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143章还能是谁永乐大帝呗
    韩成也很是高兴。

    好了!

    这一次的事算是过去了!

    不用为猝死担忧了……

    ……

    “既然韩成你说了,这马和在日后的大明,做出了这样大的成绩,有那样大的名声,那咱等一下就派人紧急前往西南,看看能不能找到此人。”

    重新回到正事上的朱元璋,倒也不含糊,立刻就准备将马和给找过来。

    “陛下,若是那马和还没有被施行宫刑,那就不要再施行了。

    给他留点体面。

    毕竟历史上做出了那样大的成就,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

    在这等情况下若是再给他来上一刀,着实让人有些难受,令人感到有些遗憾。”

    韩成赶紧出声提醒。

    朱元璋闻言道:“或许,正是因为被割了一刀,他没有了烦恼根,可以专心致志做事情,不胡思乱想,这才能做出那等成就来。

    这一刀不割的话,他反而做不出来这事。”

    朱元璋又开始不做人了。

    见到韩成看着自己,老大无语的样子,朱元璋哈哈笑道:“开玩笑的,咱会让人把这个命令一并送去。

    希望还能来得及。

    确实,按照你所说的,再给这马和来上一刀,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也希望找到他之后,这人今后还可以做出和历史上一样的事情来。”

    韩成见到朱元璋同意这事情,心中多少松了一口气。

    自己该做的已经都做了,剩下的只有天知道了。

    郑和到底能不能保持男儿身,这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再干预的了。

    说完马和的事情之后,边上的朱棣又一次望着朱元璋开口道:“父皇,我记得当年您一声令下之后,龙江宝船厂那里可是一刻不停的,全力建造了足足四年,这才算是停下来。

    这四年的时间,足够龙江宝船造出不少大海船了!

    或许,不需要新的,仅仅是龙江宝船厂的那些存货,就足可以出征倭国,先给倭国一些教训了!”

    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诸多事情之后,朱棣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多呆了。

    一门心思的,想要尽可能快的出兵倭国。

    “确实有不少存货。”

    朱标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之前看过龙江宝船厂的各项记录,若是所记不差的话,那里有造好的两千料海船二十艘,四千料海船两艘。

    除了已经造好的船之外,还有不少半成品的船只,以及当初剩余下来的,造船用的诸多木料。”

    经常处理国事的朱标,对于这些事情倒是门清。

    在听到了朱标的话之后,朱棣顿时兴奋起来。

    韩成却显得有些疑惑不解。

    他插嘴道:“这事情有些不对呀,按说陛下不是才下达了命令没多久,就被刘伯温给劝住了。

    前后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这怎么龙江宝船厂,却连续造了四年才停工?

    不仅造好了这样多的船,还有那样多的材料?”

    听到韩成问出这话,朱元璋的面色出现了一瞬间的不自然。

    多少有些不待见韩成。

    这家伙故意的吧?

    专门哪壶不开提哪壶!

    朱标咳嗽了了一声,望着韩成道:“那个……韩成你是明白的,这一个决策从做出来,再到传达下去,以及开始施行,那往往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出现一些延迟也很正常。”

    韩成点了点头,觉得朱标说的很对。

    朱元璋朱标见此,都不由暗送一口气。

    话说,他们还真的有些怕韩成在这个事情上,揪住不放一直问下去。

    结果就在这时,韩成的声音再一次的响了起来。

    “这……还是不太对啊!

    延迟上几个月那很常见,可这足足延迟了四年,真让人想不明白。

    龙江宝船厂,好像就在南京城外没多远的地方吧?

    吃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快马把消息传递过去,哪里需要耽搁这样长的时间?”

    朱元璋一听韩成这话,直接就就将脸扭到了一边。

    他有些想要揍人了!

    朱标看看自己父皇的反应,一时间也是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自己总不能说,自己父皇好面子,虽然接受了刘伯温的建议,却因为面子问题,没有明确说今后不攻打倭国,也没有喊停龙江宝船厂对大海船的建造。

    一直等到这个事情过去了三四年之后,这才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四三章 还能是谁?永乐大帝呗! (第3/3页)

    下令,不让继续造船吧?

    这是能说出来的?

    至少是绝对不能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

    “韩成,这事情你不用多问,既然这件事情发生了,那就肯定有原因。

    这和你写话本是一个道理。

    写话本的时候,需要承前启后,各种的注意合情合理,符合常识。

    但事实上,哪里有那样多的合情合理?

    话本需要讲道理,但现实却不需要讲道理。”

    说罢之后,朱标望着韩成道:“你懂了吧?”

    “奥懂了懂了,我懂了!”

    听着韩成这拖长的,恍然大悟的声音,再感受着这家伙落在自己身上的,那多少带着一些意味深长的目光,朱元璋又有些想要打人了!

    这家伙,怎么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看破不说破,为尊者讳呢?

    “父皇!有这二十艘两千料和两艘四千料的大海船,再配上一些寻常的海船,前去攻打倭国绰绰有余了!

    孩儿请令,愿立刻带兵兵马,前去攻打倭国!

    扬我国威!

    令这些番邦之人明白,什么叫做天威不可犯!!”

    朱棣的请战声再一次的响起。

    韩成精神为之振奋的同时,却也忍不住的再一次插嘴道:“等一下,听这话音,这些船已经造好有些年了?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船还能用吗?

    不可大意啊,一切都需要稳妥起见。”

    虽然韩成也很希望,朱棣立刻就带着人去倭国送温暖。

    但他还是要把该考虑的事情考虑好,不然朱棣真的因此丢了性命,那可就完犊子了。

    朱棣摇头道:“这点不用担心,这些船稍微保养一下绝对可以使用,不会有什么隐患。”

    韩成一愣,朱棣这样自信的吗?

    朱棣朝着龙江宝船厂的位置指了指道:“你也知道,这龙江宝船厂就在京城外面,临着京师,别的不说,就这一条,你就完全不用担心那里面的船还能不能用。”

    这话听得韩成更加的迷惑了,这是什么神奇的质量保证法?

    朱棣笑着道:“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下,海船质量不过关,出了事情的话,父皇真的会将他们的脑袋给砍下来。”

    好吧,听到了朱棣的这个狠合理的解释之后,韩成一下子就变得释然了。

    同时也真的不再为那些的船还能不能用而担忧。

    在朱元璋这个硬核狠人的眼皮子底下,这些船只的质量,确实不用多担忧。刚才是自己多虑了。

    朱元璋等到韩成和朱棣都不说话了,这才沉吟一下开了口道:“老四,还是再等等,多造一些船好。

    这是跨海去作战,不能不谨慎。

    可万万不能学了元朝。

    不然损失惨重不说,还会令得那倭寇更为狂妄,看了我们的笑话!

    这等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况且,我大明虽有水师,可一向不怎么出海作战。

    就算是加上江阴侯,靖海侯等人所统御的水师也不成的。

    这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不能急,越是急越容易出乱子。”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在这里对朱棣说道。

    朱棣也知道自己父皇说的对,但他夫人的病,像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剑一样,让他不敢有任何的松懈。

    他真怕给耽搁了。

    “父皇,没事的,多磨合磨合也就是了,这些大海船,再加上崇明那里靖海侯所统御的众多备倭水师,前去攻打倭国,真不成太大问题!”

    朱标伸手按在朱棣肩膀上道:“老四,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这个事情真的急不来。

    西南那边用兵还没有结束,现在又有大军前去灭女真三部。

    朝堂已经是勒紧裤腰带了。

    这个时候是真的没有办法,再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了。

    除此之外,备倭水师那里也不能过于轻动。

    方国珍,陈友定等人残部,一直在海上为寇,不曾剿灭。

    有备倭水师在,尚且能对他们形成震慑,一旦备倭水师离去,那这些贼寇就要变得无法无天起来。

    他们行踪漂泊不定,沿海的诸多地方,都将处于他们的攻击之中。

    他们打完就走,来到茫茫大海之上,没了备倭水师,我们只能是干瞪眼!”

    朱标开口将两个,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给说了出来。

    “那就将那些海寇给灭了!!”

    朱棣握紧拳头。

    朱标叹息一声道:“哪里有那样容易?

    要是真那样容易了,这些海寇早就被灭掉了,也不至于会一直等到现在。

    那是大海,和陆地作战不同。

    况且,那靖海侯麾下很多备倭水师,都是当年收服的方国珍,陈友定旧部。

    很多人都和那些海寇之间,有着香火情。

    在这等情况下,想要在短时间里,就将这两部海寇给消灭了,谈何容易?

    而且,就算是真的能消灭对方,在如今这种情况下,也一样是没有钱财,支撑你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跨国海战……”

    朱标的话,听得朱棣为之难受。

    问题绕了一圈,竟然又绕了回来。

    再一次的回到了钱上!

    因为大明没有钱,所以这才想着去打倭国。

    可前去打倭国一样是需要钱。

    因为缺少钱,所以明知道倭国那里有着金山银山,也只能干着急,只能看不能摸。

    这事情想想就让人难受!

    这事情,陷入到了死循环之中。

    看着朱棣这幅着急的样子,朱标叹了口气道:“再等等吧,等到明年后年,西南用兵将会彻底结束。

    北面的战事也肯定会平定,到了那时,就有精力和钱财往这上面投入了……”

    朱棣想起自己夫人,尤其是老丈人的病,还是着急。

    他可以等,但病不会等,按照韩成所说,自己丈人再有个两年多的时间就不成了。

    在这等情况下,是真的等不起啊!

    “大哥,父皇,就不能……先多印发一些宝钞救救急?”

    “今年本就印了不少宝钞了,为了灭女真三部,父皇又下令宝钞提举司加印宝钞。

    这样下来,数额已经是超了韩成所说的,上一年总量的一成。

    要是再为了跨海征伐倭国,而加印的话,那加印出来的宝钞可就太多了!”

    若是韩成没有提出一成的这个界限,朱标有极大可能,会同意朱棣的这个请求。

    但是现在,他却不想破例。

    刚从韩成这里得知了底线,就要开始破例,在他看来终究是有些不太好。

    “那……等到之后在倭国那里挖到金银之后,再把这个窟窿补上,您看这样成不?”

    朱棣还是不甘心,在这里提出了他的想法。

    听到朱棣此言,朱标和朱元璋都将目光望向了韩成。

    看的出来,他们有些心动了!

    韩成摇头:“不行。

    大明这样大,今后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用钱的时候。

    遇到一次就预支一次,加印一次,那今后这个规矩不就成废纸一张了?

    必然会被玩坏!

    陛下,还有太子都是英明神武,自控力非常强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尚且不能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就更不要说是后世那些帝王了。

    这个口子一开,到了那时,这条约束必然会形同虚设,大明宝钞一样是贬值的厉害,会变成废纸!”

    原本还被朱棣的提议说的心动的朱元璋朱标二人,听了韩成的话之后,那点心动立刻就消失了。

    “老四,你也听到了,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真的不能这样做……”

    “嗯,我知道了大哥。”

    朱棣声音显得低沉,整个人看起来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

    朱标将朱棣的状态收入眼中,也是为之难受。

    可偏偏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若是钱的话,我这里倒是还有一个办法,能够在短时间里,弄到足够攻打倭国的资金……”

    边上的韩成,站在那里想了一会儿之后,开口如此说道。

    不论是谁想要去揍小日子,他这里都肯定要帮帮场子!

    见到朱棣因为钱的问题,不能在这个时候,去攻打倭国而难受,韩成也同样是觉得遗憾。

    所以他准备在这个事情上,再推一把。

    而韩成的话,也瞬间就让几个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了他的身上。

    朱棣更是惊喜莫名,他三步两步来到韩成身边,望着韩成迫切的道:“啥办法?!”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