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落难情缘 > 第135章 诚心动天地(下)
    慧明禅师认真地说:“这些银两,并不是给你使用的。”

    张少飞:“那么,是给谁用的呢?”

    慧明禅师深情地:“你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你离家远去,你娘亲已年老了,你拿这些银两给她留着,以备困难之需。”张少飞还要推辞,慧明禅师显得不高兴,“这不仅是老衲的意思,也是我们禅慧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却,就是看不起我们了。”

    “这……”听慧明禅师这样讲,张少飞没有再拒绝的理由了,只好把银子收下,带回家去给娘亲。

    临别前夜,母子两人,一夜未眠,剪烛长谈,一直到雄鸡报晓。

    王榕根也依时赶来了。

    “看来巨石有灵,我们不妨到巨石前给飞儿送行吧。”王少香提议道。

    王榕根点着头:“这正合我的心意。一来我们替他送行,二来酬谢苍天。”

    于是,王少香、王榕根与张少飞在太石村头的巨石前边装了三炷香,叩拜以后,张少飞挥手与母亲依依惜别。

    这块巨石,后人称它为“别母石”,它经历了千年风雨雷暴,至今仍屹立在太石村村头,这属另一个话题了。

    出了村口不远,刚转过山坡,见到一位大师带着几十位和尚列队于山路两旁。

    这时慧明禅师带着全寺和尚,要送张少飞一程。

    慧明禅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张少飞,道;“这是我给东禅寺的五祖师父的推荐信。”

    张少飞感激地接过了书信:“师父,你考虑得真是周到。”

    目送着张少飞的身影渐远,没入了茂密的树丛中,慧明禅师感慨地说:“我们佛家禅宗,又有接灯传承之人了。”

    张少飞出家,一非生活所迫,二非被仇人追杀,三非为情所伤而看破红尘。他的远大理想是:求见佛祖,探求《金刚经》的真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少飞投身空门起点层次之高,实非世间俗人可比,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间俗人可比了。

    风萧萧,野茫茫。

    一条曲曲弯弯的羊肠小路通往远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旷寥廓的天宇里翔行。

    张少飞穿着黑色粗布衣,背着行囊,蹬着草鞋,踏上了这隐伏着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

    张少飞接过慧明禅师的书信,与众僧分别后,行至洞口崖楼山前,在即将离开邱县境内的一刻,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脚步,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

    原来,他的心一直放不下卢惠兰,想去跟她告别一下。

    张少飞一阵风似的往回跑,直奔后梁村而去……

    一路上,树影婆娑,阳光明媚,风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走他对卢惠兰深深的思念与眷恋,他就这样奔跑在蓝天下,近了,近了……此刻,后梁村已遥遥在望,村前那间青砖瓦屋就在眼前,大门口悬挂着“卢府”二个烫金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门外的人却要和府内的人告别了,这是多么难言的悲伤!

    张少飞望着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烫金大字,眼眸泛起了泪光,倔强的他终究没有再让眼泪滴下。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阿兰妹,就算此后一别天涯相隔,没有机会再相见,我也不会忘记你的!

    别了,我的恩师;

    别了,我的师母;

    别了,我的阿兰妹;

    别了,我的难忘青春岁月,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他忍住了眼泪,一转身,正欲离去之际,只见卢惠兰已站在了他的面前。

    “阿飞哥,人都来了,为什么不进去呀?”卢惠兰自那天从太石村回来,把这天所经历的事一五一十地向她爹娘说了。

    卢学儒听后,非但没有横加阻止,反而表示赞成张少飞此举。

    为何卢学儒会如此识大体,赞成张少飞北上黄梅东禅寺求佛法的呢?

    原来,卢学儒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胸怀和见识自然高人一筹——

    卢学儒,才高八斗,举人出身,皇上特赐他“同进士出身”,年轻时曾官至礼部尚书,他在人生的大考场上,由于看不惯朝中大臣趋炎附势,深知伴君如伴虎,遂辞官不做,归隐泉林,办私塾,教书育人,是后梁村乃至邱县德高望重的塾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