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铮铮大宋 > 第四十七章:舌战群谏(二)
    “那又怎样?”赵旸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那时我并非台谏,说几句赞美称颂之词又有何过?可你身为御史,有谏劝官家之责,又岂能胡加引用?若官家与诸位臣僚听信你言,误以为天下大治、歌舞升平,不思进取,你可担得起这个罪过?”

    “官家……”

    李兑一脸惊慌地向赵祯作揖。

    这小子,吓唬人倒有一手,也不知在哪学的……

    赵祯瞥了一眼赵旸,压压手安抚道:“朕知李卿乃无心之言,李卿姑且言之,朕也想听听李卿高论。”

    “是。”

    李兑这才心中稍安,含怨瞥了一眼赵旸,正色道:“所谓强国富民平天下,必先强国富民而后谈及平天下……”

    “废话!”纯心找茬的赵旸再次打断,“麻烦李御史省却这些无用之词,只谈如何强国富民……”

    “……”

    李兑忍气吞声,思忖一番后道:“要使国强,必精内政、修武备、重文化……”

    “夸夸其谈!”赵旸再次打断,“官家与殿内诸同僚以及我洗耳恭听,就是为了听你这种空洞不实的言论?你到御街上随便拉个人来,他也知道要精内政、修武备、重文化。我问的是具体的策论,就以修武备为例,你告诉我如何修武备。”

    接二连三被打断的李兑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深吸一口气道:“自然精择精壮为军士,勤加操练……”

    “说具体!”赵旸再次打断,“两司三衙今有禁军百万,然可堪与西夏一战者,不过三四十万,余下的大多军纪涣散,只知吃粮领饷,甚至各军兵甲尚有欠缺,对此你有何高论改变现状?”

    殿内君臣纷纷侧目,对赵旸略有刮目相看:想不到这小子还挺了解。

    然而被质问的李兑可未有这个闲心,咽了咽唾沫答道:“自然是应当精简军士,重修军备……”

    “精简军士?被剔除的军士如何安顿?若他们心忿作乱,又该如何处理?至于修军备,钱从何来?”赵旸一连串地发问。

    饶是李兑年过五旬,为官多年,此时也被赵旸这一串的问话问地脑门冒汗,这使在不远处暗暗观察他的陈执中暗暗点头:没错,就是这股咄咄逼人的势头。

    在陈执中怜悯的目光下,李兑抬起衣袖擦拭额前的冷汗,断断续续又答道:“被剔除的军士……可……可发钱遣散……”

    “这就是你的高论?”赵旸冷笑道:“军中士卒多年不事生产,一时发钱遣散,钱花完了不是还要生事?”

    “那、那就发田地……”

    “地从哪来?”

    “地……地……各州县或有闲田,可用于安顿……”

    “或有?好一个或有!……有无闲田先且不论,我再问你,这些兵卒之所以被剔除,本身就因为游手好闲,不愿勤加操练,只记得吃粮领饷,如今你叫他们躬身耕种,你觉得他们可情愿?”

    “这……应是会情愿吧……”李兑硬着头皮道。

    殿内众臣看得暗暗摇头:若是冗兵如此容易解决,又岂为成为“三冗”难题?

    “当真?”赵旸冷笑道:“要不要我奏请官家让你去厢兵试试?也不需多,裁剪五万就好了。”

    “啊?这……”李兑吓地面如土色。

    若他领了这差事,那五万要被剔除解散的厢兵不得把他活吞了?

    见其一脸惶恐不安,殿内君臣再次暗暗摇头。

    “行了,我再问你,你说修武备,钱从何来?”

    “自……自然是由三司衙门拨付……”

    “废话!三司不拨军费,难道从你家取啊?我问的是这笔额外的军费开支,如何填补?”

    “啊……这……我以为三司足够拨付……”

    赵旸听乐了,拱手问三司使叶清臣道:“叶相公以为呢?”

    叶清臣见李兑难以应对赵旸的追问竟将此事甩给他三司衙门,心中暗自鄙夷,对李兑投来的求救目光视若不见,平静道:“历年国家财政虽有些盈余,但若要大修军备,必捉襟见肘,若谁能提出高论,助我三司减少负担,叶某感激不尽。”

    “李御史听到了?三司没什么闲钱,还是说说你的高论吧!”

    “我……我……”李兑面色惶惶,嘴唇哆嗦了半天也没说出下文来。

    见此,赵旸挥挥手讥讽道:“行了行了,往后站站,好好去想你那些诗词歌赋,或者想想明日该弹劾谁……”

    李兑满脸涨红,但又不想再被赵旸追问,只得低头往后一站,羞惭不敢抬头。

    而与此同时,赵旸抬手指向先前讥讽过他的殿中侍御史刘元瑜,低喝道:“那个,出来!”

    眼见李兑堂堂侍御史知杂事被赵旸逼问地汗如雨下,颜面丢尽,刘元瑜心中亦是惶恐,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亦不好不做回应,只得硬着头皮走上殿前。

    也不知是否该说他机灵,他抢先向官家告状:“官家,赵正言咆哮朝殿,是为大不敬……”

    “少哔哔!”

    不等官家开口,赵旸就打断了刘元瑜的话,“李御史答不出来,你来回答,让我看看你肚子里有何能耐……”

    刘元瑜抬头看向官家,见官家眼睑低垂仿佛对眼前之事视若无睹,再环视殿内群臣,寄希望于有人替他解围。

    见此,侍御史刘湜忿声道:“赵正言何以如此咄咄逼人!”

    赵旸拿眼一瞪:“要不你来替他回答?”

    刘湜立马不作声,他可不希望自己步李兑的后尘。

    可惜赵旸早将方才弹劾他的几人都记在心中,哪怕刘湜此时闭口不言也不放过:“我记得也有你,下一个就问你。”

    刘湜暗暗叫苦,在他附近的朝臣忍俊不禁,辛苦憋住才没笑出声。

    而此时,赵旸已再次将目光投向刘元瑜:“刘元瑜刘御史,对吧?说吧,修武备的钱从何来?”

    刘元瑜微吸一口气,犹豫道:“若国家财政不足,当……当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赵旸没好气道:“你背荀子的国富篇糊弄谁呢?……我问的是如何开源?如何节流?开什么源?节什么流?”

    殿内响起一阵轻笑,赵祯亦意外地多看了赵旸一眼。

    说这小子不学无术吧,居然还看过荀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