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45章 永乐五年
    椰林摇曳,海浪拍岸……

    腊月的尾巴,在大明百姓已经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南洋某处的一座滨海城镇也与他们一样,准备着能收集到的各类东西,欢庆新春。

    一座中式城镇在某处海湾东北部的陆地上屹立,虽然没有城墙,但海湾之中那上百艘庞大战船就好像一段海上长城,让人无法逾越。

    岸上,妇人与小孩在准备剪纸迎接新春,男人们则是赤膊上身,各自拿着工具,热火朝天的将城镇的道路、码头、水渠等各种利民设施修葺。

    走在距离城镇不远处的一座小丘上,郑和眺望着这座被朝廷赐名为吕宋的城镇,身后跟着一个四旬左右的肥胖男子。

    “这吕宋人口虽然多,但你们的开发还是太浅薄了。”

    郑和缓缓开口,身后那男子也汗颜道:“正使说得对,主要大家也只是把这里当做经商之地,想着日后赚了钱就回家,所以没有费心去开垦耕地,城中粮食也大部分都从两广和暹罗、占城购买。”

    “不过如今不同了,既然朝廷要在这里开拓,那下官愿意为朝廷马前卒,一定将此地治理好。”

    敢于说亲自治理吕宋的人,便也只有被朱高煦任命的吕宋巨富许柴佬了。

    许柴佬是福建晋江金井人,早年下海在吕宋经营,后来渐渐富裕起来,便被人称为吕宋巨富,也被当地华侨推举为当地华人领袖。

    郑和下西洋的威名早就从四面八方传来,南洋海贼王陈祖义的被俘更是让南洋震惊。

    得知郑和北上,许柴佬也早早联合吕宋华侨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不过他没想到这份礼物会为自己捞到一个吕宋宣慰使的官职。

    要知道他只是一个商贾,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晋升士人。

    哪怕已经跟随郑和治理了两个半月的吕宋城,可他心底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各地属国馆已经传来消息,我大概会在元宵过后率舰队离开吕宋。”

    “不过你放心,南海卫的蒋贵会在当地驻扎,修建军营。”

    “除此之外,我还会留下六百名工匠帮助你们建设水泥场、冶铁场、木料场等各类工场,规划城镇情况。”

    “你们要做的,就是雇佣土人开垦荒地,早点做到让吕宋自给自足。”

    郑和说着自己走后的安排,同时又对许柴佬开口道:“吕宋百废待举,因此今年无法带你北上京城述职。”

    “等我下次下西洋,吕宋如果能做到自给自足,到时候我亲自来接你,带你去京城面见陛下与太子殿下。”

    “下官感激涕零!”许柴佬听到自己居然能见到皇帝和太子,那份心情难以言表,连忙对郑和作揖,心里更是想要早早把吕宋治理好。

    见他这忠心的模样,郑和也就放心了一些,同时安慰道:“等我返回南京后,会请朝廷调一千吏员和两千工匠南下,你们也可以写信给伱们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迁徙吕宋。”

    “迁徙之后不用担心粮食问题,朝廷会给他们每人发二十石的开荒粮,足够他们开荒三年。”

    “军队方面你不用担心,蒋贵会帮忙训练,三千人虽然不多,但足够帮你横扫吕宋本岛,向南步步推进了。”

    “现在吕宋的钱粮兵马都不用担心,唯一欠缺的只有人口。”

    郑和明里暗里都在提醒,许柴佬也心知肚明,故此作揖道:“正使放心,下官已经发动吕宋全城百姓,让他们书信家乡亲朋南下吕宋。”

    “这样就好。”郑和颔首,随后又与许柴佬聊了聊当地的一些事情,例如如何建设,如何开荒,如何筑城向南北推进等等。

    在他的教导下,许柴佬也大概摸清楚了朝廷是什么意思。

    尤其是当郑和说朝廷不日就将海运十万石粮食,帮助吕宋早些建设时,许柴佬更加明白了朝廷对吕宋有多在意,心里也想好了如何牢牢抓紧这次机会。

    “噼里啪啦——”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爆竹声就在天南地北响起。

    那铺天盖地的爆竹声,好似宣告天下永乐五年的到来。

    “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山呼万岁的声音在奉天殿上响起,百官依旧如往年大朝会一样身穿朝服,朱高煦与朱棣则是身穿冕服。

    又是一年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大明主要是设立了吕宋、旧港两個宣慰司,以及南洋大小二十二个属国馆,招抚了三十二个城邦为大明土司,加强了对西番地区的控制。

    虽然在群臣们看来,这其中大部分地方都是毫无产出的地方,但在朱高煦看来,这无疑是大明国力更上一层的表现。

    当下的大明才可以真正算是将南洋和南海地区纳为了自己的后花园,马六甲海峡以东尽数为大明所控。

    只要把海关给搞定,组建西洋民营贸易区,那大明就可以坐在马六甲海峡慢慢收钱了。

    现在南边已经安定下来,就等北边和内部按部就班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将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郭资。

    不止是他,可以提说朝廷大部分人的目光都在郭资身上。

    “臣户部尚书郭资,有事启奏!”

    “准奏!”

    如往年一样,今年的大朝会依旧由户部率先开口。

    “去岁,天下有户……”

    郭资开始汇报去年户部的统计工作,其中人口达到了七千一百二十四万余口,耕地则是达到了五亿二千余万亩。

    相较于去年,人口增加八十余万,耕地则是一千六百余万亩。

    只是人口增长数量中有二十万来自渤海、南洋两个宣慰司的招抚,自然新增人口仅有六十万。

    这么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只要仔细翻看黄册就能知道,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和关外,光山东和关外的新增人口就达到了二十二万,占据天下三成有余。

    然而,关外和山东人口不过七百余万,其它诸省人口六千余万。

    按照这个比例,照理来说天下自然新增的人口应该在二百万左右才对,再低也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

    “拖得越久,隐匿的人口就越多……”

    坐在金台上,朱棣一边看着手中《黄册》,一边判断着情况,并时不时目光扫视朱高煦。

    待他看完,郭资也差不多说完了人口和耕地的问题,同时开始汇报赋税情况。

    “是岁蠲免夏粮,故此天下赋税粮三千余四十万石,布帛六万七千二百匹,丝绵三十二万五千余斤,绵花绒四万余七百二十斤。”

    “金一万三千二百两整,银九十七万五千三百余两,铜一百八十二余万贯。”

    “杂项、商税、矿课、盐引、茶引折色二百四十万余贯,还有铁、铅、丝、绢、绸、缎、布、棉等各项折色一百二十六万余贯。”

    “经户部计算,去岁入粮三千余四十万石,其它各类折色岁入七百一十六万余贯。”

    “去岁支出三千二百六十余万石,钱七百二十五万贯,取旧库二百二十余万石,钱九万贯。”

    郭资提到了取旧库,而旧库便是朱元璋留下的钱粮。

    其中粮食每年用新粮更换,朝廷调用旧粮,取旧库也就代表着去年朝廷的整体财政是负支出。

    这倒也不出奇,毕竟永乐年间即便每年财政正常,那结余的也不过二三百万,更别提去年朱棣蠲免天下夏粮了。

    夏粮一蠲免,朝廷就少了近五百万石的收入,不取旧库才奇怪。

    群臣默然,六军都督府的张玉见状便主动站出来汇报起了六军都督府军屯籽粮的情况。

    眼下的张玉虽说在国防大学教书,但类似大朝会这种重要的朝会他还是需要出席的。

    在他的汇报中,去年军屯籽粮同样负支出六十万石。

    随着他汇报结束,大明朝的财政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但即便是解缙这样的人听后,也不敢对去年的财政有所诟病,毕竟去年是实打实蠲免了夏粮的。

    眼见没有人诟病财政,其余五部才开始纷纷上疏,群臣也安静听完。

    待六部六府尽数奏报完要事,朱棣这才开口道:“去岁情况如何,诸位应该比朕更为清楚。”

    “这几年时间里,各省情况变化,诸位也应该很清楚。”

    朱棣说到这里,群臣心底便一咯噔。

    “其中,山东百姓不仅过得舒服了,缴给朝廷的赋税也越来越多,即便去年蠲免夏粮,依旧上交近四百万石,近朝廷赋税的一成半。”

    “山东新政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故此,朕准备将新政向南方推广,选定新政的地方为……”

    朱棣故意顿了顿,让群臣紧张的抓紧了手中笏板。

    “四川!”

    当新政执行的地方选定,江南及湖广的官员纷纷松了一口气,不过身为殿阁大学士的解缙却与杨士奇等人隐晦对视了一眼。

    四川,那不就是太子下放蹇义的地方吗?

    “朕已经外调三万胥吏、教习前往四川,四川从今岁六月开始执行新政。”

    他说完了对四川新政的安排,可解缙等人却听出了猫腻。

    他们没有声张,而是跟随群臣山呼万岁。

    眼见群臣没有反应,朱棣兴致缺缺。

    郭资见状,当即走上前一步,商量起了今年定额的事情。

    “臣请问陛下,今年的定额,是按照去年一样,还是重新制定?”

    “定额按照去年征收,暂时不进行更改。”朱棣说罢看了眼朱高煦,见他也没什么意见,便站了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