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士 > 第115章林如海秉公推举江南覆试榜单出中
    林如海接过试卷,当先看向了举荐的同考官。

    此人乃是翰林院庶吉士牛大量,也是前科进士。

    实自前明英宗,一直到大顺,科举进士一甲常授翰林院修撰,编修之职。而于二甲、三甲中,再选才华横溢之人,经过皇帝主持的“朝考”,可为“选馆”。

    林如海在当年得中一甲后,就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一职,于翰林院内的官职任命很是清楚。

    同年贾雨村当年就是经过皇帝“面试”,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又三年,于下次会试前的考核中,再得优秀,才正式留任翰林院,并得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称“留馆”,数年后,得以到地方担任知府。

    这次江南覆试,作为被召来的四名同考官之一,牛大量举荐了不少试卷。

    其为人博学,颇为实干,年纪要比林如海要小十来岁,当年中进士时,已然三十有三。但这番年纪,已算得上年轻有为!

    “牛选馆稍坐!”

    在向牛大量颔首后,林如海认真研读起了今夜举荐来的最后一份试卷。

    这次的时政策论数道,不知为何,皇帝所问者,除与金国战事外,多与西洋有关。而西洋之国,在大顺士人中,知之并不算多,毕竟谁也没有去过那万里之外,观其发展。

    林如海则不同,于江南任上数年,以江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不断加重下,同西洋接触并不算少。故知西洋之发展强势,并不比大顺差,知其不可小觑之!

    遂于看过的几分考卷,多见之夸夸其谈,只见表面,仿若那纸上谈兵之赵括,而不知时事要害,也就失了读下去的兴趣。

    林如海但将这试卷的开头一看,眼睛就是一亮,此第一题,乃是“今有红毛国之流,而来中国,请设使臣,事做决断处置之用,是否便于行策,可有规章!”

    从数年前开始,西洋同大顺恢复关系,特别是在瓷器、丝绸等当时代最强劲的“奢侈品”利润诱导下,加强联系后,就意图建立使臣联系机制。

    但在传教士等多方面矛盾下,迟迟为未行。而今皇帝出此题,显然有意思,但朝廷一些守旧派的反对声不小。

    皇帝于覆试中出这一题,而没有放在来年会试,或者是殿试,显然有试探之心!

    以林如海对皇帝所知,这是一个有大野心的雄主,早有看向域外之意。否则,也不会在三年前,于琼州海峡击破英吉利船队后,并使大顺船队向南洋行去,宣示国威,甚至向那英吉利乔治国王和法兰西路易十五国王回了书信。

    同因此之胜,才制止了英吉利船队向大顺沿海的扩张……

    “汉之张骞、班超等属而出使外国,故有强汉。时代之发展,今大顺于外事之上,自不能闭关锁国,故设使臣常驻,而曰大使馆。另保大顺子民,甚至建立海外水师基地,乃必由之事也!”

    此间试卷,引经据典,林如海继续读下去,不禁沉浸其中。

    从大顺的当前实际出发,此间士人所言,句句处于核心。

    并介绍了中国和西洋,各自的使臣发展制度,且言其中之责属……

    一如在江南任上,林如海一直是个为国为民的实干之人,在看完之后,但知有几个小缺陷,问题则不大,即生向天子推举之心。

    当他再抬头时,发现其余几名同考官正做等待。

    “此卷可向上推举,诸位且是辛苦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