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1984 > 第287章 勇闯中关村
    李云海听到他们谈话,原来跳楼的人还真是孙铁锁,下午跳楼被救了下来,但晚上又跳了一次,终于得偿所愿。

    只不过人死债未消,那些追债的人,继续在问他的家人要钱。

    李云海听罢,不由得愕然。

    昨天晚上那个梦,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

    严格来说,孙铁锁的死,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他现在投资铺得太开,资金周转本就不灵活,不可能为了救别人,而收下别人卖不出去的机器。

    这种正轨渠道进来的机器,进价十分昂贵。就算孙铁锁是走特殊渠道拿的货,价格起码也达到了三万左右一台。再加上黑市汇兑的损失,成本就更高。

    而四海集团的组装机,最贵的才卖2万7千,李云海还能赚一大半!

    在极佳的性价比机器面前,孙铁锁手里那些货,完全没有竞争力。

    李云海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帮助孙铁锁。

    但李云海是个有良心的人,心里总是隐隐有一丝不安。

    这天的展览会生意,和昨天差不多,李云海他们又拿到了几个订单,卖出去4千台打印机。

    北金是大城市,各种展览会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多,当然同行的竞争力也特别大。

    李云海一直在南方经营,没有北上,因为他知道北金藏龙卧虎,如果他没有一定的实力,过来也打不赢别人。

    现在他觉得自己羽翼已成,可以到北金一战了!

    他和林芝商量,想到北金开分公司。

    林芝当然是支持他的,说我们早就应该到北金来开分公司了。

    李云海说,北金的情况和南方不同,我们在这边没有任何人脉,就算想来闯荡,也会极为艰难。很多产品,都会划分南北。就连明星,也分南北。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很多产品也和橘子一样,在特定的地区可以混得风生水起,到了另一边却举步维艰。

    不过凡事总要迈出第一步,万一四海集团能南北通吃呢?

    所以,李云海决定勇闯中关村。

    等这边展览会结束以后,他将在中关村设立分公司。

    当天晚上,李云海和林芝来看望林振邦,沈秀兰也跟着前来。

    林振邦和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国营餐馆吃饭。

    席间,林振邦提到一件事情:“云海,我在学校认识了一个同学,他在北金部委工作,他主管的某单位,要采购500台计算机,我得知此事后,便把你的公司推荐给了他。不知道那家单位,有没有找你订货?”

    李云海哦了一声,终于明白了其中关窍!

    原来如此!

    那家单位的500台电脑,是因为林振邦的一句推荐带来的。

    这就难怪了!

    北金这边的单位,很少找四海集团合作,这真的是头一回。

    李云海说那家单位已经下了采购单,并向林振邦表示了感谢。

    林振邦笑着摆摆手,说你谢什么?一家人说两家话!

    沈秀兰在旁边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五味杂陈。

    这就是林芝带给李云海的资源和好处。

    如果是她沈秀兰,又能带给李云海什么呢?

    想到这里,沈秀兰的心里十分难受,但又觉得,李云海能找到林芝这么好的女朋友,算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运气。

    林芝问父亲,下一步的去向定下了没有?

    林振邦说还没有,要等进修结束,又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

    林芝噗嗤一笑,说我这是关心你嘛!

    吃过饭,林振邦和他们散了散步,便即回学校去了。

    李云海他们回饭店休息不提。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生意都还不错,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千台打印机。

    到展览会结束的时候,订单加上零售,一共卖出去2万多台打印机,算得上不错的战绩。

    他们带过来的一车打印机,全部售罄,就连最后的两台样机,也在展览会结束时,被其他参展商买走了。

    这次的小印展,让李云海发现了新大陆。

    他觉得这种行业展也很有用,不比广交会差。便让公司的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展销会信息,凡是跟印刷、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信息技术有关的各种会,全部收集起来,尽量参展。

    小印展落幕以后,李云海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来到了中关村。

    中关村发端于1953年,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科研楼竣工为标志,中关村开启了科学城时代。之后,我国的核能巨星、顶尖精英汇聚于此,成就了两弹一星的旷世伟业。

    一批科研院所围绕此地、开枝散叶,涌现出一大群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待到70年代末,中关村已聚集了一流高校30多所、科研院所130多家,成为我国真正的科技心脏,人才密集度不逊于硅谷。

    发展到1986年,中关村已经初具规模,成了无数创业者的乐园。

    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一批新型技术公司的聚集,使中关村走上了一条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创业之路。

    李云海来到中关村,寻找合适的楼房开分公司。

    他在电子一条街来来回回的逛了两遍,将目光锁定了一座五层楼的楼房。

    李云海直接找到了区委的领导,商量买楼的事情。

    电子一条街,已经聚集了140多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以贸易为主,因为流通周转快,赚钱容易,资金回流快,所以中关村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从贸易开始,逐步向产业发展。

    像孙铁锁做的也是贸易,连一家实体商店都没有,只有一家办公室。

    这样的公司,在80年代有一个专有名词,被老百姓称之为皮包公司。老板只有一个皮包,没有工厂、没有商店。

    所以,在1986年的时候,有人向上级反映,说电子一条街,是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资本主义一条街!

    上级派人过来调查,调查之后认为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也没有肯定,这个事就过去了。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关村开始提出了技工贸这个概念。用白话理解,分别是技术、加工、贸易,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李云海做的是产业集群,既有技术、也加工生产,当然也做贸易。

    他的公司,和中关村的其他公司完全不一样。

    李云海的四海集团,成立较早,发展又快,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产业公司。

    四海集团要来中关村发展,当地的区委是很欢迎和支持的。

    李云海看中的那栋楼,属于区委的物业。

    区委的意思是可以租给李云海。

    但李云海却想买下来。

    这个时期的北金房价并不贵,大约在一千到两千之间。而新建的小区楼房又比较多。

    北金的房地产发展比西州更快,80年代中期,中科院等院所,在中关村建了大量的物业。

    李云海和区委商议,他愿意以两千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买下这幢楼。

    他开出来的价格,算得上比较高的了。

    这幢楼有五层高,总建筑面积有五千平方米,总价一千万!

    在1986年,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买下这幢楼的人可不多。

    区委的领导商量了一下,向李云海提出一个新的报价,说你要买的话,就算2300元每平方米,总价为1150万。

    这个价格,放到全国也是最高的成交价了。

    不过李云海并没有讨价还价,而是一口答应。

    电子一条街的临街楼房,以后肯定属于稀缺资源,租不如买,他现在买楼的钱,以后也许不够支付一年的租金,毕竟这里将是寸土寸金之地,后世房子的均价高达13万每平,而临街的门面价格还要翻倍。

    李云海用1150万买下的这幢楼,日后价值六、七个亿。这样的投资回报,既稳健又暴利。

    这天,李云海签订完买楼的合同,来到楼面检查。

    楼房以前是一家办事机构,李云海买下来以后,办事机构要进行搬迁。

    李云海察看了一下,打算把一到四楼,都用来当卖场和电脑培训学校。

    周边学校多,开电脑培训学校肯定有生意。

    一到四楼,只需要粗略装修就行,反正是用来当卖场和培训班,没有太多的讲究,窗明几净、灯光明亮就行。

    五楼用来当办公室,这里原本就是办公楼,颇为干净,收拾一下就能用。

    李云海检查完毕,走下楼来,到隔壁一家小卖部买了瓶汽水喝。

    小卖部所在的楼房,上面开了不少贸易公司。

    李云海喝汽水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搬东西,其中一块公司的铭牌,引起了他的注意。

    “康信办公用品公司?这不是孙铁锁的公司吗?”

    他正自沉吟间,看到几个人推搡一个中年妇女下楼来,恶狠狠的说道:“你男人死了,你家欠的债还在!夫债妻还,父债子还!你和你的三个孩子,都要为这笔债务负责!你们别想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知道你儿女在哪里工作和读书!”

    妇女一脸的凄婉,哭诉道:“我们没说不还,等我们把铁锁留下的电脑卖掉,我们一定还你们的债!”

    “卖?卖得掉再说吧!”一个脸上有刀疤的男人,用力推了她一把,怒气冲冲的说道,“本钱还不上,先还利息也行!记住了,我只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

    妇女被他推倒在地,摔到了胳膊,痛得她哭喊起来。

    李云海喝完汽水,把瓶子退给小卖部,走了过来,扶起妇女,对刀疤脸说道:“有话好好说,干什么打人?”(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