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170章 衙门难进官难见
    省个协现在最大的事务,就是发展会员。

    但这种事情,李云海并不亲自去做,而是交给其他工作人员。

    因为最近天气好,耗材厂的建设进度加快了不少,年前可以完工。

    工厂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装修,厂房、宿舍、办公楼,都只要最基本的装修,做起来也快。

    年后开业肯定不成问题。

    CCA的研发进展,才是李云海最操心的事情。

    科研方面遇到了瓶颈,科研团队的技术人员广泛查阅资料,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数百次的试验。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后,有四个科研小队,研制出了不同的样品,但这并非成品。

    在试验中发现,自研的四种CCA,都存在不少问题,打印出来的文字,碳粉不够光洁流利,像是蒙着一层粉末。

    感光体是显影设备中的核心部件,根据结构构成有正电性与负电性两种类型,墨粉要在感光体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上显影,需带有与潜像带有相反电性的电荷。

    电荷调节剂正是起到改变墨粉的摩擦带电特性,并决定摩擦时的起电速率、使墨粉带电量分布集中,并使墨粉能完成复印和打印的作用。

    CCA带电的稳定性、分散性、力度、热稳定性、环境稳定性、颜色。

    这些重要的指标,只要有一个不达标,打印出来的文字就不好看,要么不均匀,要么脏兮兮的。

    李云海想研制的是不含金属粒子的CCA,主要通过多羰基杂环化合物与芳香族醛反应制得。

    CCA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

    性能优异的CCA,在打印时荷质比总是可以快速达到理想的数值,且经过持久活化期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稳定性。

    李云海要求研发团队,继续进行试验,达到完美为止。

    他的要求很简单:一定要达到甚至超过东洋CCA的水平!

    商业销售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

    一旦国产的CCA面市,东洋人不会坐视不理,他们擅长于打商业战,肯定会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国产的CCA。

    如果本身的产品质量不过硬,又凭什么打开市场?拿什么和东洋人竞争?

    所以李云海哪怕多投入几百万,也要等样品做好了再投产。

    为此,李云海又追加了两百万的投资。

    做科研很费钱。

    其中最耗钱的就是科研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是进口的,随便一台都是价格不菲。

    CCA的研发,要运用到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

    这些材料的试验和研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

    看似只研究一个电荷调节剂,其实还要研究好多种不同的新型材料。

    李云海明白,做科研必须谨慎,必须稳重,不能操之过急。

    但他还是不停的给团队施加压力,用高额的奖金,鼓励他们加快研发的步伐。

    有压力才能激发潜力!

    下午五点钟,李云海从省化工研究院回到店里。

    一进门就看到邵玉清他们。

    邵玉清今天跑了好几个单位,连领导的面都没见着。

    李云海跟他说,你不要着急,这事情急不来的。

    邵玉清说我是为乡里14个村的贫困户着急,这眼瞅着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这笔钱还在省里,等发到村里,还不知道要多久呢!每个贫困户能拿到几十块钱,也能买上几斤肉,几斤鱼,几斤瓜果点心,过上一个幸福年不是?

    他又央求李云海:“李云海同志,你在省里人脉圈子广,能不能帮帮我们?我们在省城人生地不熟,也只有找你帮忙了。我们去找那些单位的领导,结果一个个都忙得很,连接见我们的时间都没有。”

    李云海说,这事我帮你们打听过了,省里还在处理,可能还得一段时间。

    省里现在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扶贫办。

    相关的扶贫工作,是由政署在办理。

    临近年底了,各个机关的事务工作也繁忙起来,只怕这扶贫的工作,一时半会没有人管。

    李云海见邵玉清说得可怜,而且对方实实在在的是为乡里办事,也想帮他一把。

    他寻思,这事找一般的人不管用,一般的人也管不了这事。

    邵玉清可怜巴巴的望着李云海。

    在乡里,他算是一个人物。

    但来到省城,他才发现,自己连有些机关单位的门都进不了,好不容易进去,也没有人搭理你。

    他知道李云海是省个协的会长,虽然并没有什么职级,但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他们在省城没有人脉,只能求李云海帮忙。

    好不容易来一趟省城,不管事情办不办得成,总得见见哪个领导,得一句准信吧?不然他哪有脸回家乡?

    李云海微微沉吟,心想这事除非去找林振邦,不然找谁都不管用。

    可是他不会带邵玉清到林振邦家里去。

    林振邦是领导,也是人,下了班当然要休息,用这种小事去打扰他们一家人,没有必要。

    “这样吧,邵领导,”李云海沉声说道,“明天我带你去一趟省署,看看能不能办妥此事。”

    “省署?”邵玉清听了,便是一惊。

    他们今天也去过省署,结果连大门都没有进去!

    警卫看了他们的证件,然后问他们来干什么的?要找谁?

    邵玉清谁也不认识,只说我们是来问扶贫款的事,具体要找谁也不清楚。

    警卫说那你们走吧!

    邵玉清还想说几句好话,求求情,想着先进了省署,再去找领导求情。

    谁知道警卫不再理睬他们。

    邵玉清他们只得灰溜溜的离开。

    最后他们找到了民政部门,想着这事跟民政部门肯定挂钩。

    还别说,他们找对了地方。

    民政部门的大门,没有省署那么严格。

    他们顺利的进入了机关大楼,但却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着北。

    好不容易找着人,问明白领导的办公室朝哪里开,但等了半天也没见着领导,后来一问人,才知道领导出去开会了,今天一天都不在单位办公。

    他们白白等了一天时间,连中午饭都没有吃。

    现在听说李云海明天要带他们去省署,邵玉清苦笑一声,说省署门槛高,我们都进不去呢!

    邵玉清的意思很明白了,他好歹也是一个科级干部,拿着工作证都进不了省署的大门,你虽然是省个协的会长,但你没有职级啊,你还能带着我们进省署的大门?

    李云海也不解释,只是淡淡的一笑,听他们说还没有吃中饭,便说我请你们吃饭吧!

    他抬腕看看手表,知道林芝还没这么快下班过来,便先带着邵玉清等人,来到附近的国营餐馆,点了几个酒菜。

    邵玉清和同事实在饿狠了,顾不得体面,大口吃喝起来。

    那个同事喝了两口酒,忍不住诉起委屈来,说我们也是为了乡民的钱,才来到这省城,结果谁也不搭理咱们。

    李云海只是劝他们喝酒,说你们先不要想这么多,吃饱喝足了,回旅社好好休息一晚,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解决。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解决困难的办法。

    吃过饭,李云海送他俩回到旅社。

    邵玉清留他坐了坐。

    两个人坐在旅社的窗口下,抽着烟聊天。

    邵玉清感叹的说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这乡干部,到了县城,还算是个人物,县里那些衙门我也随便进。到了市里,虽然级别低,但还是受人待见的,市署那几个大门,我想进也就进了。没承想啊,这省里——唉,说起来都是泪。”

    李云海知道他们今天受了冷落,也觉得委屈,但这就是现实。

    一个小小的乡干部,还是偏远地区来的,在省城谁会待见你们啊?

    你们这是头一回来省城办事,等以后多来几次,你们也就习惯了。

    他也说不出安慰对方的话,只道:“好好休息,明天我带你们去趟省署,不管结果怎么样,问问领导就知道了。”

    邵玉清紧紧握住李云海的手,说道:“谢谢你,李云海同志,你真是个好同志啊!如果没有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李云海怕林芝来了,在等自己,又怕她饿着肚子,聊了几句便即告辞。

    邵玉清送他到门口,关上房门,转身往床上一躺。

    “邵领导,我们明天真的去省署啊?李云海他只是一个生意人,个体户,你信他的话,能带我们进省署的大院?”

    “看看再说吧!难得李云海同志有这么助人为乐的心肠!实在进不了,我们再想别的办法。这样好了,我们上午去趟省署。如果进不了,我们下午再跑一趟民政部门。”

    “那要是再见不着那些领导的面呢?我们一直在这里耗着啊?”

    “唉!耗也不是个事!真见不着领导们的金面,咱们也只能早做打算,回家吧!”

    第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