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249章 机场的邂逅
    “将近五万的订单!”

    “这么多?”

    “是啊!五万台,以上海打字机厂的生产能力,少说也得要两个月吧?”

    “组装能力,这一点我并不担心,一家工厂产能不够,我可以多找两家工厂合作。现在最麻烦的就是触控屏。”

    “对啊,你这次采购了多少块屏幕?”

    “两万块。”

    “太少了!我估计今天就能接到6万台以上的订单,再加上四月份的广交会订单,数量怕是要超过10万台哦!”

    “这却是个问题。”

    “赶紧下订单不行吗?”

    “现在不是下不下订单的事情。我想买下电阻触控屏的发明专利,对方也答应卖给我,开价200万美元。”

    “那又怎么样呢?”

    “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我们忽然之间采购大量的触控屏,会引起专利所有人的关注,他也许会意识到,触控屏的春天就要来临了,然后提高专利转让价格,甚至不再卖给我们。”

    “有可能,人都是追逐利益的。那怎么办呢?”

    “为免夜长梦多,我想赶紧飞一趟米国,先把这个专利权拿下来再说。”

    “马上就要走吗?”

    “嗯,我打算尽快去米国。”

    “你有签证吗?”

    “我之前就想去米国一趟,所以已经办理了护照,因为我是去投资的,又有米国公司的邀请,他们大使馆很快就给我办理了签证。我已经拿到了米国旅游商务签证。有效期从获得签证那一天算起,为期一年,一年内可多次往返。”

    “你一个人?还是和林芝?”

    “她哪里有签证?当然只能我一个人去。”

    “你一个人去米国啊?那太危险了吧?我听说米国很乱的呢!”

    “哪里都有乱的地方,也有乱的人。这个不必担心。如果真的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米国又怎么可能高速发展呢?”

    “有道理。那你一路小心啊!到了那边,记得给我来个电话。”

    李云海看到她眼睛里充满了关切,微微一笑:“好的。”

    他回到林芝身边,说要去趟米国。

    林芝啊了一声:“去米国?不是说好了,要过完年再去吗?”

    “生意人嘛,总以事务为要。过不过年的,反正年年都有过。”

    “可是,真的只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你确定要去米国吗?”

    “还有一个星期,说不定我能赶得回来。买下米国的触控屏技术,是当务之急。”

    他把自己的分析和担忧告诉给林芝。

    林芝表示理解,说道:“可是我的签证还没有办下来!你这次出去,又不带我了吗?”

    “林芝,公司一大摊子事情要做,你也看到了,我们今天接到了这么多的订单,你就留下来,和郭姐、姑姑一起,处理好订单,安排好生产。我就是去签个协议,签完我就回来。明年我再带你出国旅游,好不好?”

    “好吧!”林芝不是无理取闹的人,虽然万分不舍,但也只能顺从李云海,说道,“你一个人去吗?带庄勇去呢?”

    “不必了,我一个人去签个合同就回来了。米国那边,也没有人认识我,出不了什么事。那么多大明星、有钱人,都跑到米国去了,也没听说谁在那边被人杀了。”

    郭婉华听说他马上就要去米国,也是幽幽一叹,因为她有事离不开,肯定不能陪同前往。

    李云海当即和倪教授联系,说我今天就去米国,请他联系米国方面,请他们准备好一切材料,等李云海到了就可以签合同。

    郭婉华和施文涛都有朋友、生意伙伴在米国,他们把朋友的联系方式,都告诉了李云海,万一在那边遇到什么事,可以找他们解决。

    李云海记下这些人的联系方式,说不定真能用得上呢?

    陈万兆之前在米国有投资,在那边有分公司,只不过现在归长子陈光信在管理。

    郭婉华联系了陈光信,她将从香江的账户,划拨两百万到陈光信在米国分公司的账户,李云海到米国进行交易,直接在那边可以进行转账或取现,减少转账的等待时间。

    陈光信一口答应下来,说五姨你要是着急用钱,可以先从米国分公司预支,我们这边再慢慢结算好了。

    郭婉华说两天后会用到这笔资金,请陈光信准备好。

    林芝问李云海:“那你是要到上海那边坐飞机吗?”

    李云海点头说是的,又道:“家里事就交给你了。”

    林芝问道:“你之前说要举办打字比赛,还办不办?”

    李云海道:“干脆这样,等过了年,我们在报纸上登广告,征集全国的打字员参加比赛,我们把比赛奖励设高一点,肯定会有很多人参赛。最后胜出的,必定是我们四海打字机!那个时候,更能一战成名。”

    “好吧,那就等你回来再说。云海,我送你去车站。”

    “不用了,男子汉,志在四方嘛!现场还有这么多的经销商,你留在这里帮忙。”

    李云海跟大家告辞,回到家里收拾了一下东西,匆匆赶往火车站。

    他决定要去米国时,就安排人到车站买到了前往上海的特快卧铺票。

    从西州到上海,需要十几个小时。

    李云海上了车便是看书睡觉。

    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上海。

    李云海打的士来到机场,购买前往米国的机票。

    临近年关,出国的人不多。

    李云海很顺利的买到了飞往米国的机票。

    1981年1月,我国民航史上的重要时刻。当时民航北金-上海-旧金山-纽约航线正式开通,全程超过1.5万公里。

    李云海将在上海登机。

    他要见面的塞米尔·哈斯特先生,是在米国的肯塔基州。

    这是米国东部的一个州。

    李云海了解过,这个州距离旧金山5000公里,距离纽约900公里。

    也就是说,李云海要和哈斯特见面,飞到纽约下机是最好的。

    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旅程,和他从西州坐火车到上海差不多时间,也要十几个小时。

    李云海在机场买了两份报纸带到飞机上看。

    他在候机室坐着等待登机。

    忽然,他看到旁边的女子似乎有点面熟。

    虽然她戴着墨镜,但她出众的气质,还是让人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个年代的美人,并不是锥子脸、清瘦这般统一的画风。

    屏幕上的美女,各有各的特点,让人过目难忘,一眼就能认出她来。

    比如说眼前这位,李云海前不久还看过她主演的电影。

    “你是龚小姐吧?”

    那个女子微微扭过头来,看了一眼李云海,没有说话。

    李云海却认出了她,她的确就是那位眼神清澈、美丽大方,大红大紫的女明星。

    “你要是去米国吧?”李云海问道,“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

    女子拿起放在腿上的报纸,高高举起来,挡住了自己的脸,一脸避世的表情。

    李云海无奈的笑了笑。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这个美女的新闻,甚嚣尘上。

    不过李云海知道,她是被冤枉的。

    对她的事,李云海也只能爱莫能助。

    80年代真的是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时代。

    有人的思想极为开放,比40年以后还要开放。

    但有的人却极为古板,比老封建还要古板。

    这两股思潮发生碰撞,使得很多人受伤,然后黯然离国,前往国外发展。

    眼前这个美女就是如此。

    李云海轻咳一声,说道:“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你出国只是在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女子没有搭理他,很显然,刚刚受到极端伤害的她,并不想和任何人搭话。

    她之所以选择离开祖国,也是想从此远走高飞,不再和国内熟悉的一切有联系。寻一方净土,过与世无争的日子。

    李云海见她拒人于千里之外,也就不再搭讪,说道:“对不起,我想我认错人了。”(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