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九锡 > 103【民心似炉】
    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坦诚地回道:“不瞒大都督,家父不愿末将远离淮州,而且末将自身也想留在淮州都督府。”

    “这是自然,萧兄对你寄予厚望,而且你初入军中就能领千骑之数,这是一份很难得的信任与器重。”

    厉天润语调温和,并未做出以高官厚禄引诱的试探,相反就像对待家中晚辈一样平易近人。

    陆沉略过这些过于私人的话题,望着这位闻名于世的大齐名将,略带几分惋惜地说道:“如果朝廷肯支持,其实这一次我军本可谋求更大的胜果。”

    “很难。”

    然而厉天润却给出一个让他很惊讶的回答。

    陆沉不太理解,眼下限制战果的唯一原因,那便是靖州军的兵力不太够。

    倘若永嘉城里的天子全力支持,哪怕不动用京军,只让西南方向的道州和成州都督府派出援兵,从靖州平阳府取道北上,厉天润都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运筹帷幄。

    靖州军和淮州军主力的实力完全可以支撑继续攻城拔寨,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即便能收复更多的城池,厉天润也无法凭空变出兵力镇守。

    厉天润看出陆沉脸上的不解,淡然地说道:“在你看来,北伐难以成行的根源在于朝廷不够支持?”

    陆沉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须赘述。

    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耳濡目染,所见所闻皆是北地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齐军收复故土拯救万民是必须负起的责任。

    然而朝堂大权被江南世族掌控,北伐二字喊了十多年,却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如今亲眼见识到淮州和靖州两处都督府麾下将士的实力,陆沉自然认为是南边那些君臣拖了边军的后腿。

    厉天润目光深邃,感慨道:“越往北就越难。”

    陆沉凝眸细思,缓缓道:“大都督之意,北地百姓并非迫切地希望我军收复故土?”

    这一刻他忽然想起林溪说过的那些事情。

    厉天润颔首道:“你说的没错。关于北伐一事,朝廷的掣肘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北地齐人民心所属。萧兄应该对你说过,在元嘉之变以前,朝廷治下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绝大多数人对朝廷的观感都很差。十三年前河洛失陷后,皇室和门阀权贵匆匆渡江,压根没有理会北地百姓的生死。”

    陆沉的神情变得凝重。

    厉天润幽幽道:“如此一来,北地齐人又怎会心向朝廷?此战之所以顺利,一方面是你的方略收到奇效,另一方面则是这片疆域离衡江很近,和靖州都督府算是接壤,朝廷还能维持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不论是南面的盈泽城,还是江华和旬阳,百姓都不会特别抵触我军。”

    陆沉看出他眼中那抹倦色,不由得鼓起勇气问道:“既然如此,大都督缘何要坚持北伐?”

    朝廷拖后腿,北地百姓不支持,这样的北伐有何意义?

    “因为你没有真正见识过景廉人的凶残暴虐。”

    厉天润的回答让陆沉有些意外,他继续说道:“你可知道景朝为何要扶持伪燕立国?”

    陆沉试探性地答道:“因为景帝想要温水煮青蛙?”

    厉天润琢磨着这个俗语,道:“河洛城失陷后,朝廷中枢陷入瘫痪,江北各地沦于景军铁蹄之下,几近于血流漂杵。那时候景朝军队的残暴令人发指,他们不止是针对平民百姓,对待高门大族同样不手软,屠城之事时有发生。”

    “我说的是真正的屠城,满城白骨无人声。”

    陆沉怔住。

    厉天润继续说道:“因此,北地的反抗十分激烈,烽火遍地都是。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景朝的统治根本无法持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景朝先帝驾崩新君登基,他甫一继位便调整策略,扶持伪燕立国,又吸纳大量的北地门阀维持伪燕的朝廷运转。”

    陆沉皱眉道:“原来如此。”

    厉天润道:“表面上是以齐人治齐,实际上景朝在不断吸纳北地的青年才俊,利用官位和金银扭转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以为景朝效力而自豪。要不了多久,或许在伪燕朝堂之上正在发生,这个傀儡朝廷会真正被景朝完全消化。等到那个时候,景朝铁骑将再度蹂躏人世。”

    陆沉凝望着对方的双眼,缓缓道:“所以大都督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这世上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厉天润神态平静,又透出几分期许之色:“你还很年轻,又极有军事上的天分,将来一定能成为萧兄的得力臂助。萧兄很不容易,我希望你能尽力帮他。”

    陆沉起身应道:“大都督的教导,末将一定铭记在心。”

    其实他还有一处不解,直到他离开都督府依然在心中盘旋。

    厉天润如何能够确定,北伐成功之后北地百姓就能过得更好?

    毕竟齐国先帝的荒唐事不胜枚举,难道如今这位皇帝真的差别极大?

    从厉天润的态度来看,他肯定坚信这一点。

    事实……真的如此么?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