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16章 终得所愿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看来最有诚意的募兵条件,而这样的条件确实打动了他们之中许多人。

    按照朱高煦的给法,他们每人每年最少有十八贯的军饷,而且家人不用将军屯田的屯粮上缴,可以保留八成。

    虽然他们之中没人知道吉林卫的亩产多少,但至少从朱高煦给出的条件来看,他们去吉林卫,要比留在南京城过得更舒服。

    “这些是普通兵卒的条件……”朱高煦目光扫过了王俭和武章一、林五六等人。

    “军中有了官职的人,俸禄都在朝廷规矩下增长三成。”

    相比较普通兵卒,军官们的俸禄并没有增长多少,这让王俭等人犹豫。

    不过他们也都知道,作为军官,打仗立功才是他们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是在南京城里他们得不到的东西。

    “我反正是独身,我与殿下去!”

    “俺…俺也去。”

    “俺去!”

    作为和朱高煦最聊得来的人,林五六毫不意外的第一个站了出来。

    在他站出来后,那二十几个人里的几个人也纷纷跟了出来,但只有九个人,更多人则是还在观望。

    “殿下,我们需要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才能做出选择。”

    王俭没有被军功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为戌字百户那群没有站出来的人开口解释。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阻拦,只是说道:“你们回去后也都传传话,要随我去的,就在正旦节(春节)后卖了家产,来我这登记,我好在离去前找盛指挥使要人。”

    “除了戌字百户,其它百户和其它卫所的兄弟你们也可以传话,总之只要愿意随我去的,待遇都按照先前说的照发。”

    “好了,现在也不用你们看护我了,都好好回去休息,好好想想吧。”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王俭他们可以走了。

    王俭与武章一、林五六三人见状,带着众人向朱高煦作揖,而后才忐忑的离开了这小院。

    在他们走后,这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了朱高煦与亦失哈。

    亦失哈在宫里伺候了那么多年的人,伺候朱高煦一个人可谓手到擒来。

    他跟着众人走向院门,待众人离开后关上了院门才走回来。

    “你觉得我刚才说的如何?”

    面对曾经多次帮过自己的亦失哈,朱高煦还是比较信任对方的。

    只是对于他的话,亦失哈却摇摇头:“您给出的俸禄太高了,若是按照这样的俸禄,即便是您的岁俸恐怕也只能养一千护卫罢了。”

    “一千人足够了。”朱高煦笑笑,他并不打算在前期养太多人。

    “我招你来,第一是因为你海西女真人的身份,第二是因为我需要你为我探明海西与东海女真诸部对朝廷的态度。”

    “第三是我身边确实需要一个人,所以你最合适,不过……”

    朱高煦停顿了一下,抬头直勾勾的看着亦失哈的眼睛:

    “我觉得你这样的人,不应该留在宫里做一个谄媚的太监,而是应该做一个杨忠肃那样马上建功的辅弼良臣。”

    “奴婢……”亦失哈没想到朱高煦居然这样看自己。

    须知道,洪武年间的太监,大多都是女真、朝鲜和色目人,他们不止在身份上低人一等,在身体上也是一样。

    这样的境遇,加上多年让人看不起的遭遇,许多人的心理都十分扭曲,哪怕亦失哈自己,偶尔也有想过自己位极人臣的场景。

    只是回到现实,当他看着自己那残缺的身体时,除了无奈一笑,他根本做不了什么。

    可是在当下,伴随着朱高煦说出他眼中的自己,亦失哈也不禁扪心自问:“古代的那些前辈都能领兵征战四方,为什么自己就不能?”

    想通关节,亦失哈也向朱高煦躬身作揖:“殿下若是不嫌弃奴婢,奴婢愿为殿下充当马前卒。”

    “马前卒我不需要,我要你替我节制后方。”朱高煦起身扶起了亦失哈,目光炯炯:

    “爷爷准许我选三百除火器以外的匠户,还有五百护卫。”

    “护卫的事情,我自己会去办,至于匠户的事情,我需要你替我走一趟。”

    “我们去吉林,不能仅满足于镇守一方,我想要的是整个女真诸部的归附,并且将兀良哈驱逐出朵颜三卫之地。”

    “现在的吉林缺少许多工匠,所以我写了一份单子,你照这单子为我去寻人。”

    “记住,我要的工匠,最好都是独身的,不要有家人牵绊。”

    “从现在算起,到元宵节结束已经没有多久了,书房里有大约三千贯钱,这些我都尽数交给你。”

    “今日起,你就是我渤海王府的掌事太监,若是那三千贯不够用,就去户部领我的岁俸,将其中没用的布匹都贩卖了。”

    朱高煦的全权委托,让亦失哈第一次感觉到了平等和信任,面对朱高煦,他说不出别的话,只能以行动来回报:

    “奴婢知道了,请殿下相信奴婢,元宵之前奴婢会准备好一切的。”

    “好!”朱高煦颔首,随后带着亦失哈走进了书房,将那放着三千多贯钱的宝箱钥匙交给了他,并将院子右侧的耳房交给他做为卧房。

    他与亦失哈推心置腹,而身处武英殿的朱济熺也迎来了一条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臣曹国公李景隆奏报,昨夜亥时三刻,颖国公傅友德薨……”

    武英殿里,当李景隆以曹国公的身份前来汇报傅友德薨逝的消息时,前一秒还在想着燕府闹剧的朱济熺便如雷击般愣住,脑中一片空白。

    “颖国公薨了?!”

    朱尚炳与朱高炽心中吃惊,不约而同看向了朱济熺和朱允炆。

    傅友德身死,遭受打击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晋府,而受益最大的必然是东宫。

    此刻的朱济熺愣在原地,没有半点举动,反观朱允炆老神在在,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难怪……”

    朱尚炳与朱高炽二人脑中都回想起了今日入武英殿时朱允炆的古怪,现在看来,他与皇爷爷恐怕早就知道傅友德薨逝的事情了。

    “陛下,依照礼法,是否要为颖国公上谥号?”

    李景隆在朱元璋的会意下起身,对朱元璋提出了这致命的问题。

    谁都知道傅友德无罪,有罪的是朱棡,只是皇帝不可能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只能剪除羽翼来保障东宫的地位。

    现在傅友德死了,那他的谥号要怎么定?

    以傅友德的功绩,以及他比朱元璋更早抗元的背景,追赠他一个王爵,再追谥个武靖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可是如果这样追赠和追谥,那不就代表皇帝错了吗?

    让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恐怕翻遍大明朝也找不出一个人来。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做的这一切都没有错,但傅友德确实死的很无辜。

    想到这里,殿内除了朱济熺和朱元璋以外的人都在沉思,而朱元璋也在片刻的沉默后说道:“正常操办就是,谥号暂定……”

    最后,朱元璋还是没有追谥傅友德。

    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在听见朱元璋这话后,也提笔写下了一行字。

    【乙亥、颖国公傅友德卒】

    这简单的一个卒字,让起居注官都不得不感叹伴君如伴虎。

    “平倭的事情如何了。”

    朱元璋没有过多在傅友德的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将话题引到了如今大明几件大事上。

    对于这个问题,李景隆早已做足了准备回答,因此在朱元璋问出时,他便不假思索道:

    “龙江、苏州、扬州、杭州等处船厂皆已动工,自本月往明年六月去,每个月都能有十二艘两千料以上大福船下水。”

    “当下已经从军的大福船有二十四艘,其余各类千料以下战船六十艘。”

    “参与围剿倭寇的水兵有七千四百余人,尚有一万两千余人等待战船后出海平倭。”

    “臣预计在明年四月彻底解决闽浙两省的近海倭寇,随后进抵两广继续围剿。”

    “预计九月围剿结束,等待礼部给出朝鲜是否同意水师入朝近海围剿的答案后,臣便能带水师出海围剿北方倭寇。”

    因为朱高煦的建议,不管是徐辉祖还是李景隆,只要是主事平倭的将领,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大船。

    比起徐辉祖,李景隆得到的支持更多,所以他能一口气建造数十条两千料以上的大福船。

    这样的实力,足够他将大明近海倭寇给解决。

    不过他也知道,大明近海倭寇的根源在南洋,不解决盘踞南洋的倭寇,即便当下斩了几万颗倭寇首级,用不了几年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

    当然他更知道,皇帝并不会准许他下南洋平倭,所以他只需要做好皇帝让他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知道了,你退下吧……”

    得了平倭的准确消息,朱元璋也摆手示意李景隆退下。

    待李景隆退下后,朱元璋也瞥了一眼坐在位置上发愣了朱济熺。

    他起身向外走去,在路过朱济熺面前的时候他停顿了片刻,沉默过后才道:

    “颖国公不管怎么说也是你的岳丈,这七天你就不用来武英殿了,带世子妃去国公府拜拜吧……”

    说罢,他抬腿离开了偏殿,而朱允炆也在他离去之后跟随离去。

    朱尚炳担心有什么麻烦事,也起身离开。

    到了最后,还坐在武英殿并且没有离去的,只剩下了遭逢大变的朱济熺与朱高炽二人。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