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30章 高丽者鱼鳖也
    武职加散阶一起,加上渤海出身和燕府出身的军饷被朱高煦调高,因此一个渤海与燕府出身的小旗官,其俸禄起码是同官职从七品文官的三倍,约二百四十石。

    这俸禄,都堪比从四品的文官了。

    不过即便如此,渤海与燕府之中还是有不少武官牵扯到了江东六府和山东等地的检察中。

    虽说被查到贪腐后不会被流放回渤海,但他们会享受比回到渤海更难受的惩罚,官职散阶一律剥夺,仅留屋舍一所,父子两代不得参军。

    这样的待遇,比把他们流放回渤海还令人难受,起码流放渤海还能再辛苦几年开垦自己的耕地,然而在江南却没有什么荒地给他们开垦了,他们只能庆幸在军中学了文字,可以给人写信代笔。

    当然,对于渤海老弟兄对这群人的接济,朱高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对渤海老弟兄也有感情,只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军马两万四千余匹,其中两万匹在军马场放养,其它四千余匹都被我带出来了。”

    “挽马有二十六万七千余匹,乘马六万三千四百余匹,耕牛四十六万五千余头。”

    孟章好似炫耀般的抖落着渤海与辽东的家底,听得李失等人嫉妒的快冲昏头脑。

    “怎么会有这么多?”二人不敢置信,孟章却耸耸肩:“兀良哈东逃的那些小部落可不止一个人逃跑,而是带着牧群一起逃跑的。”

    “就眼下的速度,我估计再过四五年,朝廷能拉出起码五万骑兵北征。”

    孟章说出了一个骇人的数字,那就是五万骑兵。

    既然是北征,那自然不包括坐镇地方的西北、西南等地骑兵。

    如果算上这些地方的骑兵,那大明手中骑兵恐怕不低于八万,几乎是鞑靼、瓦剌两部明甲骑兵的总和还多。

    即便只调动五万骑兵北征,这股力量也足以摧毁鞑靼、瓦剌各自的本部。

    “怎么感觉和做梦一样……”

    李失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旁边的李齐也是一样。

    对于女真人来说,养马并不是什么问题,骑兵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明甲骑兵就成问题了。

    当年六城之地鼎盛时,也不过只有七八百明甲骑兵罢了,如今才过去多少年,渤海都能拉出四千明甲骑兵了,几年后甚至可以拉出五万明甲骑兵。

    明军如果真的能拉出这么多明甲骑兵,那鞑靼和瓦剌恐怕得连夜复合。

    “对了,你们……”

    孟章的话还没说完,便见一名千户官率领十余名骑兵从恼温江的临时渡口赶来,并翻身下马来到孟章等人面前,递出一封书信。

    “国公,东宫教令。”

    “臣孟章接令!”虽说距离数千里,可孟章在得知这教令从东宫发出来时,他还是起身作揖,毕恭毕敬的接过了教令。

    不多时,他在李失、李齐等人好奇的目光中打开教令,随后拿出火折子,当场将其焚毁。

    “怎么了?”李失询问,孟章也没遮掩,直接道:“殿下让尽早打通从吉林通往鲸海卫的驿道。”

    “此外,朝鲜那边派人前往了京城,说是我们的卫所逾越了。”

    “我们的卫所逾越?”李失愣了愣,孟章却开口道:“建州卫。”

    “建州卫?”不止是李失,众人都纷纷挠头,想不起这是哪个卫所,直到孟章提醒他们才想起来。

    “是斡朵里部的那群野人对吧?”

    李失反应过来,见孟章点头便嫌弃道:“他们那帮人善于劫掠,这次恐怕是惹了事情。”

    “不管惹没惹事,毕竟是我大明的人。”孟章说罢,便示意李失等人跟他入营盘叙旧。

    李失和李齐见状也没有拒绝,纷纷跟着他走向营盘。

    倒是在他们得知消息并走向营盘的时候,身处南京的朱高煦也终于接见了朝鲜的来使。

    “朝鲜使臣金瞻求见殿下!”

    “宣!”

    春和殿内,朱高煦头也不抬的回应,不多时便听到了脚步声。

    等脚步声停下,声音的主人也开始唱礼:“下国使臣金瞻偈拜太子殿下,愿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高煦合上奏疏,看了一眼金瞻,他长相不错,是典型的朝鲜长相,大脸盘子单眼皮,气质也畏畏缩缩的。

    “殿下,这人是朝鲜国艺文馆的提学,是朝鲜大儒。”

    亦失哈提醒了一句朱高煦,可朱高煦闻言却轻笑。

    在他这里,什么狗屁大儒都不管用。

    讨论四书五经他不如他们,可讨论史料,朱高煦可是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落入下风。

    “我听闻你是为了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的事情而来?”

    面对金瞻的行礼,朱高煦直接开门见山,并搬出了元代的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来宣誓主权。

    “正是……”

    金瞻显然没想到朱高煦看上去高大威武,五大三粗的,可论起史料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殿下,合兰府与双城总管府唯有元代隶属中国,可在胡元入侵我国前,它们都是我国故土,臣翻阅《辽史》、《金史》的《地理志》里都没有记载此地为辽金所有,可见根本不是辽金领土……”

    “合兰府与双城总管府本就是我朝国土,其地上女真,亦是我朝子民。”

    面对金瞻抠字眼,朱高煦根本不接招,直接拿当地生活的民族作为证明。

    由于朝鲜还没彻底拿下东北部地区,故此他们并没有进行什么移民,数量自然比不了当地的女真人。

    “此外,新朝刚刚开始时,建州左卫与中卫的两个指挥使便前往吉林述职,足以证明他们是朝廷的人。”

    朱高煦说罢,金瞻只能开口道:“此地女真不过是为了获得庇护才来当地居住,这并不代表此地为天朝所有。”

    “那又如何代表此地为朝鲜所有?”朱高煦反问金瞻,金瞻见状也罗列了一堆史料,不过都是在说辽金在当地没有统治根基。

    面对金瞻的胡搅蛮缠,朱高煦直接道:“辽金没有,那汉晋总算有了吧?”

    金瞻知道朱高煦要说汉四郡,故此他连忙道:“汉四郡过于遥远,现今提及恐怕……”

    “汉四郡过于遥远,那新罗与高句丽就不遥远吗?”朱高煦质问金瞻,金瞻额头慢慢渗出冷汗。

    由于史料的缺失,金瞻也拿不出朝鲜统治东北部地区的实质性证据,反倒是大明还能以大元的名头来接管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

    他原本的想法是,东北部地区反正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大明太子应该看不上那块地方才对。

    现在看来,他低估大明太子的决断,也高估了朝鲜在他心中的地位。

    “殿下此举,是视两国邦交为不顾啊。”

    金瞻扯上了朝贡藩属的邦交话题,只是一听到这个话题,朱高煦便轻嗤道:“我听闻朝鲜庙堂之中一直有出征辽东的口号,不知道这算不算视两国邦交为不顾?”

    “这…臣……”金瞻冷汗直冒,他想不到朱高煦居然连这种事情都知道,就仿佛住在了国王所居住的景福宫一样。

    “此土地,离下国更近……”

    金瞻病急乱投医提,可朱高煦闻言却没有再出现轻笑声,这让金瞻小心翼翼的抬起目光,并看到了冷着脸的朱高煦。

    他连忙跪下作揖,朱高煦则是不予理会,直接开口道:“若说近,朝鲜距离天朝更近,可我天朝会宣称朝鲜是天朝国土吗?”

    朱高煦说完,他干脆起身走到了金瞻面前,将他缓缓扶起的同时说道:

    “我知道权知朝鲜国事(李芳远)无法节制庙堂上的不法佞臣,要不你看这样吧……”

    朱高煦佯装思考,片刻后才说道:“你让权知朝鲜国事派那群佞臣领兵去攻打辽东,天朝在辽东那边还有一万人,虽然不多,但天朝体大,人数虽少,却与朝鲜相差不多。”

    “届时让这一万人和朝鲜佞臣所率兵马交战,哪一方赢了,这东北部分就归谁。”

    “啊……这……下国不敢!”

    金瞻被朱高煦的话给吓住了,毕竟朝鲜消息并不闭塞,他们也知道安南实际上已经被大明给攻灭,并且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郑和所率的下西洋水师。

    如果朝鲜调集兵马去进攻辽东,届时郑和直接从海边登陆,那朝鲜恐怕就不是在争论一两块地的问题了,而是会不会灭国的问题。

    郑和的下东洋舰队是何种规模的,消息早已在朝鲜传开,朝鲜国主的李芳远便十分忌惮大明的水师力量。

    现在朱高煦这手,倒是好像利用朝鲜军队登陆辽东做借口,随后一举将其灭国的打算。

    毕竟朱棣亲率三万大军北上,谁知道这支军队是北上打兀良哈还是打朝鲜。

    如果是朱棣亲征朝鲜,留太子监国抓朝鲜把柄,那自己一旦答应,便是亡国之举。

    “臣考虑不周,希望可以返回朝鲜,与我国主商议后再出使大明,求见殿下天容。”

    金瞻想要逃离春和殿,朱高煦见状也笑呵呵的颔首道:“你回去慢慢商议,我等着你。”

    朱高煦虽然笑着在说,但金瞻却觉得这话是在威胁。

    “臣告退……”

    相较于来时的平稳,此时退场的金瞻显得十分慌乱,似乎真的担心朱棣亲征朝鲜。

    待他着急忙慌的退出春和殿,亦失哈上前递来了茶水,朱高煦也抿了一口,对金瞻消失的方向不屑:

    “边夷贱类,也配与我谈条件!”

    《明太宗实录》:“五月庚寅,上至兀良哈秃城驻兵,搜寻兀良哈诸卫胡兵踪迹。”

    《渤海纪事本末》:“五月乙酉,朝鲜遣使欲谋合兰、双城等地,使曰:“此地距朝鲜甚近也”,上回曰:“朝鲜距天朝更近也”,使臣怯而奔还,上与渤海太监曰:“朝鲜者,边夷贱种,不识王化,不足待以仁义。””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