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160章 天才的指导
    “是是是,我才疏学浅,不敢胡乱指导你们做事。我知道你们很忙,就不过多的打扰你们,我简单的开个会,好不好?”

    他毕竟是投资方,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都要李云海掏,他要开会,当然是可以的。

    虽然李云海说得很客气,但这其实也是李云海的权利。

    只不过李云海礼贤下士,没有摆投资方的架子。

    项目组的80个人,今天都在场,正准备召开项目研讨会。

    苏有泉便召集了众人,到研究院的会议室里开会。

    李云海看着济济一堂的人才,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激昂的说道:“感谢大家能参加这个项目。在座的最高学历是在读博士,最低也是在读的本科研究生。还有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各大院校的教授。你们都是我最崇拜的知识分子。”

    80年代,博士生是很少的。

    我国第一批博士生,诞生于1983年5月27日,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北金市署在北金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我国首批18名博士接过证书,见证了我国学位制度从开花到结果的收获与喜悦。

    八十年代研究生的含金量极高,博士生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有真材实学,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大佬。

    李云海在他们面前,的确就是小字辈,是未学后进。

    他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李云海主要讲解的是自己对CCA的理解。

    他的理解来自前世的记忆,希望能给这些聪明人一点学术上的启发,给他们指明一个努力的方向。

    李云海滔滔不绝的讲述各种电荷调节剂的前世今生。

    很意外,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

    大家甚至纷纷拿出纸笔来记录李云海的讲话。

    李云海从传统的电荷调节剂,讲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CA,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含有金属。众所周知,金属对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水土资源,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所以,我在这里要求大家,能研究出一种不含金属的CCA。”

    “我本人业余时间,也对CCA有过研究,我个人以为,不含金属的CCA,是环保材料,是世界材料学、化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方向。”

    “关于不含金属的CCA,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研究。比如说硅络合物电荷调节剂,噻吩酰胺类的电荷调节剂等等……”

    这些就是李云海能记住的全部知识点了。

    后世在文印行业深耕过的人,都知道我国企业和东洋企业之间那场著名的CCA大战。

    李云海也是因为这场大战,而搜罗过相关的资料。

    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把这些资料用到实践中来。

    可惜,他并没有记住这些CCA的分子式,因为那实在是太过复杂,即便看过几眼,也肯定记不住。

    不然的话,依靠这些人的智慧和学识,肯定能用极短的时间,就能实验出相应的CCA来。

    但是,李云海不知道的是,他指明的这个方向,已经让这些智者们欣喜若狂。

    在得到李云海的指点之前,学者们对CCA的研究方向,还是茫无头绪,只能从现有的CCA着手,分析其成分,再通过无数的试验来合成差不多的CCA。

    这么做是捷径,但也容易触碰到别人已有的专利权。

    要想绕过别人的专利权,就必须做更多的试验,用其他成分进行合成。

    李云海提供的思路,等于在另一个更高的层面,另起炉灶,完全绕开了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专利,他们研究开发的,是一种全新的CCA。

    只要他们能试验成功,立马就可以投入使用,也可以注册全球专利。

    今后谁要是想使用这种专利,就必须获得李云海的授权,还得缴纳昂贵的专利权使用费。

    李云海见大家都不言不语,倒是有些忐忑不安。

    他停止了讲话,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润润干燥的口舌,说道:“我是不是班门弄斧了?我说的这点知识,对你们来说,应该是小儿科吧?”

    全场忽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搞学术工作的人,他们不擅长交际,也不喜欢阿腴奉承,听到妙处,能给你一片掌声,这就是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李云海欣慰的笑了笑,说道:“但愿我讲的话,能抛砖引玉,给你们的科研带来一点启发。好了,我要讲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我在此,也拜托大家,一定要研制出CCA!我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东洋撮尔小国,却能用这项CCA技术,来卡我们的脖子!他们从我国进口原材料,加工之后,再高价卖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打破他们的这种垄断!如果我们研制成功,售价100万一吨的CCA,我们能把价格打到几千块钱一吨!我们国产化的碳粉,能不能逆袭成功,就在于在座诸君的努力!”

    苏有泉带头鼓掌。

    李云海讲话结束。

    苏有泉握住李云海的手,态度诚恳的说道:“李同志,我收回我之前说过的话,我对你大有不敬,对不起!我向你道歉。你不是外行,你比我们都要内行!”

    这些搞科研和学术的人,真是可爱啊!

    李云海说,在你们面前,我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学生,我要向你们学习的地方多着呢!

    能得到这些人的认可,那可比当个什么科长,更能让李云海飘飘然!

    苏有泉上台讲话,他沉着有力的说道:“刚才李同志的讲话,有如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我们这个团队,是全省学历最高、知识最丰富的科研团队!李同志也给了我们最大的资金支持,我们要什么,他就买了什么!他还准备了一百万的基金,只要我们能研究出来,这一百万,就归我们80人的团队进行瓜分!”

    大家纷纷叫好。

    100万,80人分,平均每个人能分到一万多块钱。

    对1984年的他们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奖金。

    而且他们每个人还有额外的补贴可以拿。

    奋战几个月,就能拿到一两万块钱,何乐而不为?

    李云海举了举手,起身说道:“在这里,我再追加100万的奖金,谁要是率先发明出不含金属的CCA,我再单独奖励他100万的奖金!”

    刚才的100万是大家瓜分。

    而这100万,是单独奖励!

    这笔钱放在当时,说是巨款也不为过。

    群情沸腾!

    众志高昂!

    李云海拿出这么高昂的奖励,当然是为了敦促大家努力研究,奋力拼搏,在他们80人的小团队内部,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谁都想拿到这100万的大奖,就只能内卷。

    国产的CCA越早研发出来,对李云海越有利。

    耗材厂开工以后,就算只进口1吨CCA,都要花费100万的巨资。

    李云海要和时间赛跑!

    他也要鞭策这些科研人员和时间赛跑。

    李云海全程参与了研讨会。

    会议结束后,众人围住了李云海,询问他刚才说的那些金点子,是从哪里来的?

    李云海当然不能说实话,只说自己研究学问时,偶然想到的。

    一个戴着眼镜的女同志赞叹道:“那你一定是个天才!有了研究的大方向,我们一定能尽快拿下这个项目!100万的奖金,我肯定能拿到手!”

    一个瘦高的男生呵呵一笑:“纪文姝,谁说你一定能拿下?我们这么多的人呢!”

    李云海怕他们吵起来,说道:“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话。你们是一个团队,一定要精诚合作!有什么发现,也要及时和其他组员商量,只有集结大家的智慧,才能快速的到达成功彼岸。你们也可以成立几个小分队,互相研讨,一起努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团队的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冥思苦想更高!小团队发明出来CCA,那你们可以共同获得这笔奖金。”

    大家一齐叫好。

    李云海挥了挥手,告别大家,径自离开。

    他回到店里,正好是中午休息时间。

    李云海看到沈秀兰在店里,便知道她是来找自己的。

    今天第一更,求月票。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