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贪官 > 第281章:叶大人家的禁地,箱子里的最高机密,不要脸又不争气的朱元璋!
    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还高升了?

    叶青径直走到一间房里,这间房并没有放任何财物,只有几个铁皮大箱子,还是上了好几道锁的那种。

    比起那些价值连城,还伸手就可以拿走的古董字画,这防护等级堪比后世保险箱的大铁箱里,装的全是对别人来说一文不值的废纸。

    可这些对小老百姓来说一文不值的废纸,却是他叶青给朱元璋留下的‘巨大遗产’。

    里面有优秀的治国理念,有各行各业的领先技术等。

    也不说多么了不起的大话,只要他朱元璋读完这所有的东西,他朱元璋就算是半个现代人了。

    只要严格按照这里面写的去执行,国祚仅有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最起码也能延长至六百年国祚。

    为了保证朱元璋愿意看,也愿意相信这些东西,叶青还真的费了一番苦心。

    只要打开其中任何一个大铁箱子,无需翻看里面的线装本子,就都能保证他朱元璋相信叶青是一个来自于后世的穿越者!

    对于这一点,叶青有十足的把握!

    只可惜,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争气啊!

    叶青看着这几口大铁箱子,真就是想一把火烧掉算了。

    但出于他那仅有的一点良心,还是不怎么忍心,唯有把这些‘遗产’和那么多的财宝,全部打包挪窝。

    他说过,只要朱元璋不成全他,他朱元璋就别想从他叶青手里拿到一点好东西。

    对于这件事情,他必须说到做到!

    大半个月之后的下午,

    传旨太监先把二十一个装着‘土特产’的小包袱,放在朱元璋的面前,然后才开始汇报详情。

    或许是收了土特产,还受到礼遇的关系,传旨太监在汇报之时,还象征性的夸张了一点点。

    “陛下,叶大人不仅欣然接旨,还看着应天府的方向感激涕零。”

    “不仅如此,他还保证不负皇恩,保证会在任上再创辉煌,保证把宁波府建设得比雁门县还要好。”

    “您是没亲眼看见,县衙大门外,一整条街都响彻着‘陛下圣明’与‘陛下万岁’八个字!”

    “.”

    朱元璋听着这样的答案,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但他表面上也只是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就打发传旨太监带着这些土特产走人,就算是他这个皇帝,赏赐给他们的!

    片刻之后,他又差人叫来了马皇后。

    朱元璋大笑道:“妹子,你这个女诸葛说得太对了,咱答应他之后,他感激涕零啊!”

    “今晚多做点饭,咱一定能吃三大碗米饭。”

    马皇后见朱元璋高兴,她自然也跟着高兴。

    紧接着,马皇后又笑着问道:“重八,既然已经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下次见面就该告诉他你是谁了吧!”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的笑颜不在,转而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他只是沉吟片刻道:“到时候再说。”

    马皇后见朱元璋如此答复,也知道他还在担忧着什么。

    毕竟他得到的消息,也只是太监传回来的消息,并不是他的亲眼见证。

    他们都是吃过苦的人,知道传话的人收了好处之后,会把话传成什么样子。

    欣然接旨的事实肯定不会假,但是否感激涕零,就有待考证了!

    再者说了,叶青这人在他们的看来,总有那么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

    年仅二十多岁,凭什么就懂那么多的东西,还是样样精通的水平?

    他到底师承何人?

    一想到这里,马皇后就又想到了叶青用拜师大礼,拜祭李牧、李广、李世民、李靖的场景,以及他一本正经的说,他就是师承于他们的场景!

    只是往这方面一想,马皇后就觉得既不可能又不合理,甚至还有那么点渗人的感觉!

    也就在马皇后开始往细了思索之时,朱元璋又突然开口道:“对了妹子,晚上你去弄一只烧鹅,咱想请徐达吃顿饭。”

    “我们一起商议一下,到底该派谁去雁门县当知县。”

    “这个人选得好好琢磨,既要保证他不会被雁门县的繁华腐蚀,从而变成胡惟庸他们的人,又要保证他不会彻底成为叶青的人。”

    马皇后点了点头之后,就去往了她的小厨房。

    当晚饭点,武英殿大厅里,一身常服的的徐达就走了进来。

    徐达只是鼻子那么一闻,俩眼睛就直放光,然后直直的就往饭厅去了。

    “臣徐达,拜见陛下,拜见娘娘,拜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一脸不乐意道:“咱特意打招呼让你穿常服,就是为了免去朝廷里的那一套,咱和你嫂子还有你大侄子都穿着常服,你还跪个啥?”

    “标儿,还不去把你徐叔扶起来?”

    徐达看三人全是常服,也就欣然落座了。

    朱元璋见徐达眼里只有那俩鹅腿,也只是笑着道:“你不是就好这口吗,动手吧!”

    徐达应了一声,笑着就要上手。

    可他的手在快要触碰到鹅腿之时,又当即收了回来,还一脸的严肃。

    徐达严肃道:“承蒙陛下设宴款待不知道多少回了,但吃皇后娘娘亲自做的烧鹅,这辈子加起来也就四回!”

    朱元璋一家三口见此情景,也只是全部暗自偷偷一笑。

    徐达用细数当年的语气,追忆道:“至正十七年,陈友谅进犯应天,陛下要臣与开平王在九华山设伏,送行之际,陛下谕臣,此役九死一生!”

    “这是臣,第一次吃到皇后娘娘亲手做的烧鹅!”

    “至正二十五年,臣带兵伐张士诚,陛下谕臣,此战若胜,江南从此定矣!”

    “这是第二回!”

    “吴元年,陛下要臣与开平王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大都,这是第三回!”

    “洪武五年,陛下让燕王和臣的大女儿妙云定亲,这是第四回!”

    说到这里,原本就严肃的徐达,还皱起了眉头。

    与此同时,他还心中暗道:“这老哥哥不会又要打我家秒锦的主意吧?”

    “这可不行,我家妙锦是给叶老弟准备的,别说一只烧鹅,十只烧鹅也不卖!”

    想到这里,徐达便站起身来,看着眼前笑脸盈盈的一家三口道:“陛下,这一回,又有什么难事让臣去办的?”

    徐达的面前,三人只是再次一笑,笑得真的毫无心计,真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朱元璋笑道:“天德,你这什么德行?”

    “整得就像老哥哥请你老弟吃饭,还每次都要你出生入死一样,咱就不是那样的人。”

    “赶紧坐下说,老大,扶你天德叔坐下,再给你天德叔满上。”

    徐达当即拒绝道:“不不不,既然都穿着常服是家宴,那我就请你先说了,我再坐。”

    马皇后见此情景,忙一脸严肃的看向徐达:“天德,还想吃你嫂子做的烧鹅,就赶紧坐下。”

    “好嘞嫂子!”

    下一瞬,徐达干脆无比的就坐了下来。

    紧接着,朱标亲自为徐达倒上一杯酒,朱元璋又亲自把一条鹅腿,夹到了徐大的碗里。

    徐达见此情景,也知道今天自己又被坑了。

    皇后做饭,皇帝夹菜,太子倒酒,这样的皇恩他没办法拒绝!

    可如此巨大的皇恩,必定要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可即便如此,徐达还是下定了决心,如果要打他家秒锦的主意,那就一切免谈!

    也就在徐达如此担忧之时,朱元璋就开口说道:“你也知道,咱看叶青那小子是个奇才,就不拘一格的打破陈规,成立了宁波特别行政府,让他放手去干。”

    “是,陛下圣明!”

    朱元璋又继续笑着道:“还有,咱怕下一个知县送去雁门县之后,不仅守不住那来之不易的繁华,还会被繁华所腐,以至于沦为胡惟庸他们的人,所以就让叶青遥领雁门县,大事依旧他做主。”

    “是,陛下圣明!”

    朱元璋心里笑嘻嘻的同时,也面色严肃道:“咱不想听这四个字,咱只想你给咱出个主意。”

    “虽说让叶青遥领,可这毕竟是一南一北,千里之遥啊!”

    “必须挑一个合适的人选,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徐达听到这里,当即明白了请他吃这顿饭的真正目的。

    要他推荐官员去接替叶青,成为新任雁门县知县不假,但让他来背大黑锅也不假。

    按照朝廷规制,举荐县官是吏部和中书省的事情,也就是说胡惟庸一党的淮西勋贵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现在让他这个兵权在握的宰相推荐,胡惟庸一党就完全没有了任何的操作空间。

    也因此,他们想要记恨,也只会记恨瞒着他们推荐人选的徐达。

    可一个兵权在握的宰相,谁又有胆量去记恨呢?

    想到这里,徐达就笑着啃起了烧鹅腿:“香,真香啊!”

    朱元璋见徐达用实际行动答应了这件事,也是再次满意的点了点头,还得是他徐老弟靠谱。

    徐达啃完鹅腿之后,就严谨说道:“臣还真有这么一个人选,洪武三年科考举人第一名,杨伯成!”

    “此人乃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人士,按理说,此人入京做官是跑不掉的,可同年父亲因病卧床,此人就请求留在建安县就职,以便于家中尽孝。”

    “但又怕他在家乡做主官鱼肉乡里,便只让他做了一个九品主簿。”

    “此人为官三年,清正廉明,在当地也名声极好.”

    朱元璋一听,只觉得这又有孝心又清正廉明的人,正是他要找的那种,胡惟庸拉不动,叶青也拉不过去的人。

    “好,就是他了!”

    “还真是世事无常,都是同年科考,正数第一名却要去接倒数第一名的任?”

    说到这里,朱元璋都不免无奈一笑。

    第二天下午,调任建安县主簿杨伯成为雁门县知县的圣旨备案,又出现在了中书省。

    胡惟庸看着‘由中书右相兼五军都督府大都督,魏国公徐达举荐’等字样,脸上的表情,完全可以用一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表达。

    近两个月之后,也就是洪武七年七月,农历早秋时节。

    同为年轻人的杨伯成,携妻子来到了雁门县。

    其实在这个时段来雁门县的人,还有朱元璋派来的一明一暗两拨人。

    明面上的一拨人,就是朝廷的工部官员,他们来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奉旨来要雁门兵工厂的技术。

    而身在暗处的一拨人,则是蒋瓛和四名从未来过雁门县的锦衣卫。

    县衙大门外,穿着便衣的蒋瓛等人,正在一个茶铺喝茶。

    他们到此的目的就一个,就是为了看他叶青到底是两袖清风的走,还是带着财物走。

    如果是带着财物走,又要清楚的知道,他到底带了多少财物走。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情报对他很重要,他能根据这个情报,进一步的去了解叶青。

    片刻之后,

    也就在杨伯成准备携妻子进入县衙之时,朝廷的工部官员就被集体轰了出来!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