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455章 爹求你件事
    高观早就被农事磨平了棱角,故此没有什么脾气,只是无奈道:

    “有的时候他们的事情做不完让我帮忙,我做完后,他们会给我带些酒肉什么的,但数量也不多,本着是同僚,我也没多想就收下了,想着日后还回去便是。”

    “当时那些京察的吏员们也说我这件事可大可小,我本以为会很小,却不想直接被罢黜,而且名声也臭了,现在连我爹娘都能出去务工,我却不行……”

    高观低下头,显然被生活压垮了脊背。

    “这不怪你,你当时不过十八九,怎么玩得过那群二十多岁的家伙。”

    得到了高观被罢黜的原因后,江淮稍微松了一口气,随后继续问道:“文册的缺口有多少?”

    “不多,三百多石粮,不过这也就是我当差不长,如果长一点的话,估计累积的更多,说不定要被流配……”

    高观只能苦中作乐,江淮听后也点了点头:“确实不算多,你这次主要是栽在京察上面了。”

    “京察是最严苛的,从来没有什么可大可小一说,估计你的事情被讨论后,最终加重处罚了。”

    “没事,我之后要去科举,科举过后还要回陇川,到时候你去应募吏员,我招募你,你用行动来洗刷名声。”

    江淮话音落下,高观立马点头,并不认为江淮在说大话,毕竟就今天江淮的派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知府上任呢。

    “留在我这里吃饭吧。”

    高观想要请江淮吃饭,不然他心底石头落不下来。

    “我们吃过……”

    “好,江虎你陪玉珠去买肉买酒。”

    面对高观的邀请,江虎本想说吃过了,却不想江淮从怀里拿出两枚百文铜钱,招呼他去买东西。

    江虎倒也没多想,接过二百文就跟着玉珠去买东西去了。

    高观很熟悉江淮,因此当江虎他们离开,他立马就说道:“你想问黄齐氏的事情对吧?”

    黄齐氏,简单三个字让江淮不免惆怅起来。

    高观借此提醒江淮,曾经的齐家小娘子已经成亲,而且与黄经还并未和离。

    “就是关心关心……”

    江淮这话连自己都无法说服,高观闻言只能叹气道:“她啊……”

    他将齐家小娘子的遭遇给说了出来,如果不是当时她怀孕了,兴许现在已经被发配到了北洲开荒。

    也因为她怀孕躲过了发配北洲的船队,因此她被发配回乡,虽然有院子居住,却没有耕地可耕种,只能帮人织布来换钱,日子极为疾苦,镇上许多浪荡子也多去寻她。

    虽说每次都能听到她骂浪荡子的声音,但镇上还是不免传出许多流言蜚语。

    例如说她勾搭男人,以此才能苟活到现在的话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话听得江淮难受,抬手示意高观别说了。

    “这钱你留一半等我回来,剩下的一半,你帮我转交给她,毕竟是青梅竹马,如此遭遇令人不忍。”

    江淮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同时从怀中掏出了花剩下一半的吊钱。

    高观接过一看,这才发现都是面额百文的铜钱,起码还有五六百枚。

    “这这这……这太多了,起码五六十贯啊。”

    高观除了担任吏员的时候见过那么多钱,其它时候还真的没见过,双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就这半吊钱,他起码要不吃不喝种十年地才能存下来。

    “拿着吧,况且又不是给你一个人的。”

    江淮摇头交代道:“这些日子和我聊聊你做胥吏遇到的那些牛鬼蛇神,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会来陇川县任职。”

    “若是日后还有这群人在衙门里乱搞,你倒是能帮我甄别他们了。”

    拍拍高观的肩膀,江淮便与他聊起了曾经的往事。

    直至深夜,江淮才在江虎的搀扶下返回家中。

    与此同时,距西江镇数千里外的一座雄伟城池,也在一夜过后迎来了它的储君。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的唱礼声传来,大明门前数万在京兵卒列阵唱声,而被他们所欢迎的,是耗费两月余走访河北之地的朱高煦。

    朱高煦带着朱瞻圻与亦失哈、李失、李察等百余骑兵抵达大明门外。

    大明门城楼上,朱棣居高临下前来欢迎朱高煦,左右则是早早北上并抵达的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文武官员们。

    策马进入北京城,这也是朱高煦第一次见到自己所设计的北京城实景。

    清楚未来的朱高煦在北京城的设计中将城门加宽,将城墙加高。

    历史上的大明门有三个城门,三个甬道,而朱高煦的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过三个甬道分别是中间高五丈,宽四丈,两侧高三丈八尺,宽三丈三尺。

    不仅是大明门如此,其余城门也是如此。

    城池需要修建,因为朱高煦不确定北京日后是否会爆发战事,而且就当下的城墙标准来说,即便是一战时期的一些常规火炮也难以击垮,因此它能保护北京百姓很长时间。

    至于城门之所以会修建那么宽大,则是为了日后的车道考虑。

    后世许多人为古城拆除所感叹,朱高煦也是其中一人。

    古城阻碍了城市发展,这点朱高煦肯定,但古城如果能保留,那毫无疑问能留下一种属于华夏自己的文化。

    朱高煦不知道这座北京城会在多少年后迎来交通问题,但他可以保证这些宽阔的城门足够让电车和一些轿车通行,而那个时候,这些城墙必然会成为“古董”。

    穿过长长的甬道,朱高煦翻身下马,用手摸了摸赤驩。

    赤驩并没有显露疲惫,显然如它自己所想的一样,他并不老迈,甚至很年轻。

    与此同时,城门楼上的朱棣等人走下马道,来到了大明门背后欢迎他。

    “你这城门修建那么宽大,是不是为了日后的汽车和电车做准备?”

    靠近朱高煦,朱棣便询问起了朱高煦对北京城门的设计。

    他毕竟在太学看过许多模型,尽管他认为其中不少东西有些不切实际,但他还是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了。

    “正是,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朱高煦轻笑,他并不认为他们俩父子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电车和汽车,甚至就连朱瞻壑也够呛。

    不过宽大的城门,总归比狭小的要好很多。

    起码就大明门的主城门来说,并排走四辆马车毫无问题。

    “好了,太子刚到,让他去休息吧。”

    朱棣似乎有很多话要对朱高煦说,因此特意遣散了群臣,拉着他和朱瞻圻的手便走上了大辂。

    呼吸间大辂启动,向着紫禁城出发。

    坐在马车上,朱棣询问了朱瞻圻这一路上的许多事情,然后才把目光放到了朱高煦身上。

    “我听说其它铁路的勘察已经开始,我的建议是先修建东北铁路,并且拆成两段修建,比如……”

    朱棣说着自己的想法,他想的是修建一条从北京东前往松花江与恼温江(嫩江)交汇的地方,也就是肇州西南,后世的松原市北部。

    然后再从鹤城卫修建一条铁路直接翻越哈剌温山北部山区,直通海喇儿城。

    为了说服朱高煦,朱棣早早派塘骑跑了一遍,这条铁路从北京东出发,经过永平府、辽西府、广宁府、辽阳府、沈阳府、韩州府、长春府,最后抵达肇州府。

    期间除了渡过辽河需要乘船外,全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挑的都是道路平坦的地方。

    至于另一条,那便是鹤城卫出发,经过镇虏卫,抵达海喇儿城的铁路。

    两条铁路加上恼温江水路,完全足够大明控制漠北地区,并且沿途都有人烟。

    至于里程,前者二千余六十里,后者七百六十里,合计二千八百二十里,造价在九百万贯左右。

    虽然很贵,但如果修建成功,那确实对大明控制漠北有着很大帮助。

    为了说服朱高煦,朱棣甚至连他几次北征发现了几处露天矿藏都交代了出来了。

    “爹,你这铁路就算修建好了,恐怕也得十年后去了,您确定要现在修吗?”

    朱高煦准备诈一诈朱棣,毕竟老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我现在五十六,虽说修了这条铁路,我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但起码有个盼头。”

    朱棣常年画饼,不可能被朱高煦忽悠了,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又道:“老二,你先跪下。”

    “嗯?”虽然很无语,但朱高煦还是跪下了,毕竟老头是自己的爹。

    瞧着朱高煦跪下,朱棣一脸哀愁道:

    “这次江西和浙江的事情,爹日后肯定会被人写的不好受,你就当可怜可怜爹,修这条铁路,算爹求你了。”

    “……”听着朱棣的话,朱高煦低头看了看自己跪下的膝盖。

    “您要修,我也是支持的,但若是中间没钱了,那肯定得停东北铁路,两京铁路是万万不能停的。”

    朱高煦跪着给朱棣提了个醒,朱棣闻言立马摆出笑脸:“当然……爹比你识大体。”

    “来来来,先起来,跪久了腿脚不好。”

    朱棣把朱高煦扶起来,怎么看他怎么满意,高兴的直捋胡子。

    在他的高兴下,大辂也护送他们进入了宏伟的北京紫禁城中。

    不出意外,在未来的数百年时间里,这里都将会是中原王朝乃至世界的中心……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