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千禧大导演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内地电影人的骄傲!
    台岛的影迷们也比较理智,当夜网络上,《李文》和吴渊也获得了台岛本土大半网友力挺,表示实至名归。

    当然,也有半数台岛网友为魏德圣叫屈,大呼可惜。

    与之相比,在内地,《李文》拿下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四项奖项,五提四中的结果,那就是众望所归了。

    吴渊此刻手上抓着的南方都市报上,一位职业攥稿人,就如此评价道:“《海角七号》只是一部商业娱乐片而已,内涵还欠点。评委看来最终还是明智的。”

    吴渊得意一笑,心中满是感慨。

    内地电影的自信心,可算是被他培养起来了。

    如果没有吴渊的出现,现在的华语电影圈,应该是港岛电影和台岛电影争锋的时代。

    《投名状》虽然说是内地、港岛合拍片,但实际上从导演到主演再到整个剧组班子,用的清一色全都是港岛人,内地除了出钱外,也就是安插几个不太重要的配角而已。

    最出彩也不过是徐静蕾演的花瓶女主角而已,戏份没三大主演的一半多。

    在原本的轨迹上,现在的内地电影是自卑的,除了中影等公司手上钱多之外,演员拿不出手,商业片编剧也拿不出手,甚至剧组班子都拿不出手。

    他们只能披着块合拍片的遮羞布,参与港岛金像奖、金马奖的竞争。

    从业内人士到普通影迷,都发自内心的认为,港台的电影行业,比内地优秀,比内地专业,同样的岗位,如果能请到港台的专业人士,工资待遇能是内地人的三五倍。

    吴渊倒也能理解,在商业片发展这一块,内地确实是起步晚,需要向港台交学费。

    但这从《英雄》开始,学了五六年了,不说能出师了,最起码也已经可以开始尝试独立发展了吧?

    可内地的资本们,还是惯性的认为港台的一切才是好的,要做冤大头去花数倍的钱请港台演员,港台导演班子,根本不用内地的演员和导演班子。

    只有冯晓刚一个,有勇气启用内地演员担任男主角,有勇气用“全内地班”来拍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吴渊和冯晓刚关系不错,不像圈内其他导演那样,看不起冯晓刚。

    至少人家在这方面,可比张一谋都硬气的多。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此生因为有了吴渊的横空出世,他坚持使用自己培养的剧组班子,使用内地的演员来拍戏,武能拿票房,文能拿国际大奖,身体力行的告诉了内地影迷们,内地的演员、导演、剧组班子,一样能做出优秀的电影。

    内地影迷的自信心,在吴渊年复一年的用优秀华语片刺激下,成倍的增长。

    这次《李文》拿到金马奖最佳影片后,内地网友们,在网络上奔走相告,争相夸赞,开心自得。

    没有人觉得《李文》不配拿这个奖,没有人觉得陈可新的《投名状》和台岛的《海角七号》比《李文》更值得拿最佳影片。

    在内地、港岛、台岛三部优秀作品中,内地影迷们有了“自家人”可以支持,并且“自家人”还从中脱颖而出,摘得了桂冠!

    “吴导,行啊。”同样和吴渊一样,在机场休息室等待外头疏通后才能离开的周讯,随意的翻阅了这些新出炉的报纸后,乐和和的说道:“你这都快被内地媒体吹成神了。”

    “华语电影的希望,两岸三地新生代最杰出的导演,华夏电影在国际上的名片,瞧瞧这些称号。”

    “可惜,《画皮2》你不继续导了,不然我还能跟着蹭蹭你的光。”

    这次去金马奖,对周讯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李米的猜想》一个提名都没有,金马奖还邀请她去参加,上头还发话让她不得不拒绝,得去捧这个热闹,这让性格大咧的周讯很不开心。

    更别说,在红毯上的时候,她还被红毯主持人黄子佼阴阳怪气的嘲讽了几句,大抵就是“内地影后当观众”之类的调侃。

    一场金马奖,让她满肚子气。

    可毕竟金马当年给《如果·爱》发过最佳女主角,她也不好真在现场甩脸色。

    “怎么,凯戈导演是配不上你这三金影后吗?”吴渊横瞥了她一眼,故意阴阳怪气的问道。

    “欸,这话可不敢乱说哈。”周讯白眼一翻,犹豫了一下,拉了拉吴渊的衣袖:“吴导,不是我对凯戈导演有意见哈,就是我们客观的说。”

    “凯戈导演能拍的好《画皮2》吗?”

    “他当年那部《无极》,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啊”(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