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75章 三王巡边
    “有口数几何……”朱元璋再询问,朱允炆也如实回答:“大约五百一十万户……”

    朱允炆回答结束,朱元璋却不再开口,这让朱允炆明白了自家皇爷爷想说什么。

    不到七千六百户,却掌握了接近当地五分之一的耕地,而剩下的五百万户则是均着剩下的五分之四。

    拥有这么多财富的富户,只要团结起来,那完全可以将朝廷任命的流官给架空。

    他们在地方上的人脉、财富和权力只会越来越大。

    更为致命的是,距离朱元璋上次徙天下富民,不过才过去了七年,也就是说这七千六百余户富民在七年前根本算不上富民,而他们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兼并了直隶十八府和四省近五分之一的田地。

    这样的局面,让朱元璋更加下定了要迁移富户的决心。

    迁移富户,为的就是在地方上结束这些富户扩大权力与财富的局面,给百姓留着上升通道。

    “爷爷,孙儿省得(知道)您的意思了。”

    朱允炆小心翼翼的回答,朱元璋听后也终于再开口道:“你且记得,时常关注着这些富户,若是尾大不掉,便要将他们迁来京师或中都,好教他们知道这天下的主人是谁。”

    “孙儿谨记……”朱允炆记下了朱元璋的话,而朱元璋闻言又慢悠悠道:

    “北边……兀良哈受了重创,这是个机会……”

    “你代朕下旨,调济南、洛阳、开封、北平、太原、常平等仓粮,运抵七十万石至开平,三十万石至大宁,二十万石至吉林。”

    “诏令你四叔节制三都司兵马,北巡斡难河。”

    “再诏令你十七叔率本部三护卫,高煦率本部护卫,各自北巡兀良哈地面,牵制哈剌兀……”

    朱元璋果然再次下令北巡,而对此的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气。

    这事情被齐泰预料中了,这也就说明这事情一过,自家爷爷应该就会解除朱棣节制三都司的兵权了。

    松了一口气,朱允炆却不放心的询问道:“爷爷,出兵的时日呢?”

    朱允炆的这个问题,让朱元璋感觉十分疲惫,但还是勉强开口道:

    “七月前、粮食尽数运抵,出兵时日由你四叔审视夺度安排……”

    “孙儿省得了。”听朱元璋将一切安排好,朱允炆也放松了些。

    他继续喂药,直到朱元璋将那苦涩的汤药饮尽,这才起身行礼离场。

    宋忠见状,也起身跟随离开。

    拔步床上,朱元璋也在安排好一切后沉沉睡去。

    走出乾清宫门,朱允炆没有离开,而是停下脚步,等待着宋忠。

    见宋忠走出来,他这才开口道:“宋指挥使,孤想知道一些事情,不知你能否如实告知。”

    “太孙询问,臣知无不言……”宋忠不是傻子,刚才既然朱元璋已经让朱允炆留下听事,便代表朱元璋已经将大权交到了朱允炆手中。

    这种事情,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自然也要将各种情报告诉这位未来的天子。

    “北平三都司,可用战兵有多少?”

    朱允炆询问起了三都司的战兵数量,闻言的宋忠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按照去岁的衙门文牍,不算燕王、宁王、辽王与渤海郡王的护卫,三都司战兵分别是北平十四卫五万六千余名,大宁有战兵三万二千余名,辽东有四万二千余人,三都司合计十三万战兵,二十二万六千余名屯兵。”

    “这样啊……”朱允炆沉吟,随后又询问道:“山西都司呢?”

    “山西九卫五所,数量虽少,但战兵却有六万三千余名。”宋忠不假思索的回答。

    “行,我知道了。”朱允炆笑着颔首,随后对宋忠道:

    “山西、北平、大宁、辽东等都司兵马动向,还得宋指挥使监察。”

    “这不过是卑职分内之事罢了。”宋忠作揖回礼,随后转身离去。

    瞧着他的背影,朱允炆用手揣摩腰间的玉璧,紧接着也坐上了象辂,往东宫离去。

    此后日子,他每日主持早朝与午朝,午后便在武英殿处理奏疏,傍晚来侍奉朱元璋服药。

    期间朱济熺也表达了想要伺候朱元璋的想法,不过都被朱允炆以‘皇爷爷不想太多人入乾清宫’而回绝。

    朱高炽看着这二位争宠,倒没有加入进去,只是老老实实的做完朱允炆分给他的那些奏疏。

    就在所有人都在观望朱元璋身体的时候,朱元璋也顽强的扛过了这次风寒,渐渐病愈。

    正月二十八,朱元璋病愈之后依旧将武英殿交给朱允炆,自己仅参加早朝与午朝。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没有任何事情的时候,在朱元璋病愈后的第三天,西北传来了让五府六部都震动的消息……

    “你是说,黑的儿火者确实嫁了女子给帖木儿。”

    正月的最后一天,午朝的奉天殿前,朱元璋坐在金台之上,脸上还有些蜡黄。

    在他面前,五府六部与都察院的官员都屏住呼吸,等待跪在地上的那人回答。

    礼部官员王孟,这是礼部派往西域的主事官员,负责探查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国的情况。

    这件事情从去年七月开始,直到今日才得到了结果。

    跪在地上,王孟面色凝重的回禀道:“回陛下,那黑的儿火者,确实让长子与帖木儿商讨嫁女事宜,并且臣等秘密返回肃州时,还在路上听到了黑的儿火者嫁其侄女与帖木儿的消息。”

    又被说中了……

    当王孟的话说完,五府六部的文武官员纷纷想到了当年朱高煦在武英殿内所说的话。

    扣押国使,联姻亦力把里,派兵入侵大明河西。

    以上这三件由朱高煦所说的事情,已经有两件实现,那这么说来,最后一件事恐怕……

    想到这里,群臣隐晦看向了坐在金台之上,刚刚病愈不久的朱元璋。

    站在朱元璋身旁,朱允炆心里也是十分忐忑。

    曾经的他以为朱高煦是胡诌,却不想现在他所说的事情正在一条条实现。

    如果真的如此,岂不是说帖木儿真的会举兵东侵?

    朱允炆还在忐忑,可朱元璋却依旧稳坐钓鱼台:“王孟,以你们去亦力把里所见,那亦力把里能否供应十数万大军的粮草?”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他的风寒还未痊愈。

    对于他的询问,王孟沉吟片刻,脑中想到了黄沙漫天的亦力把里,沉声道:“以臣之见,亦力把里无法供养十数万大军的粮草。”

    王孟先给出答案,又具体说明:“臣此行出肃州往西去,一路上经沙州、哈密、火州、吐鲁番、委鲁母、昌都剌、怕剌、拉力马力至其国都亦力把里。”

    “这一路上所经过城池,多为土城、石城,百姓多则万余,寡者千许,唯一能称为人口稠密的,仅有拉力马力及亦力把里。”

    “可纵使如此,其国都亦力把里也不过数万人口,国中半数人口都生活在亦力把里所处河谷之中。”

    “虽然亦力把里的使臣称呼其国控弦百万,但以臣所见,亦力把里或许连三十万男丁都没有,想要给养十余万大军横渡西域,实难为也……”

    王孟交代着自己这一路所见,听到他的话后,五府六部中对西域不了解的许多大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只是面对他们的轻松,朱元璋却将目光放到了不苟言笑的李景隆身上。

    “曹国公,陕西行都司的屯军与屯田如何?”

    朱元璋开口询问,李景隆也似乎早有准备,作揖回应道:“回陛下,前日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陈晖上疏,言凉州等十一卫,有战兵一万八千六百人,屯军三万三千五百三十六人,共开辟屯田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二顷。”

    “凉州、西宁、永昌、肃州、庄浪等卫屯田累岁丰熟,每年军饷以官八分,外输二分来给与士卒。”

    “甘州、山丹等六卫地寒,每年四月雪消方可耕种,因此比凉州等卫难以屯垦,只能做到官四分,输六分。”

    “算下来,十一卫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军户,可以做到自给七分,还需外输三分。”

    “然屯军增加,陕西行都司备边兵马不足,因此请陛下徙民往肃州、西宁、甘州等卫……”

    经去年朱元璋委任,李景隆开始主持河西屯田事宜,陕西行都司十一卫兵马此前就有屯田的习惯,经过李景隆和户部商议迁移人口,分发耕牛,当地十一卫在去年成功开垦出二千余顷耕地,换算为二十万亩。

    在当地一百八十三万亩军屯田的供给下,五万余军户已经可以达到七成自给自足的程度。

    不过,增加屯军也导致了陕西行都司守备力量下降,所以李景隆希望继续迁移人口,编练屯军来实现河西兵马自给自足的目标。

    对此,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拒绝,毕竟在他看来,编民为军来充实边塞,是他采取卫所制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李景隆的话,朱元璋也用那沙哑的嗓音开口道:

    “着户部、吏部与右军都督府编四川、湖广民户三千徙甘、肃、西宁等三卫。”

    “臣等领命……”

    朱元璋一开口,郁新等人纷纷作揖应下。

    见没有人忤逆,朱元璋也缓缓起身,最后交代道:“近来西南、西北、北边皆有异动,诏令魏国公守土御贼,不得轻动。”

    “再诏燕王节制北平、辽东、大宁三都司,大暑前后出兵北巡,宁王与渤海王各率护卫巡兀良哈。”

    兴许是说的话太长,朱元璋有些气喘,但他还是强撑着继续道:

    “春闺在即,会试选材需顾察天下,不得徇私!”

    “臣等领命……”

    朱元璋的话,让五府六部的官员心里纷纷一紧,奉天殿广场上被任命为会试主考的刘三吾也心虚半分。

    众臣纷纷唱礼,朱元璋也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下了金台,往步辇走去。

    朱允炆跟上他的背影,鸿胪寺卿也开始唱礼散朝。

    兴许在朱元璋看来,自己已经提醒的十分明显了。

    可他不知道,如今的他就好像风前烛,但凡是道风,都想来试试他的温度……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