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84章 试点江南
    摇晃的步舆上,朱棣与朱高煦一言不发,直到步舆来到武英殿前,见到了武英殿前等待了殿阁几位大学士和等待的六部尚书们,朱棣才开口道:“稍许你自己看着处理。”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显然朱棣还没有从徐皇后那边走出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行礼作揖,朱棣只是轻轻应了一声,便走入了殿中。

    朱高煦见状强行提起精神招呼:“都进来吧。”

    在他的吩咐下,群臣走入殿中,而朱棣也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朱高煦坐在一旁,群臣则是尽数站着。

    这里不是春和殿,去了春和殿还有椅子坐,但在武英殿只能站着奏事。

    “陛下,臣殿阁大学士解缙有事启奏。”

    一进入武英殿坐下,解缙这個自讨没趣的便主动站了出来。

    二次北征后回来休养了几个月,解缙倒也不像此前一样那么狼狈了,身上总算有了些肉,恢复了以往的神态。

    朱高煦虽然讨厌解缙那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还是皱眉颔首:“准。”

    朱棣一言不发,解缙见状只能整理了自己开始奏事。

    “殿阁这边就今年情况与户部和吏部、工部算了算,我等皆认为,西番驻兵可以酌情削减,比如先将朵甘都司治下的六千兵马削减为四千。”

    “虽然只削减了两千兵马,但却能节省钱粮近十万。”

    “况且,当地驿道与驿站基本已经修建完毕,调回四川两千兵马并无问题。”

    “倘若西番之地遭遇敌寇,也可从成都府直接调兵前往喇萨备敌。”

    解缙提出了当下朝臣们都不满的驻兵西番政策,尽管他们也知道朝廷可以从西番那边获马数万匹,但在他们看来,只要控制好驿道和茶马贸易就足够,驻兵太多确实有些浪费钱粮。

    “西番之地的驻兵可以削减,但不是现在,必须得等到驿道与驿站全面竣工,届时我会将西番驻兵削减至七千,朵甘四千,乌斯藏三千。”

    朱高煦驳回了解缙所代表的朝臣想法,解缙见状继续作揖:

    “若是如此,那臣便与朝臣们解释,同时还有一件事需要启奏。”

    “说。”朱高煦懒得与解缙废话。

    “傅安等人既然已经安全回国,那郑和与陈瑄理当继续下西洋,而不是在忽鲁谟斯逗留。”

    “此外,朝廷在海外布置属国馆与官场颇多,更有驻兵一卫于锡兰这种事,消耗颇多。”

    “郑和与陈瑄日前上奏的奏疏中,还特意请朝廷将海军兵额增至十二卫,而陛下也给予朱批。”

    “眼下海军俸禄还额外增加了海外补贴,每年十贯,臣想询问,这是否太多了?”

    海军的俸禄经过昨日朱高煦的调整,现在是禄米二十石,钱十八贯,至于布匹和棉花什么的则是给予取消,毕竟海军不太缺这些东西,他们所在的地方都能轻易购买到商品,倒是内地的官军不太行。

    “海军的俸禄我是算过的,六万七千二百人,钱粮折色后为一百八十万贯,算上舰队维护,合计二百万贯。”

    “这笔钱对于朝廷来说不算什么,而且海军带来的效益也并不少。”

    “吕宋每年产金价值一万二千余贯,算上商税可以达到两万贯。”

    “旧港那边每年可以收税近五十万贯,还有近六万石税粮。”

    “对日市舶司又能官营贸易收入近二百万贯,这些加起来,不仅足够支付海军俸禄,还能维持沿海和平。”

    “如今沿海已经和平,朝廷也可以裁撤许多沿海备倭的卫所了。”

    “我算过,沿海有二十二卫,如果都改屯为民,改战为兵,那整合过后,能新置二十二县,保留六个卫。”

    “光是八万多屯兵的裁撤,便能为朝廷省下近六十万贯的钱粮布匹与棉花。”

    “这么算来,解学士还觉得维护六万余人海军的二百万贯钱很贵吗?”

    朱高煦回答的有理有据,解缙也挑不出什么刺,不过他很清楚海军的独立性,因此作揖道:

    “海军孤悬海外,唯有将领亲眷在京城,若是日后有将领生有异心,完全可以割据海外,自成一国,这并不利于朝廷。”

    解缙的话,便是古往今来历代皇帝的担心。

    在没有电报和电话之前,一封信想要送往数千里的海疆外,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

    这样的长时间的消息传递,通常也代表了朝廷无法获知当地的一手消息,若是一个将领密谋叛乱,那海外孤岛想要割据是十分容易的。

    不过朱高煦也早早想到了这点,因此他反问解缙:“朝廷的造船厂,主要在哪里?”

    “江南。”解缙心里一沉,朱高煦再问:“海外有能够制造一千料以上战船的船厂吗?”

    “没有……”解缙低下了头,朱高煦继续:“海外能铸造火炮吗?”

    “不能……”解缙作揖回礼,不再反驳朱高煦。

    见状,朱高煦也开口道:“海军的命门已经在朝廷手中,只要朝廷集结人力物力,不断地对战船与火炮进行迭代,那海军所谓的叛乱便不是问题。”

    “倘若真到了海外割据,朝廷无力出兵镇压的时候,那恐怕也已经是王朝末期了,何必在意海外疆土?”

    朱高煦这话说的有些不吉利,但众人都习惯了他将事情往坏处想,所以倒也没提出反驳。

    不是反驳不了他,而是反驳了也没用,反正这对父子有钱有兵,说一不二,他们不点头,其他人说话都和放屁一样。

    “陛下……”

    兵部尚书刘隽主动走了出来,并作揖行礼道:“元裔本雅失里募兵准备与鬼力赤争夺汗位一事,朝廷是否需要出兵?”

    提到北边的事情,朱棣算是勉强提起了一丝精神,他深呼一口气平复心情道:

    “鬼力赤虽部众不过数万,兵马也不过万余,但本雅失里想要击败他也并不容易,除非瓦剌与鞑靼相助。”

    “北边的海喇儿千户所传来了消息,鞑靼的阿力台上疏,说在饮马河下游与瓦剌马哈木的部众相遇并交手。”

    “依俺来看,马哈木应该想要征服鞑靼,统一蒙古。”

    朱棣说罢,刘隽连忙作揖:“马哈木和太平、把秃孛罗三人的关系并不算紧密,就当下来看,朝廷可以派出使臣去招抚太平和把秃孛罗两部,让马哈木孤掌难鸣。”

    “不太可能。”朱棣否决了刘隽的想法,并继续道:

    “若是瓦剌真的能在马哈木率领下征服鞑靼,那太平和把秃孛罗也能得到好处,他们不会愿意臣服朝廷的。”

    “俺准备敕令王义率大宁骑兵前往海喇儿千户所策应阿力台,暂时先挡住马哈木的进攻。”

    “等朝廷稍微安稳些,俺再亲自率兵前往漠北,把马哈木这三条野狗给好好收拾一顿。”

    “只要把他们收拾服了,他们就会和阿力台一样老实本分。”

    “到时候,朝廷只需要制衡漠北,以待天时便可。”

    朱棣说到最后,不由得看向了朱高煦,显然是觉得自己没可能等到那一天了,但朱高煦有这个时间。

    在朱棣看来,如果是朱高煦的话,那朝廷对漠北进行弱羁縻管理还是十分可行的。

    不过朱棣低估了朱高煦,朱高煦所想的,只有实控和强羁縻。

    “今年朝廷有多少刑徒?”

    朱高煦询问新任刑部尚书刘观,刘观年纪年近五旬,但十分会看眼色,因此朱高煦开口询问时他便想到了朱高煦的想法,连忙道:

    “两京十四布政司,合计有刑徒一万六千余人,不过安南那边还有六万多被俘的长山蛮。”

    他提到了长山蛮,朱高煦听后颔首道:“将国内刑徒调往海喇儿千户所,拔擢海喇儿为卫。”

    “至于长山的六万蛮人,则是运往琉球府,将琉球府北部发现的港口置基隆港口、基隆县。”

    “裁撤福建平海卫与泉州卫屯兵,将战兵整合为基隆卫,驻扎于基隆港口,负责管理长山蛮在当地焚烧山林,收集草木土灰。”

    “此外,教令龙江、杭州等地船厂建造马船百艘,设巡海卫,专职攫取沿海岛屿鸟粪石前往崇明岛。”

    “琉球府收集的草木灰也运往崇明岛,自明年开始松江与苏州二府为江南新政试点二府。”

    “即日起,对苏州、松江二府百姓登记造册,丈量田地。”

    “六月前,凡主动上报自家田亩,申请丈量的,过往隐瞒口数与田亩之罪刑既往不咎。”

    “逾期六月者,依《大明律》严加处理!”

    当一条条教令经过朱高煦之口下达,群臣有高兴有担心。

    高兴在于,他们大部分都得到风声,早早就在苏松二府购置了田地,这次的新政试点,他们无疑是得利者。

    担心在于,他们觉得苏松二府既然已经开始试点,那距离江南三省全面试点恐怕也不会太久了。

    这条消息若是传出,整个江南估计都会吵翻天,下面的乡绅富户估计都会向他们施压。

    只是施压又能如何呢,或者说他们这群人又能如何?

    面对有钱有兵的这对父子,他们实在无力还击,比在洪武年间还要无力。

    朱高煦的新政,他们无法从源头干涉,就无法改变现状。

    即便现在他们能插手进入辽东和渤海,可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

    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这对父子,还有这对父子身后一个悄然崛起的新兴势力。

    在解缙等人看来,这对父子无疑培养出了一个恐怖的存在……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