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8章 徐氏治戎
    “中军都督府还有些事情,我先去操办,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罢,徐辉祖起身便要离开,而朱高煦则是起身将他送出门。

    徐辉祖走出院门,熟练的翻身上马,随后与他寒暄了一些话后,这才带着二十几名兵卒离去。

    在他走后,朱高煦也拿着钱钞返回了屋内,将它们放在桌上的同时,自己也从行李之中深藏的那本兵书翻了出来。

    《徐氏治戎》

    朱高煦瞧着这本没有传到后世的兵法,心里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外公,中山王徐达。

    在朱高煦脑中残留不多的前身记忆里,朱高煦似乎没有和徐达见过几次面,对自家外公的记忆也仅限十分高大,并且不苟言笑的模样。

    “军粮、醋布、盐晶……”

    朱高煦絮叨着翻开这本兵书,但只是稍微看了一会儿就有些头疼看不下去了。

    这不是朱高煦看不懂,而是这本兵书太杂乱了。

    事实证明了,会打仗的人不一定会写兵书,反正徐达的这本兵书有些乱。

    朱高煦硬着头皮看了下去,直到一刻钟后才稍微看进去了一些。

    总的来说,徐达的这本兵书倒是和《水浒传》的行文有些像,字里行间十分直白,即便朱高煦这种文言文浅薄的人也能看出个大概。

    “抽空还得学学官文啊……”

    朱高煦感叹着,同时也了解到了徐辉祖所说的三样东西。

    一般来说、兵卒在城中驻守,吃软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

    但要是长途奔袭,或者说深入敌境,在旷野交战的话,粮食的体量要少,密度要高,还要方便携带,能吃饱才是最佳粮品。

    说白了,军粮就是便携式的口粮,例如近现代的压缩饼干就是。

    在徐达的兵书里,明军的军粮通常是在出征之前取米一石、去壳洗干净,煮熟之后暴晒烘烤,晾干之后取出杂质,再蒸一道。

    如此反复十次之后,便能获得两斗硬米。

    这两斗米需要士兵背负行军,每次埋锅造饭,每人取硬米三钱,抛于沸水中,煮沸后便能得到一碗硬米。

    这样的两斗军粮加上二两盐晶、一尺醋布,足够一个兵卒吃十五天。

    至于盐晶便是军盐,正常制作流程需要取盐三斤,下水入锅煮沸,直至坚小不消的模样,大概就会有三个指甲盖那么大的块状,重量二两,每次做饭时用刀削去一丝便可。

    醋布则是将粗布一尺浸泡入一斤醋中,暴干后,每次做饭时,剪下一寸,泡入水中,待粗布变色再捞起。

    除了这些行军必备的物资外,如果朝廷财政富裕,那明军还会取桑葚、野果、或者其他蔬果类食物,经过暴晒后泡水而食。

    在书中,徐达还特别交代了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若是少了一样,便会让士卒难以坚持。

    “从科学角度来看,也就是补充盐份和维生素……”朱高煦呢喃着,但又不忘夸赞道:

    “这些东西制作成的军粮,就算放在近代的十九世纪,也算是不错的军粮了。”

    朱高煦来了兴致,不免继续沉浸到了兵书内容之中。

    就这样,等他下次回过神来时,已经听到了后院门被打开的声音。

    “殿下!我们回来了!”

    “好……”听到杨展的声音,朱高煦收起兵书,恋恋不舍的将兵书放到了书箱里。

    等他起身走到后院,映入眼帘的是驾着驴车入院的王瑄和杨展,而驴车之上还有一摞摞干燥的柴火和一筐筐蔬菜果子和一些坛坛罐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