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286章 大兴教育
    如果全天下的亩产都能那么高,那才是天下无忧的时候。

    现在的大明,甚至连全天下的田亩数,人口数都无法清楚统计。

    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现在渤海树木多,煤炭开采还算方便,育苗田还能继续维持推广。

    可一旦日后树木砍伐过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难继续耕种水稻了。

    培育适应东北气候的作物,才是他应该主抓的事情。

    只是放在这个时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记得从日本北边搜寻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郑和,郑和也点头记下。

    从他被选为下东洋负责人的时候,朱高煦就一直与他说着各地作物和动物的情况。

    不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他也见过,可以说他从未见过那么精确且广袤的地图。

    虽然郑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么清楚天下各地情况,可他选择了信任。

    “虽然有了地图,但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着郑和,朱高煦不厌其烦的交代道:“有地图能方便许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却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细分下来,又能分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东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属于你日后探查的范围,但其它几大洋如果可行,还是得走走。”

    “西洲(欧洲)的挽马,北洲(北美)和东洲(南美)的作物,还有南洲(澳洲)……”

    朱高煦一点点的开口,在他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上,天下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大明洋、小西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大明位居中州,欧罗巴位于西洲,北美与南美对应北洲和东洲,澳洲对应南洲,非洲对应昆仑洲,南极洲则是直接称为南极洲。

    对于地图来历,朱高煦也只是说这是根据先秦地图与唐代杜环所遗留地图,以及两宋海航地图而绘制。

    面对他的话,没有多少人表示质疑,毕竟朱高煦能掌握的资源太多了,就大明宫城的“古今典籍馆”来说,除了朱棣就只有他能把全部书籍看个遍,其它官员都没有这个资格。

    朱棣不可能把“古今典籍馆”的书看完,那他这个谎言就没有人能揭穿。

    日后编修《永乐大典》时,只要他用用小心思,那大明就可以对美洲和澳洲创造华夏主权。

    想到这里,朱高煦几乎是把自己知道的大洲和洋流情况都告诉了郑和,郑和也全都记下,准备返回宫城后用笔记录。

    “下西洋绝非一次就能结束的,所以日后肯定会下西洋多次,而每次下西洋和东洋,需要带回什么东西,我都会给你一本文册,你按照文册去搜寻便可。”

    “奴婢领教……”

    交代了最后一句后,他们二人乘坐的车舆也返回了宫城,在东宫门口停下。

    “那奴婢先去海军都督府了?”

    郑和扶着朱高煦下了车舆,小心翼翼询问。

    见朱高煦点头,他这才松开了手,自己驾车前往海军都督府。

    告别他,朱高煦也返回了东宫之中,并隔着老远就见到了亦失哈。

    “殿下,户部的赋税文册已经交上来了。”

    “好,我现在去看。”应下亦失哈的话,朱高煦走入春和殿内。

    不过他不仅看到了文册,还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奏疏。

    没有什么抱怨,坐回位置后,朱高煦开始翻阅户部的文册。

    从钱粮到田亩,再到人口数量,不得不说因为自己的胡搞瞎搞,大明的纸面数据都得到了提升。

    明明靖难之役打了一年,可大明的人口反而增长到了六千二百四十七万,耕地也增加到了四亿一千六百余万亩。

    至于赋税,如果按照正常来,没有遭遇蠲免的话,经过朱高煦改制的山东、辽东等地可以贡献比改制前更多的钱粮,不过这些钱粮最后还是要投入到辽东的建设上去。

    “明年辽东缺口是六百万石,山东保留二百万石,海运四百万石。”

    “此外,北平也走陆路二百万石前往辽东。”

    朱高煦交代一句,亦失哈闻言也开口道:“殿下,辽东的教习俸禄还得加上去。”

    “按照辽东和渤海的教习数量与俸禄来算,需要发六十万石俸禄。”

    六十万石的数额让朱高煦头疼,所以他做出调整道:“禄米每年只发十二石,剩余十石折算为钱四贯。”

    “奴婢领教。”亦失哈应下,并让身后的东宫班值太监记下,自己则是交代其它事情。

    “吉林的医院,今年已经毕业三百七十七人,这群人要编为军医吗?”

    亦失哈提醒了朱高煦,他在吉林弄的医院也已经开始有学子毕业了,虽然数量不多,但积少成多。

    “把吉林医院拆分为三个医院,分别在吉林、沈阳、辽阳各置一个,由原先的教习带着毕业的这三百七十七人分别扩建。”

    渤海的医院主攻外科和儿科,毕竟大明需要医生最多的地方是军队和接生。

    自从渤海的医院创办以来,关外的夭折率急转而下,对于没有什么无菌概念的这个时代来说,酒精消毒和各种类似感冒、流感、瘟疫等传染途径的应对办法可以说十分先进。

    父母佩戴口罩,进行消毒对于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十分重要。

    只要熬过这一两个月,婴儿再回家就十分安全了,并且即便感染疾病,只要不是先天性的,医院也可以对其进行医治。

    中药的药效相比现代医学来说自然不算好,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先进了。

    如果能弄出显微镜来研究中药成分,进而弄出古早版本的中成药,那大明的医学也能跨升一个台阶。

    当然,相比较这个,朱高煦还得把目光放到教育上。

    渤海的五年教育,其实培养出的学子知识储备,也就和后世的小学生差不多,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毕竟朱高煦也不是每一学科都能精通。

    五年教育已经把他的底子掏空的差不多了,大学毕业后他压根就没去翻书。

    如果不是地质、地理这些学科与他的工作有关,他甚至都记不住世界上哪里的矿产出名。

    原先讨厌的工作内容,现在反倒是成为了他领先世人的本事。

    “当初早知道好好学理科了……”

    批阅奏疏的同时,朱高煦不免感叹起了自己没能带来更多的东西给这个时代。

    饶是如此,只要他的五年教育能推广开来,大明的基础数学、物理和地质、天文都能得到提升。

    朱高煦再贪玩,也总归是记得太阳系八大行星,日食月食,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细胞、病毒等等小知识的。

    这些知识如果没有他,那得几百年后才能被人总结出来,但现在他一套《五年教育》,直接解决大部分问题。

    有这个基础在,加上朝廷鼓励,朱高煦不相信大明会诞生不了新的理论知识。

    只是在此之前,他还是得推进辽东、山东的教育。

    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已经达到近七百万的程度,只要能让这两个地方普及教育,那就代表近百万户百姓家庭脱离文盲,因为他们的家中已经有了接受教育的人。

    只要有这么一个人在,整个家庭都会发生不小的改变。

    “山东的办学,可以提前在明年年初开始接受招生,在永乐元年二月开始学子就读。”

    “你看看如果在这个时间开始办学,那朝廷会遇到什么问题。”

    朱高煦停下手中的笔,给出了山东开始普及教育的时间。

    他揉了揉眉心,亦失哈闻言则是迟疑道:“最大的问题还是教习和钱粮问题。”

    “山东口数五百余万,哪怕只有五十万学子报名,朝廷也得准备起码五万教习,才能保证将每个学堂学子数量控制在五十人左右。”

    “奴婢算过了,哪怕明年渤海毕业两万学子,也还有三万教习的缺额,而山东治下的府、州、县、卫等学校,仅有教习一千六百余人。”

    “山东办学的缺口,很难在明年就填补上,除非推迟到永乐四年,等辽东学子毕业……”

    “此外,若是要养五万教习,那按照您刚才定下的俸禄发放规矩……”

    亦失哈说着,开始敲打起算盘来,不多时继续道:“每年支出二十万贯,粮食六十万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如果还要加上学子们的书本费,笔墨费,以及在校午饭的费用,那山东学政每年支出不下三十万贯,粮食二百万石,等同山东赋税的四成。”

    亦失哈说完,他忐忑的看着朱高煦,以他对朱高煦之前的了解,朱高煦肯定还会继续办下去的。

    可如果真的强行对山东办学,那大明的财政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朱高煦居然平淡颔首:

    “全面招生确实无法进行,既然如此,就将明年的招生限制在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

    “此外,只要参与了报名,年纪上去也无妨,山东的报名持续两年,开学推移到永乐三年正月。”

    “办学要办,但不能给地方带来较大压力,更不能让质量下降。”

    “如果这么调整,你估计会有多少山东学子入学?”

    朱高煦放缓了步调,他要办事情,但不像之前那样匆忙焦急了。

    “大约三十万左右,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教习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钱粮所需也能下降一半。”

    亦失哈松了一口气,并补充道:“不过办学是每年都招生,后续的生源应该会保持在每年五万以内的增长。”

    “后续的事情,等政策颁布看后续情况再讨论,你去忙吧。”朱高煦打断了亦失哈的话。

    亦失哈闻言,当即回礼退出了武英殿内。

    只是在离开武英殿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坐在位置上处理政务的朱高煦。

    现在朱高煦给他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以前了。

    《明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三年十月癸卯,上令太子办学辽东,太子责令官学曰:“十岁以上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