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369章 瘦死的骆驼
    步入前庭,他先探头探脑地四下一看,寻找着薛白的身影,又担心真的遇到。

    “看什么?”

    有人在他肩上一拍,一股口臭味传来,不用回头看就知是吉温。

    “放心吧,薛白已有两三日不曾来视事了。”吉温讥笑道,“据说是他得了哥奴的女儿,想必是醉死在温柔乡里了。”

    杨齐宣最关心此事,自然是知晓的。

    他派人盯着了,薛白是亲手把李腾空抱回去的。还有李季兰,说是暂住在和政郡主府,其实那天跟着薛白回家后就再没出来过。

    此时再看吉温脸上的淫笑,杨齐宣只觉一阵心痛。

    “看你这样子。”吉温道,“男儿大丈夫,何患无妻?与你说一桩正事。”

    说着,他揽着杨齐宣的脖子,凑近了,与他交头接耳地说话。

    “这次,薛白犯了诸多大罪,我们身为谏议大夫,自当弹劾他。”

    “可他倚仗着征南诏的功劳,圣人只怕不会轻易动他吧。”

    “简单。”吉温道,“把哥奴的新坟挖开看看,只要那紫金朝服还在,那便是欺君大罪。”

    “这……”

    吉温道:“这般与你说吧,李献忠是李林甫的义子,叛逃了,可见李林甫必是谋逆,薛白包庇李林甫,亦是谋逆。”

    杨齐宣有些担心,但并不是顾及到与李林甫多年的翁婿之情,而是害怕薛白,他道:“如此,真就摆明阵仗与薛白斗了。”

    “他当众打了你,你还有退路吗?”

    杨齐宣一想也是,道:“薛白谋逆?对,他一定是谋逆,才敢当众殴打官长。”

    思路既有了,他又身为谏议大夫,回到官廨便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弹劾薛白的奏书。

    吹干墨迹,他很快又感到了为难,如今的宰相,杨国忠、陈希烈都不愿多生事端,这奏书写了,又如何能递得上去。

    然而,中午时分,吉温又到了他的官廨,问他要了奏书,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齐宣不由好奇,便问出了他的疑惑。

    吉温遂笑了笑,道:“你忘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可不仅杨国忠、陈希烈二人。还有一人,甚至是薛白一手扶上来的。”

    杨齐宣一愣,惊讶道:“他?他也站到我们这一边了?”

    吉温拍了拍他的肩,道:“府君的实力,远比你预想中要强大啊。”

    ~~

    次日,薛白打算暂时把手里的诸多事务放一放,出城去接颜真卿一趟。

    颜真卿已是第二次到陇右,且一待就是一年多,乃因吐蕃有个苏毗部想要叛吐蕃归附大唐。

    此事,在南诏之战前就有眉目。如今南诏之战已打完了,苏毗却还未有大动作,但不知进展如何。

    这等机密之事,连薛白也不甚清楚,唯有私下里与颜真卿谈了。

    薛白这次带回了那吐蕃公主娜兰贞,便是想着,有这样一个俘虏在手,或许能帮到颜真卿。

    这日,他出门前便交代杜妗把娜兰贞带到薛宅,等他与颜真卿聊过之后随时可以见。之后他翻身上马,正要出门,迎面却遇到一队差役过来。

    “薛舍人,还请随我们往大理寺走一趟,寺卿想问你几句话。”

    “何事?”

    “例行公事罢了,不打紧。”

    薛白大抵能猜到原因,眼看天色还早,颜真卿不会那么早就到。遂点点头,随着往大理寺而去。

    他还未将李家的无辜家眷救出来,似乎自己也要陷进去了。

    大理寺卿李道邃是个老臣了,过去与李林甫关系还算融洽,不太愿意参与到各种党争上来。因此,待薛白不算差,有话便直说。

    “薛舍人,你被弹劾了。例行公事,大理寺得审查你一遍,此案老夫很重视,遂亲自过问。”

    “是,李寺卿辛苦了。”

    “听闻你庇护逆臣李林甫的家眷……”

    李道邃年迈,精力不济,说到一半,把手里的公文递了过来,道:“薛舍人自己看吧。”

    薛白一看,果然是杨齐宣。

    “李寺卿,此事简单,杨齐宣与我争风吃醋,心怀怨恨,故意污蔑我罢了。”

    李道邃也不管对错,提笔写下,一副只为了交差的模样。

    但其实这种看似不太上心的办案态度,有时能让人掉以轻心,栽个大跟头。

    “争风吃醋,蓄意污蔑。”李道邃喃喃着写罢,问道:“圣人削李林甫之官爵,收回追赠,但薛舍人保留了他的紫金朝服,此事如何交代?”

    “杨齐宣可有证据?”

    “据在场的衙役所言,你支开了他们。”

    “那又如何?”

    李道邃提醒道:“只需开棺验尸,此事真假便一清二楚了。”

    “开棺验尸?”薛白道:“李林甫便是与李献忠有谋逆之言,终是侍奉圣人十余年的老臣,圣人一向宽仁,倘若为一件朝服而对死者如此,失了圣人颜面,杨齐宣这般提议,是为不忠;再者,杨齐宣身为李林甫之婿多年,休妻便罢了,不念旧情刨尸,是为不孝。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说的有几分真话?”

    又问了几个问题,李道邃搁下手中的毛笔。

    “老夫会把询问的结果呈递上去,但圣人更信谁,却非老夫所能左右。”

    “多谢李寺卿。”

    薛白执了一礼,告退出来。

    离开李道邃的官廨,前方就是熟悉的大理寺前院,隔着墙,有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

    “我和你们说,哪有什么谋逆大案啊,就是杨齐宣与薛白争风吃醋罢了。”

    是杜五郎的声音。

    杜五郎一听说薛白被大理寺带走了,第一时间便赶来相救。

    他与大理寺狱的狱卒们十分熟悉,又擅长于说这些绯闻逸事,凡有衙役问他,便绘声绘色地说起来,以期能改变案子的走向。

    “你们可知?薛白前阵子还打了杨齐宣,便是为了女人……啊?你出来了?”

    杜五郎正说得热闹,转头一眼看到薛白,放下心来。

    “薛白来了,你们可问他,我说的对不对。”

    薛白苦笑,道:“不错,你说得对,我就是与杨齐宣争风吃醋,才打了他。”

    “薛舍人,小人听说,你们不止为一个小娘子吃醋,好像还是两个哩?”

    “他这般说的……”

    薛白话到一半,忽见到有一人正站在旁边的走廊上,负手往这边看着,正是颜真卿。

    他登时窘迫。

    脸皮再厚,他当着丈人的面,也实在无法说他在为旁的小娘子争风吃醋,还是为两个小娘子,也不知何处传出的风声。

    “散了吧。”杜五郎是有眼力见的,连忙驱散众人,“叫你们的官长看到了,怕要骂你们不尽忠职守,散了吧。”

    薛白则走向颜真卿,羞愧地行了一礼。

    “见过丈人。”

    “哼。”

    颜真卿脸一板,冷哼一声,负手往外走去。

    薛白跟上,边走边说着分别之后的诸多事情,一直说到昨日与李岫的对话,当然,只说关于边镇的话题,隐去了有关他身世的那段。

    “哥奴这一死,朝局反倒更乱了啊。”颜真卿有些唏嘘,接着薛白的话题道:“说到安思顺,此人与哥舒翰当年曾一起在王忠嗣麾下任将,彼此很不对付。”

    薛白听了心念一动,心想或可让哥舒翰谋取安思顺的河西节度使一职。但唐军与吐蕃军如今正在青海交战,并不好因为这些权力之争,而耽误了边境战事。

    薛白遂问道:“丈人此行,陇右形势如何了?”

    颜真卿摇头道:“你不必打听。”

    连薛白都不告诉,此事显然是极为机密了。而机密也代表着事情是有进展的。

    “我在南诏,俘虏了一个吐蕃公主,乃是尺带珠丹的女儿,可与吐蕃局势有益处?”

    颜真卿听闻,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捻着长须,眼眸闪光。

    他暂时顾不得再敲打薛白争风吃醋之事,追问了关于娜兰贞的情况,道:“到你府中去谈。”

    两人一路回了薛宅。

    薛白带着颜真卿登上阁楼,往庭院里看去,只见娜兰贞穿着一身襦裙,手里抱着一个羯鼓敲着,旁边的任木兰拿着一柄剑正在模仿李十二娘剑舞,嘻嘻哈哈地笑着玩耍。

    “倒真是有几分像尺带丹珠。”颜真卿看了一会之后,抚须道。

    “丈人见过尺带丹珠?”

    “他亲临青海了,正是因为他在,苏毗部原本准备好叛逃了,却不敢有所动作啊。”

    “那如今呢?”

    颜真卿不急不徐地回头看了一眼,方才低声道:“吐蕃赞普亲临前线,他身后一些臣子,自然准备好有所动作了。我这趟回来,乃是带了他们的使节的。”

    他言尽于此,并不想对薛白说太多,指了指庭院中的娜兰贞,道:“这个小女子,到时我得带走。”

    “对了,还未告知丈人,她算是我的一个学生。”薛白菀尔道:“也算是丈人的徒孙了。”

    颜真卿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道:“放心,扶持她比杀了她要有用的多,我们懂怎么做。”

    薛白想了想,道:“还有一件事想请丈人帮忙。”

    “你争风吃醋之事?”

    “我想保李岫,以及李家的无辜家眷,但此事怕不好向圣人求情。”薛白道,“老师若需人手出使吐蕃,不如给李岫一个立功的机会如何?哥舒翰是个念旧情的人,该愿意保护李岫。”

    颜真卿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反问道:“哥奴当年党羽众多,朝中就没有旁人愿出手庇护他了?”

    “没有了。”

    “我回朝前,哥舒翰亦提及此事,却未想到李家能至此地步。”颜真卿道:“也好,但只怕朝廷未必答应。”

    “小婿来办。”薛白道。

    比起去振州,暂时送李岫到陇右去安置一段时日,想必其人未来会好得多。

    而他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哥舒翰来制衡安思顺、安禄山兄弟。

    月初求票,谢谢大家!!刚从年会回来不久,太忙了,月末总结缓两天再写~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