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九锡 > 145【君子不器】
    “南诏国?”

    陆沉看向地图,只见齐国的西南面是太平州,与此地相邻的便是南诏国。

    李端回到御案后坐下,又让太监搬来一张圆凳,自然是在照顾陆沉的身体虚弱不宜久坐,然后略有些无奈地笑道:“南诏国武备孱弱,但是国君和一些大臣对我朝太平州垂涎已久。十二年前朕登基之初,他们甚至派使臣来京,向朕索要太平州全境。”

    陆沉不由得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未免有些荒唐。”

    齐国虽然不是景朝的对手,但在当今世间各国之中,论幅员和军事实力仅次于景朝。

    在陆沉的理解中,假如齐国的实力可以评为十分,南诏充其量只有三分。

    即便现在齐国只有半壁江山,体量也远远超过南诏国。

    李端喟然道:“朕和满朝公卿也都认为很荒唐,可偏偏对方就这么做了,因为他们很清楚大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西南方向用兵。对了,萧望之的长子萧林便在太平州都督府担任一军都指挥使,你应该听他说过。”

    陆沉应道:“是的,陛下。”

    李端继续说道:“南诏土地贫瘠,大齐从未想过占据这片地方,兼之如今我朝局势艰难,给了南诏国君臣异想天开的理由。对于大齐而言,南诏就像是芥藓之疾,不致命却很烦人,若是处理不好,它也有可能成为边境的隐患。”

    谈话至此,陆沉对天子的艰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朝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外部处处都是棘手的麻烦,这里面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时局变化带来的忧患。

    他由衷地感叹道:“陛下要多多保重龙体。”

    李端欣慰地笑笑,话锋一转道:“虽说朕的处境很不好,诸多掣肘如一团乱麻,但是景朝皇帝也没有那么轻松。方才与你说过代国的存在就像是景朝卧榻边的一柄利剑,伪燕和赵国也不甘心只做附庸傀儡,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条件。再者,根据织经司打探得来的情报可知,如今在景朝的大后方,也就是他们的老巢北面,极北之地有一个苍人部落,时不时能给景朝皇帝造成一些困扰。”

    陆沉忽然明白天子今日召见自己的缘由。

    除了当面查看他的伤势,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些谈话,让他认清楚天下大局,从而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局限在一城一地。

    想通这一点后,他不禁心情复杂地说道:“臣谢过陛下的指点。”

    见他领悟自己的心意,李端不禁面色温和地说道:“在你们入京之前,朕曾经考虑过另外一种安排。你们的爵位和官职不变,在军职前面加上钦赐二字,比如钦赐飞羽营和钦赐锐士营,旁人一看便知这是天子亲军。与此同时,你们的官职前面也可加上御前二字,另赐宫中腰牌,从此以后你们的升迁将会更加便利。”

    陆沉懂得这种安排的深意。

    如果李端真的这样做,这十二位边军武将便是天子近臣,他们身上的天家烙印再也洗不掉,这也是从古至今历代君王惯用的笼络人心的手段。

    李端望着他沉思的面庞,坦然道:“但是朕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朕不希望萧望之和厉天润失望。”

    希望和失望,仅有一字之差,却已鲜明地表露出天子的心境。

    陆沉轻声道:“臣明白了。”

    “今日同你说这些,一者是让你转告萧望之,朕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他在淮州可以放手施为。朕不会让京中的风浪波及边疆,所有对他的攻讦都不会起到效果,朕永远相信他会像杨大帅那般牵挂着天下苍生。”

    李端平静地叙说着,语调十分坚定。

    陆沉心中一震,因为他从天子的口中听到“杨大帅”三字。

    李端又道:“你告诉萧望之,收复旧都之日,朕会替杨大帅平反。”

    陆沉长身而起,垂首道:“臣遵旨。”

    李端并未详细解释,但是陆沉心里明白,萧望之一直不像厉天润那样绝对信任朝廷,所以天子才会有这番直抒胸臆的承诺。

    李端微微抬眼看着他,满含期许地说道:“另外一点,朕希望你能尽快地成长起来。萧、厉两位都督对你不吝赞许,朕相信他们的眼光,这段时间亲眼看到你的为人处世,也认可他们的判断。”

    他稍稍停顿,正色道:“故此,朕想看到你在边疆大放异彩,成为他们最得力的臂助。带兵打仗这些事情,朕不如两位都督,他们可以教会你更多。朕可以教你的便是眼界二字,只有你站得足够高,看得才能比别人远。”

    陆沉躬身一礼,缓慢却坚毅地说道:“臣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