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259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估计郭婉华也是找不着他,所以才找林芝聊天的吧?

    他想着时间太晚了,郭婉华肯定早就睡下了,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李云海来到公司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电话给郭婉华。

    他先打到郭婉华的别墅。

    果然,郭婉华还没有出去。

    她听到是李云海的声音,幽幽的说道:“我还以为,你从此以后,要躲着我了呢!”

    李云海一阵心酸,说道:“郭姐,你何出此言啊?岂不让我寒心?我最近太忙了。你感觉怎么样?”

    “还好,就是有点犯困,总想睡觉。”

    “那就多休息。”

    “不行,我不能睡太多,我得多运动。我还是保持以前的作息习惯。你什么时候来花城?”

    “四月中旬,开广交会的时候去。”

    “你就不能提前来看看我?看看你的孩子吗?”

    “我安排。”

    这时有人敲了敲李云海的房门。

    李云海结束谈话,说了一声请进。

    沈秀兰走了进来,向李云海汇报财务工作。

    “云海,四海中心那边,第一期工程,我们打款3亿过去。为什么一次要打这么多的款?”

    “我们建造的是超高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按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要求,T1塔楼在9层以下采用强度更高、受力更强的钢板剪力墙,从进入第10层起就进入了标准层施工,所以前期花钱会特别多。等桩基打完,建到九层以上,反而会更快了。”

    “哦,这些我就不懂了。”

    “我们请的是全省最好的建筑设计院,和香江王董建筑师事务所一起设计的。工程也是由全省最大的省建工局承建。这几家设计院、建设单位,都有一流的资质,出不了错差。”

    “那要建几年呢?”

    “按照现在的施工进度,四、五年时间吧!T1塔楼会先行交付,不过也要等三、四年了!”

    “好。”

    沈秀兰又向他汇报了最近的收支情况。

    李云海问道:“你外公身体好些了吗?”

    沈秀兰的俏脸,瞬间黯然:“说到这事,我正要和你说呢,我妈动用了你给的那笔钱,带我外公到上海看了病,可是还是治不好。花了两万多块钱,现在回到了西州,说不定随时都会走。”

    “唉!你们早就该动用这笔钱给外公治病了!”

    “钱是你的,你以为我们随便敢用呢?还是我告诉我妈,说你建一幢大厦,需要投资十几个亿,她才知道你有这么多的钱,想着你一时半会也不会缺钱用,这才敢用那笔钱的。这笔钱,还得我和小玲以后赚钱来还给你。我爸妈反正是没有能力还的。”

    “别这么说,那笔钱送给你了,就是你的。”

    “哎,说清楚了,是借的!”

    “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不要请假回去陪几天?”

    “我妈请了假在照顾外公。我下班后再去,也是一样的。我回去工作了。”

    沈秀兰起身离开。

    林振邦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天就把梅山地区的赵专员喊了过来。

    赵专员听了扶持梅山县开一万家文印店的计划,喜不自禁,这可是助力梅山县的经济发展!他得到林振邦的耳提面命之后,跑来向李云海道谢。

    李云海在办公室里招待了他,说此事还得当地政署牵头,我只是做为设备的提供商,政署和银行必须提供担保。

    赵专员说没有问题,凡是有利于梅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事情,我们都义不容辞。

    李云海要留他吃饭,他说改天再聚,这么好的事情,我得赶紧回去向大家宣布。

    说完,赵专员便匆匆离开。

    李云海提出来的这个举措,可以说是解决了农村人开店资金短缺的最大问题。

    可是,每个月500块钱的设备租金,也不是谁都敢承受的。

    这一年,城市里已经出现了打字复印店,有个梅山人,在洋溪镇开起了复印店,这也是梅山人开的第一家打字复印店。

    如果没有李云海,那洋溪镇的这家复印店,就会成为星星之火,带动当地的文印产业发展。

    梅山县当地政署在全县各个乡镇,所有的自然村里,张贴了布告,并在村里的大喇叭里进行了反复的播报。

    一时间,整个梅山县都轰动了!

    政署鼓励外出创业,以每个月500块钱的租金,租一套四海集团提供的办公设备,还负责培训,学成之后,随便你们到全国各地去开店。

    很多头脑灵泛、胆子又大的人,不由得动起了脑筋。

    买一套设备的钱,他们肯定拿不出来,但租一套设备,只需要500块钱!这第一个月的租金,一家人凑一凑还是有的。等开起了门面,赚到了钱,再交第二个月租金。

    有没有生意,做两个月自然就知道了。

    真做不下去,在外面干上两三个月就回来继续种地,大不了就是亏几百块钱而已!

    一时间,梅山县各个乡镇政府的报名点,都被乡民们给挤破了门槛。

    但是,更多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毫无波澜,仿佛此事跟自己毫无关系。

    大多数人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被打开。

    只有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了钱回家炫耀以后,他们才会跟风景从。

    然而,到那个时候,全国最好的城市,最好的地段,已经被别人占领了!

    所以有人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螃蟹又叫夹人虫,以前的人看到都怕,谁还敢吃?

    现在让农民外出创业,也是如此,农民们都以为,外出创业,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跟夹人虫无异。

    总有人敢勇立潮头,闯进改革开放的长河里,做出一番事业来。

    白溪乡石板村报名的人最多!

    因为他们都是李云海的老乡,他们见证了李云海的成功。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可以用最少的成本,去城里开店创业,说不定也能混成第二个李云海呢?

    还有很多人跑到李德明家里来询问具体情况。

    李德明哪里知道这事情?只是含糊的说道:“云海做事牢靠着呢!我相信他!他说能做的事情,那肯定能做!”

    他现在对大崽,那叫一万个佩服!

    三天报名时间截止,梅山县各个乡镇统计了报名人数,达到了800多人。

    可是,省里给出的名额是一万人!

    赵专员看到这个结果,错愕良久。

    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这些乡亲们怎么都不知道抓住呢?

    赵专员不想浪费剩余的名额,便向林振邦请示,能不能到市里的其他县招人?

    林振邦的本意,就是想发展整个梅山地区。

    听到赵专员的汇报外,林振邦当即同意,可以在整个梅山地区招人。

    林振邦放下电话后,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他还想跟李云海争取,多要一些名额呢!

    谁知道一万个名额都报不满!

    李云海听说此事后,说没关系,慢慢发展,等有人在外面发了财,不用我们通知,乡亲们也自然会找上门来租借设备了。

    他让这些已经报名的农民,先到省城来。

    李云海将在四海电脑学校开办培训班,教他们打字、操作复印机,以及怎么制作名片、标书。

    在八、九十年代,只要学会这几样,赚钱就跟捡一样。

    至于招牌、图文制作,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现在的工程机器太贵,即便是租,李云海也不敢租给他们。

    又经过三天时间,整个梅山地区,也只招了不到2000人!

    李云海对此事倒是看得开。

    第一期就能招到这多人,已经出乎他的意外了。

    只要这批人赚到了钱,他们的亲戚、朋友、老乡,都会坐不住的。

    四海电脑培训学校,周一到周六,白天都是用来给社会青年上机打游戏。

    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李云海将2000个报名者,分成两批,分别进行为期十天的培训。

    他的要求就是,十天之内,必须学会打字、使用复印机。

    如果你十天都学不会的话,那可以回家种地了,因为就算给你机器,你也肯定赚不到钱。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