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58章 血战不退
    “起身,去下一段!”

    朱高煦疲惫的仰天喊出这一句话,随后便带着百余名兵卒开始驰援其余段的城墙。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大雾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开始消散,不等被朱高煦他们赶下城的千户官率领残部撤退回营垒,雾气就已经变淡,渐渐地哈剌兀已经可以看清楚当下的战场。

    当他看到己方一队兵马撤回的时候,他脸上面色铁青。

    但今日的鸡西堡,注定了要让他吃上一次闭门羹。

    在他的注视下,一队队兵马被赶下鸡西堡,全部败退回来。

    当最后一队兵马被赶下鸡西堡的时候,第一队败退阵来的千户官也狼狈逃回。

    “说说吧,你是怎么在一刻钟的时间里从报捷变成败退的……”

    哈剌兀看着跪在地上的探马赤军千户,对此那千户也硬着头皮说道:

    “南人之中有一个猛将,我们的人在马道上施展不开,实在挡不住他……”

    “你是在欺骗我吗?!”听到千户那可笑的话,哈剌兀举起了马鞭,欲要打下。

    倒是这时在旁边的脱鲁忽察儿忽然询问:“你手上的,是那人的兵器吗?”

    “是!”千户连忙双手呈出自己从战场上命人捡回的兵器。

    哈剌兀见状也压住了脾气,接过那铁锏后脸色稍缓,却在片刻后变得更为难看。

    “这起码有十斤,能用这样短兵的人,看来南人之中真的有一个猛将,不知道是平保儿还是谁。”

    哈剌兀和脱鲁忽察儿看着那沉重的铁锏,用手掂量了一下,都不由觉得头疼。

    “南人都叫他“殿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千户模仿着官话之中的殿下解释,听到这话的二人也愣了愣。

    胡兵不知道官话还好说,他们这些贵族可是精通官话。

    南音之中的“殿下”,不就是指藩王和亲王吗?

    “是渤海王朱高煦,燕王朱棣的二儿子。”

    脱鲁忽察儿看着哈剌兀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哈剌兀听后也攥紧了手中的铁锏。

    “倒是没想到,那个疯子也能生出这么勇猛的儿子。”

    哈剌兀拿起铁锏观摩,他只是单手观摩片刻,就感觉到了小臂发酸,真不知道朱高煦是怎么用它来做兵器的。

    “清算死伤,命大军休整一日,明日看看南人还剩多少兵马。”

    哈剌兀没有再度下令反攻,他看过中原的兵书,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脱鲁忽察儿抱胸应下,随后开始安排大军准备杀羊造饭。

    同样的事情不止是他们在做,明军也在做。

    朱高煦回到了门楼处,脱下了甲胄后只觉得重获新生,整个人轻松太多。

    他靠在椅子上,腹中饥饿难耐。

    不多时,门楼外传来了脚步声,满身血污的亦失哈端着一盆羊肉走进了门楼内。

    “殿下,先吃些垫垫肚子,饭很快就好。”

    亦失哈将那盆羊肉放在了朱高煦的面前,足有好几斤重。

    一见到这盆羊肉,朱高煦就下意识伸出手去,好在他看到了自己手上的血污,只能强忍着疲惫起身,去角落清洗了一番。

    待他回来,伸出手便开始大快朵颐,同时他还对亦失哈交代:“坐下一起吃。”

    “奴婢就不吃了,堡内还有事。”亦失哈也很疲惫,尽管他负责的是二线战场,但今日跌落城墙的甲兵,比昨天攻城的甲兵还多。

    简单作揖后,亦失哈便转身离开了门楼。

    一刻钟后,朱高煦吃干抹净,林粟与王义也带着几名百户官从门外走来。

    “都吃了没?”朱高煦见到众人便询问是否吃饭,但众人面色凝重,朱高煦见状也意识到了今日上午的死伤不少。

    “殿下,今日吉林与辽东的兄弟战死一百三十七人,重伤二百五十二人,扈从也死伤四百七十二人……”

    仅仅一日,明军死伤便达到八百余人,其中甲兵死伤近四百人。

    “四百人……”朱高煦沉默了,哪怕是昨日战后,他们也没想过一日时间会死伤近四百人。

    “两天时间,我们已经死伤五百余人了。”林粟等人低下头。

    吉林城甲兵不过三千,如今已经战死六分之一。

    如果他们的身后不是家人,那恐怕他们早已崩溃。

    “胡兵死伤多少……”朱高煦沉声询问,一旁的王义也作揖道:“还没算好,但应该不低于一千五,被火炮打死的就多达三四百人。”

    还好,胡兵的死伤让朱高煦缓了一口气。

    今日攻城尽数是甲兵,一千五百余名甲兵的身死,恐怕让对面的哈剌兀很不好受。

    毕竟在草原上,哪怕是吃着元朝老本的明初蒙古诸部,一千五百甲骑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即便现如今的鞑靼、瓦剌二部合并,所能拉出的甲兵也就在四五万罢了。

    像兀良哈这样的部落,全军甲兵也很难过万。

    十分之一的甲兵死伤,足够让哈剌兀发狂。

    想到这里,朱高煦对亦失哈几人交代道:“今日哈剌兀死伤这么多甲兵,明日要么撤军,要么就会加大攻势。”

    “他们应该不知道吉林城中有辽东都司的一千甲兵,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倘若明日他再度压上甲兵,那再鏖战一日,他们就会承受不住死伤而撤退。”

    “吩咐扈从将这几日从胡兵身上扒下的甲胄清洗修复,随后所有身强力壮的都穿上甲胄,上城驻守。”

    “只要鸡西堡不破,哈剌兀他们挺不了多久!”

    朱高煦很有自信,因为他了解兀良哈诸部,更了解攻守形式。

    冯胜与傅友德告诉过他,古往今来攻城多以围困为主,其次攻心,最后才是强攻。

    强攻的例子之所以少,就是因为强攻死伤太大,但凡优势足够大,统兵的将领都不会选择强攻。

    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用《孙子兵法》中的“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能避之。”来理解。

    短短的一句话,却是从竞争的全面状态和情势中给出了最优的决断参考,这就是《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

    当下哈剌兀面对的局面,已经开始逐渐倒向撤退。

    尽管他城外还有看似两三万规模的大军,但无甲之兵一旦攻城就会死伤惨重,而鸡西堡守备完善,即便甲兵来袭,没有数倍兵力也难以沦陷。

    今日哈剌兀五千余甲兵都没能拿下鸡西堡,并且痛失三分之一的兵力。

    到了明日,若是他能发现鸡西堡的甲兵数量并不少于他,那他就会衡量撤退。

    “殿下,他们会不会继续围城?”

    “对啊,若是围城就不妙了,我们的粮食只够吃十九天了。”

    林粟作揖询问,王义也跟上,对此朱高煦却并不担心,并解释道:

    “倘若他们的粮食够吃,他们应该选择围城,而不是强攻。”

    “他们选择强攻,就说明他们自觉粮食不够,并且摸不准我们有多少粮食,因此才会选择强攻。”

    “现在强攻失败,胡兵退意已生,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用不了几日他们就得撤军。”

    朱高煦安抚了众人,也算是变相激励。

    听到他的话,亦失哈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这几日里,他们离开的同袍太多,再继续下去,他们都担心下面的人会崩溃。

    吉林城自筹建以来,从未遭遇过如此大敌,更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死伤。

    现在有了朱高煦的答案,他们也就知道怎么和下面人说了。

    想到这里,他们纷纷侧过身子,看向了城外,看向了那连绵的营垒。

    “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要不要撤?”

    当朱高煦等人看向兀良哈营垒时,哈剌兀的大帐内也在经历争吵。

    乌齐叶特(福余卫)部的海撒男答奚在见到了这两日翁牛特部和兀良哈部的死伤后,心中早已有了退意。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乌齐叶特部的万户、千户和台吉们也纷纷颔首点头,都不想继续死磕鸡西堡。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兀良哈部的许多将领也都不想继续死磕鸡西堡,尤其是今日一战中,那些见识过朱高煦的厉害的人。

    哪怕已经退了回来,但回想起朱高煦的勇猛,他们还是止不住的害怕。

    一想到要继续打下去,并且还要和朱高煦这样的人打下去,他们就心底直犯嘀咕。

    “今日的失败,是我的问题。”

    在众人争吵的时候,哈剌兀没有推卸责任,反而是承认了问题,并且点出了问题:

    “他们的甲兵,比我们估计的还要多,他们守城的人,也比我们估计的要多。”

    说着,哈剌兀丢出了一块牌子,众人纷纷看去。

    【辽东都司沈阳中护卫左军千户甲……】

    “辽东的兵马怎么会在这里?”

    捡起令牌的海撒男答奚疑惑看向哈剌兀,可哈剌兀也摇头道:

    “我也不知道,但战场上捡回的牌子里,只有这个千户和吉林卫的牌子。”

    “南人的兵马比我们估计的要多,哪怕加上这辽东的一千兵马,也足够我们喝一壶。”

    “因此我决定,明日撤军,但是在撤军路上,我们会进攻六城,这样不至于无功而返。”

    “好!”听到哈剌兀的话,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答应了下来。

    此刻的他们已经不再妄图吃下吉林城,因为吉林城这块肉已经崩碎了他们的牙。

    相比较之下,北边的六城更容易攻取,并且也能获得不菲的收获。

    “既然这样,那就都退去吧。”

    哈剌兀摆了摆手,众多贵族见状也纷纷抱胸回礼,随后退出了哈剌兀的大帐。

    脱鲁忽察儿也准备离开,可他还没走出几步就被哈剌兀抓住了手。

    “嗯?”脱鲁忽察儿疑惑回头,却见哈剌兀脸色阴沉:

    “传令部众,今夜丑时(1点)全军进攻哈达岭!”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