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鳗,海中软黄金
    要想把鳗鱼厂最终完善,接下来,还要购买七八台叶轮式增氧机,一台用来打磨鱼粉的机器和一台饲料搅拌机。

    然而,这些前世非常普遍的养殖设备,榕城的机械厂并没有生产。

    还是找赵甲路打听,这才知道隔壁省的广城才有卖。

    最终通过赵甲路的关系,李多鱼才把这些设备购买了下来,而这一项,又花费了李多鱼大几千块。

    这些日子。

    李多鱼简单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养海带和养生蚝,包括一些杂七杂八赚来的钱,根本不够这个鳗鱼厂的建设。

    同村的张金沙,原本还想找李多鱼取取经,学学怎么养鳗鱼,可得知整体的投入成本后,当场打起了退堂鼓。

    乖乖回去养他的花蛤、蛏子和海带去了。

    李多鱼开着船,跟陈文超一起来到乌江入海口的海域。

    随着“隆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响起,鳗鱼苗捕捞作业正式开始,舢板船朝着与洋流相反的方向开着。

    捕捞网几乎是贴着水面的,因为刚到沿海的鳗鱼苗非常的轻,大多都是浮在海面上,每条估计只有0.1~0.2克左右。

    而鳗鱼幼苗的游泳能力并不强,能不能到达入海口,全靠洋流和天意,听说一万条鳗鱼苗,最终只有一条成功“上岸”。

    所以捕捞它们,只需把网贴着海面拖就可以了,这样也没避免捕捞到其它的鱼类。

    不过捕捞它们还是有技巧的,要选潮水大的时候,并在涨潮时去捕捞,这样海浪就会把鳗鱼苗推向入海口。

    拖网船就这样开了半个小时。

    李多鱼将渔船停了下来,在船板上放置了三层筛网,每层的筛网密度都不一样。

    这是专门用来筛选鳗鱼苗用的,因为捕捞起来的,不单只有鳗鱼苗,还有其它的海洋生物。

    第一张网收起来后,李多鱼将脸盘大小的网囊倒在了筛网上。

    随着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一眼看过去,都是些龙头鱼、海虾和粉色鳗鱼。

    李多鱼先把龙头鱼给收了起来,这种鱼也叫豆腐鱼,这玩意看起来很软绵绵的,可实际确是非常凶猛的捕食者。

    这鱼拿来做酸笋豆腐汤,非常的好喝,做椒盐龙头鱼味道也是极好。

    清理完这些杂鱼后,李多鱼已经看到很多跟粉丝一样透明,大概七八厘米长的小透明鱼在网上扭来扭去。

    一旁的陈文超问道:

    “鱼哥,这就是鳗鱼苗嘛?”

    李多鱼用手轻轻捏起了一条小鳗鱼苗,放进了一旁的小桶里:“嗯,这就是我们要抓的鳗鱼苗,抓的时候轻一点,别把它给捏死了。”

    陈文超点了点头。

    两人抓了五分钟后,最终只抓到了半碗左右的鱼苗。

    “很少啊。”陈文超忍不住说道。

    “不少了。”李多鱼笑了笑,这一碗大概有上百条鳗鱼苗,已经算很多了。

    再过十几年,一网能抓到这么多,做梦都会笑醒。

    后世,鳗鱼苗占鳗鱼整体养殖成本的一半,而捕捞鳗鱼苗会成为当地渔民很重要的一笔收入。

    最贵的时候,本地的鳗鱼苗一条卖到三四十块,比当时的黄金还要贵。

    可在这个年代,没人跟你抢,伱想捞多少就有多少。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