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落难情缘 > 第135章 神奇的禅定(下)
    法如为他擦擦眼泪,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东禅寺的?长老他老人家好吗?师兄弟们怎么样?”

    小沙弥哽咽着说:“自从你和张少飞走后,长老就停止了说法,经常连方丈室的门都不大出。影隐与惠明他们去追张少飞夺衣钵去了,我也就下了山。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里。”

    法如焦急地说道:“影隐与惠明他们太不像话,连俗人都不如,全是胡闹!”

    小沙弥说:“他们说,将衣钵夺回来交给你。”

    法如十分反感地:“哼,人心难测。他们是以我之名,行个人之私。”

    小沙弥又道,“寺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张少飞一字不识,不配宗师之位。”

    法如望着小沙弥,“诸法妙理,非关文字。张师弟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佛道,我比不上他。他的一偈,使我如梦方醒,受益匪浅。何况,长老之所以亲传他衣钵,自有明智鉴机之力。”

    小沙弥如梦方醒,着急地问:“二师兄,那可怎么办哩?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法如想了想,说道:“吉人自有天佑。他们不会得逞的。不过,他们这么一闹,让我以后怎么见张少飞师弟……”

    正当法如摇头叹气之时,忽然,门外隐隐约约传来竺法崇《咏诗》:

    浩然之气,犹在心目。

    山林之士,往而不反。

    这首《咏诗》,是法如最为喜爱的一首,诗中用佛教意象,吟咏佛境,抒发隐逸之情,形成独特的佛隐诗。

    当时,以道安高徒慧远为中心的庐山诗僧集团,吸引了大批僧人、名士、隐士,诗酒唱和,亦佛亦隐,康僧渊、竺法崇等僧人,都创作有大量隐逸诗,诗风恬淡雅逸,在当时影响很大。

    该诗,也是法如此时的心境写照。

    法如开门而出。屋外,玉兔东升,风拂树动,哪里有人的踪影?

    那么,刚才是幻觉,还是自己心底的回声?

    有感即有应,千里明月同光辉;无机不破,一颗禅心了无尘。法如在林中漫步。地上斑驳的月光,因了他脚步的扰动而活泼起来,像一群顽皮的精灵,围绕着他的双脚雀跃着,躲藏着,似乎能听见咯咯的笑声……

    夜静如水。

    于是,法如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他双手合十,对着明镜一般的月亮,祈祷似的喃喃自语:“我法如之心,犹如天上明月。张少飞师弟,你可了知……”

    冥冥中,而此时,深陷在禅林寺前山大石头里的张少飞,似乎听到有人呼唤他。

    于是,张少飞从灭尽定中缓缓醒了过来。他慢慢从石头中拔身而出,已是清晨时分。

    山上的火焰大都已经熄灭,四周恢复了平静,只有个别地方仍冒着余烟。

    张少飞脱下那件金缕袈裟,拆好放入布袋,整整衣衫离去,身影融进茫茫大山之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