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第八十三章:威名传于境,豪杰相影从
    “仁义,乃是一条艰难重重的道路,若要走需得付出更多。”

    “不错,”鲍信慨然,而后说道:“你说到付出……我其实还有一个消息,应当告知为好。”

    “但说无妨。”

    鲍信笑道:“我昨夜,收到了一些徐州旧识的消息,你可知道浮屠教?”

    “浮屠?”曹操面露疑惑,旋即摇了摇头,而今天灾人祸不断,战事让人心崩塌流离,是以类似佛教、道派,或者一些神鬼之类的玄说一直大行其风。

    他不知道浮屠教,但是却知道如此妖言惑众之事,在哪里都有,并不是什么异闻。

    鲍信呵呵一笑,轻轻的抚动下巴飘飞如狼毫笔尖的胡须,但双眸却有一丝锐利,“浮屠教,应该是源于佛,我听闻徐州官吏笮融崇佛,此人当初率众奔投陶谦,被委以重任,曾任下邳相,督运彭城、下邳、广陵三地的粮食运输。”

    曹操面色凛然点头,“听说过。”

    鲍信接着哑然失笑,道:“这笮信佛,信奉浮屠教,所以用三郡赋大起浮屠寺,筑造重楼,堂阁深广,可容三千余人。佛以黄金涂像,锦采为衣。每浴佛,多设斋饭,布席于路,方四五里,前往就食观礼者多达万人。”

    “当然,那是今年初春时的景象,现在这些礼佛之人已经在叫苦不迭,大骂佛不渡民了。”

    曹操听完陷入了深深地的迷茫,他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何人不信人,却要信神佛?

    观礼者万人,还有金缕佛衣、黄金涂像,他们若都去拜了佛,岂不是对王权的蔑视,若佛让他们遁入空门不去耕种,受尽苦难而后归西……曹操想着想着笑了,接着心里又问道:难道还真的去死?

    “我明白了,”曹操拍了一下案牍,“将借粮之政,和灭佛一同施行,砸毁境内所有佛寺,拆除所谓浮屠教庙宇,追查笮融之责,将他尽快正法,用于礼佛的钱财用度,至少也可资万民生存。”

    “告诉子民,命,在自己的手里,肯干自能出头,何须问那些装神弄鬼之人。”

    “喏,”鲍信深深点头,双眸赞许的和曹操对视,必须要在徐州灭佛。

    自第二日起,曹操下令境内灭佛,拆除庙宇,并且将所得全部用于民生之政,为百姓搭建简易的民房,且与商贾换粮食,责令各地官吏施粥。

    而后士族与庶人之中的当地豪族联合号召百姓,发放借券,以布匹为纹路,盖有官印为证。

    陈登、陈圭,这两人在境内非常有民望,一经动员,境内百姓很快就明白了告示上所言的借券是何物,长达半个多月的施政历程,算是在彭城、下邳、郯城三地,已顺利推行起来。

    于是家中缺粮者,争相前去领取,家中有粮者也同去。

    到达各县时,又被告知,需要遣人到家中去看,若是有余粮则会全数没收,并且施与真正无粮之人。

    如此一来,来要粮食的人已少了小半,而后又说出需要签署契约,登上预备屯民的名册,若是还不起会被征入屯民,为曹氏的兵马来耕种粮食。

    然后又少了一批人,到最后,最先来领取借券,并且当做珍宝一般揣在怀中回去的,都是已经走投无路的真正流民,他们领到了借券之后,大多不会立即使用,而是等家里彻底没有了粮食,再去地方衙署换粮。

    能熬多久,就先熬着,只要这借券不用,就不用去归还。

    而且粮食害怕被抢,借券相对来说更好藏。

    可真正掀起徐州百姓热潮的,还是曹操砸庙宇、灭佛教的命令,他摧毁了一些人的利益和信仰,这的确让曹操一开始遭到了谩骂和怨怒,但更多的人感觉大快人心。

    因为乱世前后,境内由各类大教滋生出来的教派很多,都效法当年太平道用符水来治人病痛,信任此法之人多如牛毛,不光是这类符水,还有人会用钱财资助教观,甚至当街跪拜仙师。

    这砸了之后,将所得钱财全部拿来换成粮食,分发于民,让三郡之地的人得到了温饱,可谓大功一件,而且在有心人引导下,将灭佛所得的钱财用以救民,说成了“佛最后一次显灵,为你们换成了钱财”,然后让信徒也感激涕零,不再闹事,怨言逐渐小了下去。

    但这一来,曹操主张“人力图存,不必信神”这一理念传开之后,迅速如同潮水一般,向各地推广而及,成为了南北各地,奔走逃亡的人所口传的谈资。

    再加上攻下徐州后,他又再徐州广发求贤令,如此声名,又加上白丁、寒门可以在曹操这里出头,而除此一家,去任何诸侯麾下谋生,都需要一个“名士”的身份,或者这样阶层的人推荐,两相比较,谁都愿意来徐州投曹。

    竟然不知不觉间,在短短两个月内,形成一股求官问路,一展才学的热闹景象,山隐之人无不是奔着徐州来投曹,偏远豪族也有变卖家资,买马招人而来,只为归顺曹氏,谋取功名。

    是以曹操整日都忙碌于接见豪士、结交豪杰之中,所得人马与日俱增,麾下结交商贾携货资滚滚而来,再加上陈氏于借券一事之中奔波游走,整个徐州竟然重现了热闹景象,没人再担心饥民成灾。

    这种强度的忙碌下,他哪里还有空去管张韩。

    于是张某人在这两个月内,偶尔回一趟小沛宅邸,一去就是七八日,或者回来时候就与戏志才等人把酒言欢,把小日子过得像是盛世一样。

    尽管已经被罚了一年的俸,但他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绝妙佳句,让戏志才疯狂吹捧了好几日。

    可惜的是,徐州的舞姬、歌姬质量都一般,但是歌舞之后的活儿却很好,张韩和典韦清晨时都会额外打赏,戏志才则是会借钱打赏。

    在这等态势下,有一日来了一小支莽汉骑士,一进城就要见曹操。

    当然,他们身份不明,自然是见不到曹操,却见到了在衙署门口蹲着发呆无所事事的张韩。

    他抬起眼皮,看那宿卫和来人彼此推搡,口中喊得像是“我要见王总”一般,于是站起身来提了提裤子往前走去,轻声道:“各位是何方人士,因何事要见我主公?”

    “这位先生!”那壮汉当即甩开了宿卫放在胸前的手,当即抱拳道:“请带我见曹公!在下听闻曹公急公好义,深得人心,兵强马壮而且名震山东、淮汝!”

    “特来求救!”

    张韩正审视疑惑时,他旁边那宿卫当即就沉怒道:“你不通报姓名,如何能见?若派遣你来的人不过是遇到了仇家发难,难道我们也要出兵去帮你解决?”

    “哎,不必这般针锋相对,”张韩伸出手拦住了宿卫,这年轻人说话就不行,这要是纪伯骁在此,一句话就让这莽汉直接动手,负气而走。

    那人憋红了脸,思索许久,就好像难以启齿似的,道:“我大兄,是汝南许褚,他与其兄长许定,在汝南聚家族壮丁,武装子民以抵抗黄巾余贼,最近听闻曹公威名,特来相投。”

    “还请曹公,相助除贼,方可追随左右!”

    他之前不说,是因为非要见到曹操不可,自家大兄只是在家乡一代有名气,在外未必能有人知晓,曹公若是真的豪杰,他肯定会去相助,但他麾下这些小鬼就不一定。

    好在,眼前这个英俊儒雅的年轻人,应当是心性良善之辈,他肯定能懂得其中艰难,肯带我去见曹公。

    (本章完)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