕藩提倡的新文化,不光能救现在的人,未来的人,还能救我这种,一直活在以前的人。”

    朱棣不由摇头笑道:“太夸大了,我到让你梁国公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

    蓝玉朗声大笑。

    扭头看向朱棣,“王爷,这么久了,你对京营新军的评价,总能告诉我了吧?”

    朱棣看了眼蓝玉,继续往前走,“披着新军皮的旧军。”

    简短评价后。

    朱棣就不说话了。

    蓝玉沉默许久,询问:“这样评价的理由呢?朝廷新军的战斗力,没有提升吗?”

    朱棣沉吟片刻后,说道:“战斗力肯定极大提升了,其实,不光朝廷新军,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北征时,也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旧军,只是更换了武器装备,接受了新的战术操典,但很多本质核心的东西并未变。”

    “比如,当兵只是为了效忠某个人,只是为了吃饷。”

    现代新军,绝不是如此!

    这样的军队,哪怕换了装备,更新了战术,也只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封建旧军。

    充其量,也就是清末的北洋军。

    根本算不上一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军。

    “那什么样的军队,才是一直真正意义上的新军呢?”

    蓝玉追问:“读书学到知识吗?这次,很多人都在议论王爷的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各个像儒将,听方希直说,王爷的军营中,还建了阅览室、学堂。”

    朱棣从蓝玉的话中,就判断,方孝孺遵守承诺,帮他隐瞒了在军中普及人民史观这些事。

    点头,回答:“也不能说,读过书的就算新式军人,冯胜也读过书,可他为了一己之私,却能把自己的将士,出卖给敌人,这样读过书的军人,能算是新式军人吗?”

    “真正的新军,不以效忠单纯的某个人为纽带,彻底杜绝那种权力分封色彩,当兵不是为了吃饷,一个政权给将士们发饷,只是为了将士们能养家,没有后顾之忧罢了。”

    “真正的新式军人,应该有知识,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做到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道遮风挡雨的墙,把百姓保护在身后,如果没有这种荣誉感,就不算是真正的新式军人。”

    蓝玉微微皱眉,“不讲究效忠、忠君这行吗?万一你的后代是个昏聩之人,讲究保家卫国,爱护百姓的军队,不会直接推翻你的后代吗?”

    朱棣不由笑了,“梁国公,就算讲忠君这一套,历朝历代,军队叛乱、农民起义少吗?”

    “相反,我的军队中,用保家卫国,爱护百姓武装每一个军人,我的后代继承人,他们知道这支军队的性质,但凡有点脑子的,不是白痴的,无论他愿不愿意,无论他有没有这种崇高理想,就算是装模作样,他也都得给我装!不然,他就是在找死!”

    “你觉,有几个人会明知不好而自己找死?”

    “古往今来那些昏君,之所以敢胡作非为,其实他们就是太自信,缺少敬畏,认为胡作非为,也没什么,别人一样会像儿子孝顺父亲,忠于君父,恰恰是失去敬畏之心,才导致他们昏聩!”

    一个以保家卫国,爱护百姓思想武装出来的暴力机构,存在于燕藩政权中。

    这就是一把刀,悬在统治者脑袋上。

    他不信,后来的继承者,敢于胡作非为。

    即便不认同。

    那些继承人,也会像那些政客一样,好好把台前的戏演好。

    想演好戏,就要做出正确的行动。

    哪怕是演戏的行动,也能造福百姓。

    所以,用思想武装军队。

    提高百姓政经地位,没什么不好。

    他到认为,这只会让燕藩政权存续时间更长。

    真有蠢货,连当个政客演好台前的戏都懒得做,燕藩坍塌崩溃,那也是活该,没什么可惜的。

    蓝玉沉默许久,苦笑道:“朝廷新军,的确是披着新军皮的旧军,此番去你燕藩,一定要好好看看你的海陆军。”

    “好……”

    “少爷!少爷!”

    朱棣话音刚响起,身后就传来熟悉喊声。

    二人转身……

    毛骧气喘吁吁跑来,靠近后,喘气道:“小早川仲业来了,要代表他们建立的政权集团,向咱们燕藩献土献民,我带着小早川仲业在金陵登岸后,就被锦衣卫注意到了,现在小早川仲业为首的使节团,被礼部带到会同馆了。”

    朱棣挑眉,“慢点说,把话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野五郎集团,竟然要向咱们献土献民?”

    还有这种好事?

    大野五郎这个人,可是一个产生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家伙。

    在他原来的设计中。

    要等倭国人口因战乱,消亡差不多时,打着结束战争,保护倭国百姓的口号,直接把大野五郎集团,以及倭国那些诸侯,全都清洗掉的。

    蓝玉也十分感兴趣,盯着毛骧。

    献土献民!

    他就是个粗鄙丘八,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先有刘伯温、宋濂、李善长请求去燕藩看看。

    现在倭人竟然要献土献民!

    朱老四的燕藩,已经有了点周王朝,文明通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爆发式鼎盛的影子了!

    要知道,这可是献土献民!

    毛骧余光隐晦瞥了眼蓝玉,见朱棣不介意被蓝玉听到,便说道:“根据从燕京来金陵的路上,小早川仲业讲述,大野五郎被倭国的倭皇给算计了,倭国诸侯,秘密联合倭皇,天皇三个月前,对外放话,要支持大野五郎集团,在整个倭国推行咱们这一套理念……”

    朱棣渐渐明白了事情原委。

    大野五郎这个人,对倭皇很愚忠。

    当倭皇对外放话后。

    大野五郎就带兵,驾驶改装的战船,想把倭皇救出来,救到他们统治的地盘,正式立国。

    可惜,大野五郎对一条狗愚忠了。

    当大野五郎打入倭皇的地盘时。

    才发现,被倭国诸侯合围了。

    愤怒之下,大野五郎屠戮了倭皇一族,但在战斗中,也身负重伤。

    被小早川仲业等人救出来后,已经不行了。

    悔恨中,提出献土献民。

    “因为大野五郎杀了倭皇一族,不,根据小早川仲业讲述,大野五郎只杀了背信弃义,背后捅刀子的倭皇,倭皇全族都是那些倭国诸侯秘密商议杀害的,但脏水全都泼到了大野五郎集团身上,现在,诸侯控制的倭国疆域内,诸侯利用大野五郎杀害倭皇全族,挑动民心,誓言要将大野五郎集团,从上层到底层百姓,一个不留全都杀了!”

    “据悉,整个倭国如今如同坐在火药桶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