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166章 他这张嘴好厉害,让我高潮迭起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听到杨士奇这话,李弘壁也是忍不住感慨万千。

    杨士奇这一生,确实不容易啊!

    他一岁时丧父,母亲不得不改嫁,所以他改姓罗,继父对他还算不错视如己出,可随后不久他继父就因得罪权贵被恶意贬去戍边于陕西去世。

    这样一来,就又剩下了他们孤儿寡母。

    杨士奇没有办法,只能凭借自身才学做个私塾先生,他一边教学自给,一边奉养母亲,游走于湖北、湖南授徒教学,期间还曾满怀希望地参加吉安府乡试,结果可想而知。

    科考本就是江西学子的主场,那些家伙更是卷得飞起,根本不给旁人活路,杨士奇没有意外地落榜了,此后他也绝了科考入仕的心思,老老实实地做个私塾先生供养老母。

    直到建文元年,朱允炆即位称帝之后,召集文臣,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翰林修撰王叔英知杨士奇之才,向皇帝举荐杨士奇有修史的才能,由此契机杨士奇才终于以布衣之身进入翰林院,充当编纂官。

    编纂官这种小官,其实就是个名头,本来也是干的修史这类工作,就是皇帝养的一批御用文人,基本上没什么权势可言。

    好在杨士奇才华不凡,于史馆文臣考试中一鸣惊人,得到了吏部尚书张紞的举荐,又加上归顺了改立新朝的狗皇帝,因此被改授为翰林院编修,还顺势进入了内阁参预机务。

    但是,因为出身贫寒,加上并非科班出身,这就导致杨士奇在内阁和翰林院中处境尴尬,几乎等同于是一个透明人。

    哪怕他是江西籍贯的官员,解文狗也看不起他,今日这宴会位置的安排,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杨士奇啊,这一生确实如履薄冰,命途多舛。

    不过,李弘壁可是清楚,这位可是日后的大牛!

    “士奇兄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失去进取之心!”

    “出身不好又怎么了?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弘壁观士奇兄气度不凡,绝非池中之物,定是那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一样的人物!”

    杨士奇听到这话,顿时如遭雷击!

    这还是他自入朝为官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人对他另眼相看,对他杨士奇抱有希望!

    自己的出身,自己知道,杨士奇很难不心灰意冷。

    他不过是个私塾先生,正值建文初年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在贵人的举荐之下,他杨士奇才得以入朝为官,可他并不是经科举入仕的官员。

    这一点在太祖高皇帝的洪武年间,其实倒还不算什么,毕竟洪武朝官员多的是经征辟入朝的官员,多的是直接从国子监太学直接入仕的官员。

    但问题在于,可大明立国已经数十年之后,科举大考也举行了几十次后,这出身就成了杨士奇履历上的一个巨大软肋了。

    正因为他不是科举进士出身,所以那些正途出身的翰林院进士们瞧不起他,而翰林院中不是科举出身之人,又全都是大儒名士,杨士奇又更不可能跟他们相提并论,于是乎他就被排挤孤立了。

    而且他又出身贫寒,没有什么臂膀助力,连维持日常用度都很是艰难,更没余财去结交朋友拉拢关系,更没有资本会交好上官。

    虽然偶有人看重他,可毕竟没有真正的朝廷重臣青睐,更无所谓同乡、同年之类的关系助力,所以杨士奇很清楚他的仕途之路只怕就要到此为止了。

    尤其是那内阁大学士解缙还对他颇有意见,明里暗里地刻意打压,指不定哪天就会被逐出内阁。

    这样的处境,哪怕是杨士奇,都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是厌倦懈怠。

    还不如继续去游学授课,那样还逍遥自在一些。

    但,李弘壁方才这番话,却无异于是当头棒喝,让杨士奇心神颤动!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