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第一百五十六章:干这事,比打仗专业多了
    曹公之心,其实很好猜测其心,他是无可奈何,毕竟“天下名流归袁绍”,曹操只能收取降将以抗衡,若是在野的勇士,恐怕都会朝名誉极盛的冀北去。

    但,桥蕤是直接被斩,根本没有听说曹公曾拉拢招降过,斩杀之后就收取了他的部曲。

    现在寿春正在鏖战,彼此都不得寸功,此状或许还会持续许多月。

    张韩不会是,还在战事就想要先行享受享受?!

    刘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张韩笑道:“爱慕之心,自然有之,我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过现在却不是结交的时候。”

    张韩想了想,正色了起来,接着道:“陆氏在庐江经营多年,昔年陆康旧部,也都是拼死抵抗孙策的忠勇之辈。”

    “这些名流,都值得结交,子脩,可否一见?”

    “兄长说了自然可以,”曹昂儒雅的笑着。

    他自进入庐江后,便不再以张韩的宿卫副统领行走。

    而是,宣扬其曹氏公子的身份,一开始乡亲父老几乎惧怕、避讳其人,不敢私下传言。

    后来,不知何时传言四起,说曹昂自小深受孝义之学,多为名士所教,体察民情得兖、徐百姓爱戴。

    得许都众官吏所拥。

    这些传言里,传达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曹昂完全走仁义忠孝之道,不动霸道刀兵,与其父不同。

    曹操打地盘,或许日后要他来治地盘,这是两人身份之不同也。

    二是他得到了许都官吏拥护,说明有不少家族已经将延续家族的宝押在了曹昂身上。

    尽管曹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高官显爵、闻名于世。

    所以,潜移默化的也就得到了认可,很多人都想要来见一见这曹氏的嫡长子,是何等模样。

    曹昂跟随张韩多年,一开始来的时候,他只是博学、知礼。

    到现在,经过了荀彧教导,程昱、郭嘉、戏志才、张韩,乃至是最近贾老师的熏陶。

    他和这些当地豪族相见相谈,简直是游刃有余,无论怎么聊,都能表现出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

    而且张韩经常让曹昂学刘备,早年就不只一次的说过,学刘备的兄弟豪情、学他的亲力亲为,也要学他的意志坚定。

    学得曹昂现在也什么都会,田土里的农耕事,根本不是装样子,他真的可以俯身和百姓干一整天,晚上又回院子里读书、练武。

    “桥公所居之处既已知晓,我们自己去拜会就是了。”

    张韩送刘勋出门,在走到门口时候,身后不知不觉已经跟着两名宿卫,每人都拿着一个小箱子。

    “世叔请慢行,小侄再多问几句。”

    张韩拉着他慢慢走,而那两名宿卫则是很自然的快步而行,将箱子提到刘勋的马车上。

    刘勋全程看着他们的背景,连忙拉张韩的臂弯,满面不好意思,“伯常,你,你这是干什么?!”

    “上次那一车的特产,已经够多了,我真的受之有愧啊!”

    “诶,世叔误会了,这不是送伱的,”张韩忙解释。

    “哦,不是。”

    刘勋愣了愣。

    张韩接着道:“世叔为子脩办事,东奔西走,还要兼顾上境内的治理、官吏任用与举荐,汇呈当地农耕事宜,昨日还差人送来了谋计收成之表,我无能相助,非当地乡人,只能干看。”

    “既如此,唯有尽些绵薄之力了,这两箱金饼,是放在世叔那里,用于上下打点。”

    “世叔可别自己拿去用了,定要用于打点亲信,差人办事。”

    张韩关切的拍了拍刘勋满是老茧的手。

    拍得他都有些颤抖起来,刘勋胡须被风吹得抖动飘扬,虽不至于老泪纵横、鼻头酸楚。

    却还是心里暖了暖,反手紧紧的拍握住了张韩,道:“伯常有心了,真是照料周到。”

    “世叔,均是为了建立稳固之功,钱财虽重,重不过情谊。”

    “说得好!”

    刘勋上了马车,很快扬长而去,张韩和典韦站在原地看了很久。

    走回宅邸的时候张韩转头问道“送了多少出去?”

    “一千六百八十斤。”

    典韦心里还记得数量,道:“要不要让家里再送点过来,现在大军道途开了五条,辎重是均可运送到来。”

    “收了多少?”

    典韦咋舌道:“赚的,光那一千匹战马,就够数了。”

    “这刘子台自那日之后再也没说过这一千战马的事。”

    “挺好,”张韩又走了几步,想了想道:“让子脩给张绣送淮南的地图去。”

    “诶!”典韦回去立刻告知了曹昂,之前已经商量好了,在恰当的时机,让曹昂出面送图与绣。

    将功绩再交托于他,准备妥当之后,攻取淮南境地,断绝袁术后路。

    这图,送不送、谁去送、何时送,非常重要,要看好时机才行。

    ……

    此时,张绣正在舒城外的各族族地,纵马践踏其私耕的农田。

    驱赶其奴籍耕农。

    许多年迈主事之人出来呵斥,但张绣却是浑然不觉羞耻,反而高声征粮。

    “尔等和张伯常乃是同气连枝!沆瀣一气!”

    “舒城既不发军饷,我领兵在外不可领军中将士饥肠辘辘,征当地粮食用于讨逆,尔等若是不尊奉陛下之军,应当以乱贼论处!”

    “这,这……”那族中长辈愕然不安,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他手中可是有杀人屠刀,不敢不奉……

    张绣趾高气昂,面色冷漠,坐于战马之上,实则心里感慨万千。

    这场景,太熟悉了。

    那年二十四,我的叔叔张济,带我到了南阳,我们干了半年这等营生。

    这比打仗,顺手多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